卷二十四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769
颗粒名称: 卷二十四 科学技术
分类号: F204.42
页数: 10
页码: 523-532
摘要: 马家窑等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临洮地区的先民就有以骨、石、玉、铜等原料制造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用陶土烧成的各种陶器,已开始了应用科学的萌芽。在漫长的3000多年封建社会中,积累了无数经验,孕育出许多能工巧匠,逐步改进生产工具,利用流体力学制出平轮、立轮水磨,发展了多种作坊工业技术、木制油漆、粉条、豆腐、制烟、榨油、陶土砖瓦烧坯、酿酒、酿醋、柱香、酥糖,引进了外地的一些先进技术,如提水的桔槔,建筑工业及织花仿古的制毯技术,毛织物、纺织及化工技术,建筑技术及甜菜制糖技术,农业品种培育及果树嫁接技术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了生产力,科学技术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临洮县

内容

马家窑等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临洮地区的先民就有以骨、石、玉、铜等原料制造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用陶土烧成的各种陶器,已开始了应用科学的萌芽。在漫长的3000多年封建社会中,积累了无数经验,孕育出许多能工巧匠,逐步改进生产工具,利用流体力学制出平轮、立轮水磨,发展了多种作坊工业技术、木制油漆、粉条、豆腐、制烟、榨油、陶土砖瓦烧坯、酿酒、酿醋、柱香、酥糖,引进了外地的一些先进技术,如提水的桔槔,建筑工业及织花仿古的制毯技术,毛织物、纺织及化工技术,建筑技术及甜菜制糖技术,农业品种培育及果树嫁接技术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了生产力,科学技术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第一章科技队伍
  第一节机构
  解放初期,由县政府文教科兼管科技事业。1957年,成立"临洮县科技委员会"。1962年,科委与县文卫科合并。1968年,科委并归临洗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1974年,科委划归计委。1977年9月,成立"临洮县科学技术管理局"。1979年,科技局撤销,又恢复县科委,属政府部门。县委又设"县科学技术协会",两个牌子,一套人马,配备领导2人,工作人员5人。
  第二节科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完成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资本主义的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改变为社会主义占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政治、文化、物质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不仅发展了生产力,还引起了包括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发展科学事业,管好科学技术,已提上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管理是科委的重要任务,分为专业科研和群众性的科学实验两个方面。
  专业组织:1971年,成立"5406"抗生菌肥办公室,附设菌肥厂一处(生产指挥部管)。1972年,成立"临洮县农具研究所"(农业局管)。1973年,成立"临洮县地震办公室",下设衙下中学、太石中学、临洮师范三个群测点(初由县人民政府管,1979年划归科委)。1974年,成立“腐植酸类肥料办公室"(计委管)。1977年,成立农业研究所,后改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局管)。1978年,成立"临洗县林科所" (林业局管)。1979年,成立“临洮县标准计量管理所”(县科委管)。
  群众性组织:1968年以来,先后在全县30%的乡成立"农业科技站",其余乡配备1一3名科技干部,各行政村、社普遍建立了领导、科技人员、农民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1978年,先后在化工厂、农机厂、皮毛厂、糖厂、五金厂、被服厂、农具修造厂、综合厂、磷肥厂、工艺美术厂、海巅峡煤矿、城关电器修配厂等十二个厂矿成立"双改小组"。
  第三节技术力量
  全县截止1985年,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大专607人,中专1911人。在科技单位从事科技工作的1037人中,有职称的404人(内有高级1人,中级33人,初级370人)。
  第四节职称晋升
  1980年下半年,对全县各类自然科学技术人员职称进行了套改和晋升。工程技术人员64人(其中助理工程师16人,技术人员48人),农业技术人员87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2人,技术员65人),卫生技术人员204人(其中主治医师15人,医师88人,医、护士101人),科学人员453人。
  第二章科研项目
  第一节农业科研
  七十年代以来,全县重点农业科研项目为:
  一、省列糠醛试制,承担单位化工厂。
  二、地列:
  1.粘虫发生、发展规律的调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承担单位农科所。
  2.手扶一、二、三锌双向犁,承担单位农具研究所。
  3.中部干旱山地区造林育苗研究,承担单位林科所。
  4.低品位磷矿粉肥的利用试验,承担单位磷肥厂。
  5.沼气越冬试验,承担单位临洗农校,从1958年至1985年累计建池804个。
  6.糠醛渣试制复合肥,承担单位化工厂。7.利用冷冻精液技术改良本地黄牛试验,承担单位畜牧兽医站。
  8.羊腰腿硬病的研究,承担单位畜牧兽医站。
  9.水川地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承担单位八里铺乡十里铺社。
  10.高寒山区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承担单位站滩乡下泉头社。
  11.山区种草试验,承担单位二十铺乡徐家山社。
  三、县列:
  1.中铺干早地区丰产栽培技术,承担单位中铺乡红柳三社。
  2.小麦育种,承担单位建宁乡邱家庄社。
  3.洋芋育种,承担单位窑店乡杨家湾社。
  4.绿肥试验,承担单位衙下乡张家寺社。
  5.农水林综合安排试验,承担单位峡口乡柳林社。
  6.试制扬场机,承担单位建宁乡电器修配厂。
  7.菌痢的变迁和免疫研究,承担单位防疫站。
  8.人工孵化鱼苗,承担单位农业局渔场。
  第二节工业科研
  全县开展工业科研的单位有:
  皮毛厂。先后仿制成功洗毛机、刮毛机转鼓、打光机、铲毛机等,产品列为国家出口物资。
  化工厂。试制改进成功压香机、合面机、矿蜡机、红外线烘干房。试制成功糠醛,符合国家标准。
  地毯厂。试制成功平毯机等,改进染毛及设计技术,产品列为国家出口商品,仿古地毯连续两年评为全国第一。1982年,获轻工业部优质奖。
  被服厂。先后改进了切割机、平砂机、圆刀等。1978年,试制成功临洗胶鞋。
  印刷厂。改制自动圆盘印刷机,自动传送带。
  农具修造厂。先后试制成功278型锥形磨,65公斤空气锤,1.2X4.5球磨机,2.4号剁锉机。
  农机厂。试制成功手扶收割机,并协同农具研究所研制成儿干-30型单铧双向水平翻转犁,为工农11型拖拉机配套犁铧,符合国家标准,已出国销售。
  综合厂。研制了农机综合利用的搅糖机,提高工效10倍。
  糖厂。先后革新项目100多项,提高产量近3倍,煤电消耗量降低2-3倍。
  五金厂。先后制成的有立体压面机,手摇搅肉机,侧草机。
  美术工艺厂。试制成功麻绒领,新产品有尼龙底绒鞋。
  一中校办工厂。研究制造过轻选脱粒机,打浆机。
  师范校办工厂。试验过无氰电镀。
  城关机电修配厂。研制了电动扬场机。城关农具厂。研制了太阳灶热水器。
  第三章科普活动
  第一节基层组织
  为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科技人员业务水平,从1980年开始,先后成立临洮县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园艺、花卉、建筑工程、医学、中医、会计、珠算、武术、田径、老年人体育、科教电影、两户一体、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等学(协)会,有会员884人。
  从1981年开始,陆续建立乡(镇)科学技术普及协会35个,分会13个,小组100个,专业研究会7个,有会员1218人。
  第二节科普活动
  1965年,在县委和县政府前墙外,安装了100米长的"科普画廊",作为向群众宣传科学技术知识的阵地之一。1972年,筹建一处“临洗县农业展览馆",设在广场口东侧,向农民宣传农业基础知识(1977年停办)。1980年,组办"临洗县科教电影队",每年深入群众,巡回放映,宣传农技知识。1985年受到中国科协、省、地科协的表彰和奖励。
  第三节情报交流
  1979年,创办《临洮科技》。1984年,改为《科技与信息》,共编印27期40多万份,与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县(市)217个科技单位,建立了情报交流联系。1982年,办了简易科普阅览室,供科技爱好者学习、研究使用。
  临洗县1976-1986年部分科技成果见下表:建国三十五周年临洮部分科技成果衰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