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工会,成立于1939年5月1日,工会下设理事监事两会。理事会由9人组成,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2人,理事6人;监事会由3人组成。两会下设12基层工会:木油漆业、糖酒醋酿造业、金银铜五金业、铁业、食店业、面粉业、鞋业、成衣业、泥瓦业、纺织业、理发业、笔纸杂业。此外在乡间有新添镇工会小组,全县会员共有300多人,入会要交纳会费,一般工人工资低,不愿入会,因而实行"强制入会,限制退会"的办法。
工会的活动,除评定工资,吸收会员,改选组织外,每年"五一"节或年终,县工会召开一次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此外,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同业公会",由木油器业、食店业等组成,受商会和工会的双重领导。同业工会的出现,使大部分工会,都变成同业公会。
解放后,于1949年9月成立临洮县工会,当时称"职工会",1950年元月,改为县工会。
工会成立后,于1951年9月,开始发展会员,建立基层组织,划分工会小组。对会员进行教育。1952年12月5日,召开县工会第一次会员代表会,到会代表51人,会上总结了工作,提出任务,以后,历届代表大会,均配合中心工作,并部署工会自身的具体任务。据工会组织1966年2月统计,全县有基层工会64个,会员1812人,其中女会员361人。文化大革命中,工会工作被迫停止。
从1973年8月31日,全县共恢复工会基层组织55个。1981年,全县共有基层工会82个,工会小组255个,会员3796人,其中女会员1260人。1982年,全县共有基层工会92个,会员4947人,其中女会员1,502人。1983年,全县共有基层工会117个,会员5935人, 其中女会员1,842人。1984年,全县共有基层工会127个,会员6,725人,其中女会员2234人。1985年,全县共有基层工会147个,会员7275人,其中女会员2236人。
县工会成立以来,共召开了七届委员会,进行组织建设,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组织职工参加政治运动和各项中心工作。并关心职工福利,举办互助储金会,小型图书室,对职工进行生活困难补助及引导职工参加文体活动等,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党的助手作用。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三民主义青年团
一、临洮三青团简况1939年,临洮三民主义青年团临洮分团部成立。以前,名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甘肃支团临洮分团筹备处",分团部正式成立后,全名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甘肃支团临洮分团",干事为王福隆、刘尚一、朱门、马常、魏濂五人,刘尚一兼书记,魏濂兼佐理。三青团在全县13个乡、镇,都有三青团区队和分队。1942年,临洮分团部设干事会,名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甘肃支团临洮分团部干事会",刘尚一兼任干事会干事长,魂濂兼书记,翌年,干事长易人,由魏濂继任,书记由普希义担任。1946年,改组干事会,由魏濂、曹希义、牟月秋、孙珍、戚文波、马常、王士俊等七人任干事会干事,不久,干事增加缪毓玖、高凤举二人,共9人,曹希义任干事长,缪毓玖任书记。截至1947年党团合并前,全县共有三青团骨干202人,团员1310余人(缺上营、熙宁)1947年,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
二、原洮沙县三青团简况1939年,甘肃省三青团洮沙区队成立,张俊德任区队长,王仁初为区队副,后区队副为于崇明,成立时有50多人参加了大会。1941年,"三青团甘肃省支团洮沙分团筹备处"成立,筹备委员为江有璞,不久,洮沙分团部正式成立,陈世良任干事长,龙体让任书记,李璠、张星洲、晏元庆三人为股长。三青团洮沙区队,下属八个分队,每个分队,都有分队长和分队副,至1947年党团合并前,洮沙全县共有三青团骨干26人,团员184人(缺1942-1947年数)。
青救会
"青救会",原称"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1937年4月成立于延安,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1940年6月,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派李毅弘来临洮地区进行地下革命工作。李以教员身分,向四周群众介绍共产党、人民军队、解放区情况,宣传革命思想,散发革命书刊.同时,在临洮建立地下"青救会"组织,在青年、军人、帮会中发展青救会员。1946年7月,为适应革命新形势,青救会成立委员会,该会下设秘书、组织、宣传、军事、帮会、情报、总务七个组,截至解放前夕,发展青救会员300余人,分布于临洮、洮沙、兰州、会川、渭源、陇西、康乐、武山、岷县等地。青救会员赵玉亭,是国民党119军241师团长,兰州解放前夕,于7月15日在武山宣布起义。临洮解放时,青救会在动员商民开业、青年参军、支援解放军等工作中贡献了力量。
共青团
1949年12月9日,临洮县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委员会。1952年,全县共建团支部88个,团总支3个,有团员3382名。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县各级团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团县委在县政治部领导下开展活动。1970年,对各级团组织进行了整顿。1972年下半年,恢复共青团临洗县委员会。
1978-1982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团委45个,团支部582个,团员11440名。1983年,全县共有基层团委45个,团支部617个,团员11564名,其中女团员3418名。1984年,全县共有基层团委45个,团支部617个,团员11261名,其中女团员2321名,全县青年共有110624名。1985年,全县共有基层团委45个,团支部619个,团员11225名,其中女团员3165名,全县青年共有113159名。
建国以来,团县委共召开了八届委员会,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减租、镇反、抗美援朝、土改、三反、五反运动。在社公主义改造时期,对团员进行了团课教育,开展扫盲运动,使团员青年的政治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大跃进中,全县团员青年,参加农田基建,抗旱、大炼钢铁等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团队工作被红卫兵、红小兵所代替。
粉碎四人帮后,各级团组织加强建设,对广大团员进行拨乱反正教育,还开展了学习雷锋和五讲四美等活动。
临洮县历届团代表会简表少先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团县委重视加强少先队工作。1980年,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爱学习、守纪律、懂礼貌、讲卫生、关心集体、艰苦朴素为内容的,人人争戴小红花的竞赛活动。当时,全县有269名少先队员戴上了光荣的小红花。1981年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祖国!我爱你! "、"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活动,同时,加强少先队的组织建设。
1982年底,全县建立少先队大队269个,中队1151个,有少先队员36732名,少先队辅导员1445人。1983年,全县共有少先队大队254个,中队973个,少先队员41815人,辅导员1227人,7至14岁的儿童73742人。1984年,全县共有少先队大队262个,中队1047个,少先队员39159人,辅导员1309人,7至14岁的儿童74782人。1985年,全县共有少先队大队275个,中队815个,少先队员36432人,辅导员1338人,7至14岁的儿童69080人。
学联
1950年12月15日,临洮县召开首届学生代表大会成立学联,选出学联执行委员15人,执委会举行首届一次会议,选出学联主席、副主席。学联成立后,号召学生参军、参干,拥军优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51年10月5日,学联召开第二届学生代表大会,会上交流了首届会议以来学联工作的经验,提出会后任务,大会号召,全体学生要为祖国学好本领,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1952年12月24日,学联召开第三届学生代表大会,出席代表99人,大会提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要炼好身体,迎接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大会选出执行委员17人,负责学联工作。
第三节妇女组织
妇女会
1927年,临洮县组织妇女协会。1937年9月5日,临洮人士潘榕石、樊成吟等为慰劳抗日战士,首先发起组成甘肃妇女慰问抗战将士临洮支会,有两千多名妇女群众参加了开幕式。会后支会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研究了慰劳抗日战士的有关事项,推选樊成吟、李榕初、居玉霞、张香兰、潘榕石、高友农、阎璞初、郑梅香、李惠斌、张陇云、张俭庭、孙怡琴、何淑云、黄润琴等15人为执行委员,徐植真、刘容贤,为监察委员,樊成吟、潘榕石、李榕初为常务委员,支会下设总务、宣传、征募三部,总务部长樊成吟,副部长郑梅香,宣传部长潘榕石,征募部长李榕初,副部长高友农,各部干事,由常委聘请。妇女会成立后,,在宣传妇女放足等方而,作出成绩。
妇联
临洮县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49年11月,下设组织,宣传、生产福利三科,当时主要任务是建立全县基层妇女组织,召开乡的妇联代表会议。1951年9月,召开全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55人,正式成立"临洮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2年7月,召开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123人,改选了妇联。1955年3月,召开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93人,选出执行委员19人。1959年9月,召开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选出参加省妇代会的代表15人,补选代表4人。1963年8月,召开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116人,选出委员17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妇联被夺权。1970年,妇女工作由群工组兼管。1973年5月,召开了笫六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433人,选出执委41人,常委9人。1979年,召开第七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359人,选出执委25人,常委7人。
县妇联自1951年成立后,在全县八个区建立了妇女组织。1952年,县妇联改选后,在全县50个乡,建立了妇女组织。妇联组织在建政、土改、宣传婚姻法、合作化及其他各项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
1982年,全县有34个公社妇联会,366个大队妇代会,2787个村妇代小组,镇妇联会1个,镇妇代会9个。1983年,全县有34个乡妇联会,368个村妇代会,2663个社妇代小组,镇妇联会1个,镇妇代会9个。1984年,全县有34个乡妇联会,368个村妇代会,2648个社妇代小组,镇妇联会1个,镇妇代会9个。1985年,全县有34个乡妇联会,368个村妇代会,2648个社妇代小组,镇妇联会1个,镇妇代会9个。
第四节农民组织
农会
临洮县农会,成立于1934年,当时有会员200多人。1943年,甘肃省农会决定,临洮县农会为全省示范农会。县农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倡办合作事业、筹发籽种,健全乡农会组织,办农民福利社、救济、贷放农耕生活、牲畜、水利等款。截止解放前,临洮县共有农会会员9万余人,原洗沙县农会,解放前有会长一人,干事一人,下设五个乡农会,每个乡农会有主席一人。
贫协
解放初,在中共的领导下,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农会组织,在减租反霸、土改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1964年底,农会改为贫下中农协会。1965年元月5日,召开临洮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580人,会期七天,会上听取代表的建议和要求,议论农村的形势任务,交流工作经验,并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21人,常务委员9人。代表会后,对全县3391户地富,进行了复查。1973年9月,又召开了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80人,会议决定由35人组成委员会,9人组成常委会。至此,全县30个公社,321个大队,全部建立了贫协组织,会员有99961人。1973年后,贫协进行了整顿。至1985年,会员由69961人发展到94959人。第五节商业组织
商会
民国初年,临洮成立县商务会,简称商会,工作人员有会长和干事,会长依次为张有庆,吴省三、韦文清、苟兰亭、张余三、于恕庵。1932年,会长改为主席,主席依次为李修齐、冯文昭、师汉卿。1942年,主席改为理事长,理事长依次为师汉卿、李泽民阎永祥。商会初成立时,只有一个办事机构,1939年,依"组织法",设立了常务委员、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并成立了杂货业、黄烟业、香业、旅店业、粮业、木业、药业等7个同业工会,会员由30余人,发展到1000多人,商会经费为同业工会交纳的会费,缺额以城,乡商会资金的多少,按乡镇35%,城区65%提取。
商会的工作,除日常事务外,主要替商号向税务局交纳税款,调解行业间、行业内的纠纷,代表商人向政府申请减轻负担,分摊政府、军队向商人摊派的款、物。据临洮商会记载,1939年,商会负担的摊派款、物,名目达数十种,如救国公债、抗战募捐、社会服务基金等。
原洮沙县商会,有正、副会长各1人,其任职依次为张九如、康安如、杜云清、祁威然、任重、杨治民、龚大福,全县商会会员有100余人。
工商联
1950年8月24日,临洮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接收了临洮市工会和临洮市商务会,普查登记工商业户,普查结果,全县共有工商业户20489户,在普查基础上,分别成立"工会"、“商会"。
1951年4月,召开县工商联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50人,正式成立临洮县工商业联合会,通过联合章程,选出执行委员21人,常委7人,会后,委员会决定,联合会设财务、组织、文教、辅导四股。
县工商联成立后,共召开了五届委员会。在领导工商业户学习党的政策,参加爱国运动”评议税额,认购公债,参加三反五反,捐款支援抗美援朝,组织衙下、中铺、站滩、上营联合分会与小组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此外,在动员工商业户集资兴办煤矿、电厂,引导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作出了贡献。
第六节教育会
临洮县教育会,是第三师范教员石光焕创立。,成立后,曾发行过几期油印刊物。以后,袁荆山、何穆若、何纯吾都相继办教育会,至张治卿时停止。
教育会员,是各学校任职的教员和在教育上有经验的人,及其他有专门学识的人。教育会负责人,先称为会长,后改为理事长。临洮县除县教育会外,尚有熙宁镇、青天镇及窑店、漫洼、瑞潭、三甲、玉井、紫松、卧龙、新民、好水、上营等各乡镇教育会。
教育会活动的开展,以创始人石光焕最优,其他人因学校负担极重,未作出显著成绩,仅在袁荆山时,曾派王熙之、何穆若二人出外考察过教育。1944年冬,曾选何纯吾为代表,赴省参加过省教育会的改选。师天辅、王熙之、王季笙、王德生等为理事时,曾为县教育会争取罗家磨学田,举办椒山小学,支援摆课索薪斗争等出过力。
县级教育会的会员,至张治卿时,约有3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