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专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76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专业教育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9
页码: 477-485
摘要: 专业教育在本县有悠久的历史,1916年,设立狄道师范讲习所。1919年,成立狄道公立工业职业学校。1928年,成立临洮县立女子师范学校。1934年,设立临洗县农业职业学校。
关键词: 地方教育 专业教育 临洮县

内容

专业教育在本县有悠久的历史,1916年,设立狄道师范讲习所。1919年,成立狄道公立工业职业学校。1928年,成立临洮县立女子师范学校。1934年,设立临洗县农业职业学校。
  临洮师范:1916年,建狄道师范讲习所,后定名为"狄道公立师范学校"。1918年改省立,定名为"甘肃省第三师范学校"。1925年,兼办初中班。1926年,原东山超然书院校址,遭地方军阀破坏,迁至城内小校场附小校址,附小迁马王庙庙址。1936年,改名"甘肃省立临洮师范学校",先设乙种讲习科,后设甲种讲习科,设本科、办前期、后期。该校早期即与江苏南通师范挂钩,代培教师,并由该校介绍专科教师任教,到1945年,已发展到有9个班,学生297人,教职工29人。在四十年代,成绩斐然,为临洮初等教育,培养了雄厚的师资队伍,驰名全省。1949年10月与"甘肃省立临洮女师”合并,成立了"临洗联合师范学校",在校学生600多人,除32名同学毕业分配工作外,有100多人参加革命工作,剩余492人,合编为15个班(中师6班,简师9班),教职员工43人,对各年级科目及教材进行了改革,停止公民、论语、童训、军训科目,简师开设语文、数学、政治、常识、历史、地理、理化、生理、卫生、音乐、美术、体育、艺术;中师开设语文、数学、政治、常识、历史、地理、理化、生物、体育、艺术等科目。1950年,改为甘肃省临洮师范学校,增设师训班三班,招收学员122人;增设速成班一班,招收40人。原有中师四班,简师六班,共十四班,在校学生共600人。1954年,师训班结业后停止招生,开办小学教师轮训班一班,由县文教科负责保送学员。1955年,将临洮农校初中部的四个班,拨入临洮师范二部,在校学生达850人。1956年,实行人民助学金,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实际困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957年,开始执行师范教学计划及初师教学计划,加强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增设农业生产知识及实习小学劳动教材教法两种科目。1958年,在临洮师范的基础上,设立了临洗师范学院,分设大学部、中师部、初师部。大学部设语文系、化学系、生物科、体育科。同年,暑期招生,秋季开学上课,全院共有学生956人(大学部143人,中师部571人,初师部140人),教职员工64人。12月份,地区撤销会川初级师范学校,将三班学生并入临洮师院初师部。1959年3月,临洗县成立县办初级师范学校,将原会川师范三班学生,并入临洮县师范学校,本校招生三班,在校学生308人。1959年,撤销临洮师范学院,将大学部与靖远师院大学部、陇西师院大学部合并成为定西师专,迁往定西,恢复临洮师范学校。1961年,撤销临洗县初级师范学校,除本届毕业生88人(保送中师4人,分配80人,回家生产4人),其余206人与该校中师速成班53人一律动员回乡生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招生,以流动办学方式,举办师资培训班,实际搞了政治运动。1972年,实行推荐招生,开设中师普通班十班,音美一班,在校学生322人,教职工36人。当时由于被推荐的学生,文化1949—1985年临洮师范发展概添表程度参差不齐,又因政治运动的频繁,教师不敢抓教学,结果毕业学生有33%的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1978年,恢复统一考试招生,学校逐步走向正规,并有了新的发展。现有校址面积74亩多,校舍建筑面积7700多平方米,家属院二处,占地二亩多,校办厂一处,占地七亩多,图书馆藏书30800册,有大、中、小型体育器械及用具20多件,各种仪器214件,有620名学生,分设中师普通班、幼师班共十二班,教职工74人。1980年评定职称后,有副教授1人,讲师17人,专任教师25人,行政、工勤人员34人。现阶段学制为三年制和四年制并存,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社请教师,培养小学和幼儿园师资。按班级开设语文、政治、文选和写作、语文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儿童文学及语言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音乐理论、声乐、器乐、舞蹈、美术、图案、素描与色彩、命题画、唱歌、体育及体育教学法。
  三十六年来,临洗师范为我县和兄弟县培养输送了6602名师资,为发展小学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临洮工业职业学校:创建于1919年,定名为"狄道公立职业学校"。
  1922年更名为"临洮乙神工业学校"。1926年,改名"临正洗德职业学校"。1941年4月,改为"临洗县立初级职业学校",改原设肥皂、纺织两科为制革、纺织两科。有学生3班,70名,教职工14人。后又改为"临洗县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戚文波任校长期间,多方面设法筹增经费,改小学为中学,在原有分科的基础上,增设化工和制革两种,改校名为"临洮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8月,与临洮农校合并为"临洮县工农学校"。
  临洮女子师范学校:临洮女子师范的前身为"狄道县立初等女学堂",创建于1911年。1914年,改名"从德女校"。1928年,在女校基础上成立"临洗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改归省办,地址为隍庙巷万寿宫旧址。该校自改省立后,全省师范会考总分均名列前茅。1947年10月,全省第一届运动会女子组球类及田径赛冠军,多为该校夺得。代表九区的临洗女子垒球队大显身手,与兰州市三次交锋夺得冠军,罗冬英获得"麻面将一棒定天下”的称誉。兰州和平日报选体育皇后,该校王佩英得票最多,选为皇后,李惜春被选亚后。1948年10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时,甘肃女子垒球队的13名队员中临洮队占8名。建国后,1949年10月,与临洮师范学校并校。
  临洮农业职业学校:1935年,杨明堂呈请批准在临洮创办"农业职业学校",定名"临洮县立农业职业学校",校址设玉井乡唐泉小学。1938年,改为"甘肃省立临洮初级农业职业学校",设农艺、森林、畜牧三科。1941年,将原土司赵天一在会川的农场与临洮农场合并,该校部分班级迁住会川。1942年,改为"甘肃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设农、林、牧三科。1943年,省政府决定由该校占用原兰州乡师因抗日防空迁至临洮东山的旧校址,并将二百亩地作农场,该校遂由唐泉、会川迁至东山及山下新址,与陕西武功农学院在科研上合作,并由该院支援部分专业教师。此后,该校基础渐趋稳固,成绩仅次于兰州农校。到1948年,已发展有12个班,学生473名,教职工27人。1949年,将原甘肃省立临洗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临洗县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合并,成立甘肃省临洗1928-1949年临洮女师发展概况表联合工农职业学校,地址即今东街原临洗中学旧址,学制为五年一贯制,开设课程有纺织、化工、农艺、森林、畜牧五个专业,10个班,在校学生308名,教职员工38人。1950年,归省教育厅领导,改名甘肃省立临洮高级工农职业学校,学制改为"三·三制",14个班,在校学生606名,教职员工41名。1951年,更名甘肃省临洮高级工农职业学校,10月,将化工科合并到兰州工校,纺织科停止招生。1953年,更名甘肃省临洗农业学校,设农学、林学、畜牧兽医3个专业,22班,在校学生860名,教职员工91人。1954年8月,将初级部7个班,338名学生并入临洗师范和兰州三中,全部开设中级班。
  1955年,隶属省农林厅领导,更名甘肃省临洮农校,开设作物栽培、动物饲养、森林经营、造林、农艺、森林、畜牧专业,16班,在校学生630人。1958年,学校管理权下放定西专区,成立临洮农学院,设大专部,附设中级部。大专部设农学、林学、畜牧3个系4个班;中专部设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畜牧兽医3个专业9个班,在校学生900多人。1959年,将临洮农校改为定西地区农业专业学校。1961年8月,将定西农校并入该校中专部,增设农业机械、果树蔬菜专业,下半年调整原有专业,停办畜牧兽医、林果、果树蔬菜专业,将不合中专要求的136名学生和成绩太差的31名学生,动员回乡生产。1962年初,定西农专收归省农林厅领导,更名甘肃省临洗农业学校,5月份停办,学生全部动员回乡生产。1963年8月,重新开办。1969年,学校管理权下放定西地区,归临洮县委领导,县上决定停办,教师并入临洮二中,成立以县党校、普通中学、农业专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临洗县五,七学校,校址在临洮二中。五·七学校期间,先后培训赤脚医生、卫生、医药、电工、广播、拖拉机、柴油机、电影、畜牧兽医等专业人员多次;培训大队干部、生产队长等农村基层干部13期。但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培训专业班学员的工作基本流于形式。1974年5月,定西地委决定恢复办农校,定名甘肃省定西地区农业学校,隶属定西地区农业局领导。开设农学、林果、牧医、农机4个专业4个班,在校学生120名,教职员工56人。1978年,将原设4个专业调整为农学、畜牧兽医两个专业,学制为三年。近儿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学校逐渐走向恢复发展的道路。至1985年有农、牧两个专业11个班,在校学生450人,教职员工132人。经过评定职称,有副教授2人,讲师21人,助理研究员2人,专任教师45人,辅助教学人员9人。学校现有教学大楼、实验室、师生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18187平方米,实验农场一处,占地255亩。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仪器室一处,有各种教学仪器、标本、模型853件,教学实验室7个,兽医门诊部1个。开设语文、政治、体育、化学、物理、数学等基础课与测量、气象、农机、植物、土肥、果树、植物保护、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畜牧兽医等专业科目。该校自解放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中、初级专科技术人才3532人,大专毕业生62人。近年来,完成了部分科研项目,在冬春小麦良种选育工作中,先后培育出小麦品种,据1981年不完全统计,在定西、临夏、甘南三地(州)推广面积达60余万亩,荣获全省科技大会颁发的冬、春小麦良种选育成果奖。
  临洮县卫生学校:1958年,设立临洗卫生学校,招生4班,在校学生196名。1961年撤销,学生一律动员回家生产。
  1979年,又成立临洮县卫生学校,校址设在西河滩,至1985年有在校学生3班,93人,1949—1985年甘肃省定西地区临洮农业学校概况表备注:1969—1973年成立临洮县五·七学校办13期培训班共培训6207人。教职工8人,学校占地面积6393平方米,建筑面积1126平方米,固定财产13642元,教学设备有显微镜、人体模型、血压计、听诊器、幻灯机和录音机30多件,价值5052元。
  临洮县教师进修学校:1980年,设立临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址在西河滩,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72.6平方米,有图书四百余册,电器设备价值1200元,教学仪器价值4157元。开设课程为英语、语文、数学、政治、教育学、体育、音乐等。主要任务是负责对本县小学教师的培训提高,至1985年有教职员工14人,已培训教师86人,现在校培训91人(两个班)。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