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元、明时期的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7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元、明时期的教育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3
页码: 459-461
摘要: 元代地方教育颇为发达,路有路学,府有府学,州、县有州县学,都属于普通性质的学校。此外,还有诸路医学,诸路蒙古字学,诸路阴阳学,属于专门性质的学校。各地方有创立"社学"之制,颁令各路,劝农立社,凡各县所属村庄,50家为一社,设社长1人,满百家的增1人,不及50家的,与近村合1社,社长专以教劝农桑为务。
关键词: 地方教育 教育简史 临洮县

内容

元代地方教育颇为发达,路有路学,府有府学,州、县有州县学,都属于普通性质的学校。此外,还有诸路医学,诸路蒙古字学,诸路阴阳学,属于专门性质的学校。各地方有创立"社学"之制,颁令各路,劝农立社,凡各县所属村庄,50家为一社,设社长1人,满百家的增1人,不及50家的,与近村合1社,社长专以教劝农桑为务。每社立学校1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农隙使子弟入学,学文有成者,申复官司照验,此外,各地方尚有自愿聘请教师或自授家学而设的义学与家学,系私立学校性质,政府各从其便,不加干涉。
  明代的教育,沿袭宋、元教育制度。京畿有国子学、太学,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府学、州学、县学的学生,分为廪膳生、增广生、附学生三类。另外,仍仿元制,每乡设"社学,,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令子弟入学读三字经、百家姓、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等,教育15以下之幼童。教育内容:包括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冠、婚、丧、祭等礼节。太学、国子学,属大学性质,府州县儒学似属中等学校性质,"社学"则属小学性质,私学多以私塾形式出现。
  当时,府、州、县设的地方学校,一般称"学宫",即文庙。临洮府文庙(今定西地区农校地址),为本地人元司徒祁安所建,以后屡有修缮。府学宫还建"明伦堂"五间,为生员肄业的处所,与儒学署(东街老师衙门)在一起。另有"敬一亭",嘉靖四十年建,乾隆十五年知州程鹏远重修。署东有"尊经阁",在文庙大成殿后,这些建筑早在清初已毁。
  超然书院(又名椒山书院),在县城东超然台,系明狄道县典史杨继盛建立,他购卖东山超然台一块地基,倡建"超然书院",修揖见堂三间,讲堂五间,道统祠三间,又在坡地植榆柳,集洮地士子,延师教学,公余之暇,亲为诸生讲授,并用核算出的临洮县汉至清中叶选举及科举人才统计表"飞洒"伏粮30石,和自己俸薪与出卖乘马及妻子首饰所得,置学田二千余亩,供学生膏火之费,一时学风大倡,附近各县学子负笈
  听讲者甚多。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