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民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74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民武装
分类号: E289.42
页数: 7
页码: 450-456
摘要: 1949年8月16日临洗(包括原洮沙县)解放。在摧毁旧政权,建立人民政权工作中,临洮县人民政府九月成立武装科,设科长干事2至3人。1950年5月临洮和洮沙合并后,于九月成立人民武装部,下设13个区人民武装部。
关键词: 地方军事 临洮县 人民武装

内容

1949年8月16日临洮(包括原洮沙县)解放。在摧毁旧政权,建立人民政权工作中,临洮县人民政府九月成立武装科,设科长干事2至3人。1950年5月临洮和洮沙合并后,于九月成立人民武装部,下设13个区人民武装部。县武装部有部长、副部长、政委、副政委及干事,区武装部设部长、干事3至4人,区武装部长兼民兵营长,乡设民兵中队、分队、小队组织。1952年8月军队进行整编,武装部由地方编制并入军队建制,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临洮县人民武装部。1954年10月,武装部改为兵役局,撤销十三个区人民武装部,兵役局有局长、副局长、政委、副政委,设动员、征集、统计、预备役军官、民兵五个科,干部职工共24人。1958年9月,兵役局改为武装部,有部长、副部长、政委、副政委,设训练、政工、动员三个科,编制干部17人,各公社设人民武装部,配部长武装干事2至3人。1961年6月,武装部建立党委会,由5至7人组成。1972年武装部由于在"文化大革命"中进行"三支两军",超员编制,干部职工34人,其中部长、政委各1人,副部长5人,副政委3人,其他24人,机构设训练、政工、动员三个科。各公社设临洮县武装部负责人简表武装部,配部长、武装干事各1人。1979年县武装部又增设后勤科,并将动员、训练两个科合并为组训科。1981年武装部取消科的编制,设正、副部长正副政委4人,秘书、参谋、助理员、战士15人,1983年恢复组训、政工、后勤科的编制,1984年组训科改为军事科,因扩建预备役团,武装部增加副部长、副政委各1人。
  第二节部队工作
  1949年8月临洮解放初,县上驻有陇右人民游击队一个中队,队员100多人,有枪支100多支。
  1965年6月,县公安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临洮县中队,编制40多人,配队长一人,副队长一人,政治指导员一人,副指导员一人,司务长一人。1975年10月,又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中队,由公安局管理。1975年12月临洗县中队正式移交县公安局。
  第三节民兵
  一、民兵组织
  1949年8月,全县普遍建立了民兵组织,13个区成立了武装部,乡设民兵中队、分队、小队等组织。
  1954年,对全县民兵进行了登记,条件是:男性18至45岁,女性18至35岁,身体健康的公民。
  1958年公社化时1公社编团,大队编营或连,生产队编排或班,县上成立民兵师,至1963年,全县有民兵师一个,团32个,营18个,连412个,排2113个。其中基干连71个,基干连中有武装连8个,基干排1466个,基干排中有武装基干排24个,基干班3430个,其中武装基干班116个,共有男基干民兵31808人,女基干民兵23112人,男普通民兵19367人,女普通民兵16234人。
  1980年全县有民兵师一个,团34个,营6个,连364个,排2686个,共有基干民兵49986人。普通民兵47992人,排以上干部4177人,在此基础上全县组建武装团一个,下建营16个,连30个,排292个,其中八二迫击炮连二个,重机枪连二个,高射机枪连一个,通讯连一个,迫击炮排七个,共编制武装基干民兵9885人。
  1981年对民兵组织进行改革,民兵年龄,男民兵由原来的18至45岁改为18至35岁,女民兵由原来的18至35岁改为18至25岁,民兵由原来的基干、武装、普通三种改为基干和普通二种,取消县编师,公社编团的编制,按照新的编制,全县共有民兵4489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3%。
  经过改编,全县共有基干团一个,营6个,连41个,排330个,班1430个。
  1984年4至6月,组建了临洗县陆军预备役团,全团编制3个营,21个连,68个排,共有干部战士2836人。其中干部301人,战士2535人。在组建预备役团中,一般一个乡建一个连,专业技术兵员主耍在退伍技术兵、民兵专业分队和地方专业对口单位中组建,普通兵员主要在20至25岁的基干民兵和28岁以下的预备役退伍军人中预编,组建预备役团所需的干部,从地方符合预备役条件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专职武干、民兵干部以及其他地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中选配,从武装部现役干部中选配部分主要领导干部。
  1985年民兵总数为43321人,复退军人3675人,排以上干部1263人。普通民兵33921人,复退军人2112人,排以上干部890人。基干民兵9400人,复退军人1533人,排以上干部373人,基干民兵占全县总人数的百分之二点一。其建制为五个营,29个连,332个排,1098个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兵组织作了重新的调整,本着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使民兵的数量:大为减少,民兵的质量较前提高,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受到了人民的欢迎。
  二、民兵训练
  军事训练,是提高民兵的军事素质的根本途径,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和战术,以后又增加了"三打”、"三防"训练,即防空袭、防原子武器、防化学武器和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训练,民兵训练,每年十五至二十天。专业分队一年训练一个月,专业技术分队的训练,主要是高射机枪、无线电通讯、八二迫击炮、侦察分队的训练。1986年全县共有专业技术分队五个,其中八二迫击炮连一个,高机连一个,重机连一个,侦察连一个,通讯连一个,编制人数共计710人,有六零迫击炮排九个,反坦克火器排八个,打坦克爆破班51个,共编制978人。
  民兵军事训练的原则是:坚持劳武结合,平战结合,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小型、就地、分散的方法。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累计共训练民兵168000多人。
  三、民兵政治教育
  民兵政治工作,在方法上采取上大课的形式。教育内容主要是人民战争、革命英雄主义、热爱祖国、形势战备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围绕经济建设进行教育,发动民兵干四化。
  四、民兵作用
  1953年3至4月份,协助正规军前往甘南地区,参加剿匪战斗,消灭了马良股匪。1954年4至5月份,组成武工队,前往会川、临潭、甘南消灭土匪。当年8月,东乡自治县等地,发生反革命叛乱事件,县上成立临时剿匪指挥部,组织民兵两个连共178人,前后参加战斗四次,消灭土匪15人,俘虏5人,缴获各种武器46件。
  1952年10月1日,先进民兵梁满仓在北京天安门参加了国庆观礼。1960年,临洮县民兵中涌现出董正俗、何仁昌两个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去北京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给每人发了半自动步枪一支作为纪念。
  1958年,在引洮工程开始动工时,由武装部领导带队组织民兵参加了引洮工程建设。
  1976年,县上搞了八处水利工程,武装部派人参加了工程指挥部,组织发动民兵参加了修建。
  1981年以来,广大民兵种草种树,截至1985年底,全县民兵累计种草11033亩,种树18825亩,同年普银公路开始修建(临洮峡口乡普济寺至榆中银山子乡),全长69.52公里,其中,临洮境内61.52公里,土方1077713立方,石方287736立方,桥梁涵洞160道,总投资280万元,五个乡参加,每天出工2100多人,其中民兵占70%,计1470人。
  第四节兵役工作
  一、兵役制度的沿革
  1949年至1954年,实行自愿兵役制度。1954年冬开始试行征兵,1955年公布了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义务期限3年。1954年10月,在县人民武装部的基础上建立了兵役局,1955年1月,按兵役法征集兵员764人。1956年6月,根据兵役法规定,对18周岁的男性应征公民,进行了第一次登记,共计2651人,同年8月,对18至30周岁的公民,进行了预备役登记。1958年4至5月,进行了预备役和民兵组织的"合二为一"工作,简化了预备役和民兵组织的重叠和兵役工作手续,使民兵组织适应了生产形式,解决了国家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的矛盾。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使预备兵役和兵役登记工作基本处于停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拨乱反正,这项工作也逐步走上了轨道。
  1985年,全县共有预备役人数4098人,普通兵2689人,技术兵1409人。
  二、征兵、复退安置工作
  征兵机构,县上成立征兵领导小组,由县政府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组员由县各部局的主要领导组成,并抽调一名干部组成办公空,办公室主任由武装部一名领导兼任或军事科长担任,从1980年起,部分新兵由地方直接送往部队,1985年新兵全部由地方送往部队,复、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由县政府领导,民政局设复、退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办理复、退军人的报到、安置工作。
  1984年,县上成立"退伍军人军地两用人才介绍所",办公地点设在民政局,负责统计登记,介绍和安置"退伍军人两用人才"。从1984年到1985年3月,全县共介绍安置和被乡镇企业录用的退伍军人两用人才458名,受到上级好评。洮临县历年征集兵役统计表临洮县历年复员、退伍军人统计表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