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货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64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货币
分类号: F830
页数: 4
页码: 355-358
摘要: 临洮最早行使的货币从民间收藏的历史文物来看,为春秋战国时的刀币,秦代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时的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以及明清时的制钱(俗称麻钱)等。至民国初年,清代所铸造的康熙、乾隆、道光等制钱,仍在市场流通。
关键词: 临洮县 货币

内容

第一节货币种类
  临洮最早行使的货币从民间收藏的历史文物来看,为春秋战国时的刀币,秦代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时的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以及明清时的制钱(俗称麻钱)等。至民国初年,清代所铸造的康熙、乾隆、道光等制钱,仍在市场流通。白银作为货币始于汉代,迨后即以银两为本位币,临洮行使的有五十两的大元宝、十两的川锭、五两的元裸、三两的卞梁腰子及散碎银块等。每市两(16两老秤)合31.25克。清光绪至民国期间又使用银元、铜元。银元以大清双龙、孙中山像及袁世凯像三种较多,铜元以大清双龙及民国双旗当十文、当二十文两种最普遍。民国9年(1920年),甘肃财政发生困难,兰州铸造铜元,临洪工匠群起仿造,因质量粗劣,民间称为沙元,很快即被禁铸停用。民国15年(」926年),西北银行发行纸币,其值额有一元、五元、十元三种,正面有冯玉祥五原誓师图案。民国10—20年(1921—1931年)间,市面辅币短缺,有些单位趁机发行各种名目的票券,在部分地区或行业屮通用。如狄道煤炭公司发行的一串、二串票券、狄道县政府发行的油布票券、狄道县商会发行的期票券、及狄道河工局发行的票券等。民国22年(1933年)4月,甘肃省政府宣布,全省废两改无,以银元为本位币,其值折合白银七钱一分五厘。当时,西北银行发行的纸币已停用,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开始流通。民国24年(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又有农民银行的钞票),同时停止使用银元,但临洮市面上银元、银子仍在流通。这时制钱业已沉淀,铜元是唯一的辅币,但因流通量不足,甘肃省平市官钱局遂发行二十枚、五十枚的钱票以为补充。随后,国民党政府乂发行了一分铜币和五分、十分、二十分及五角的鎳币。随着通贷膨胀,逐渐退出流通。民国37年 (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又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以一比三百万的比值收兑法币,并禁止私人持有黄金和外汇。民国38年(1949年)7月,国民党政府再度改革币制,发行银元券,以一比五亿元的比值收兑金元券。为时不足一年,临洮解放,银元券即行废止。此外,民国37年至38年(1948年—1949年)7月,甘肃省银行临洮分行曾发行银元本票三千元,作为辅币在市面流通,面值额有一角、二角、五角三种。临洮县银行也发行银元本票三千余元,因储备不足,解放时,无法收回兑清的银元本票共1784.6元。其中:省银行本票1038元,县银行为746.6元。
  1949年8月临洮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即宣布废止银元券,并禁止黄金、白银、银元流通,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为唯一的法定通货。其值额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万元、5万元等12种, 其图案有62种。1955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人民币,并以旧币一万元折合新币一元的比值收兑全部旧币。临洮县银行共收回旧币20958972050元,兑出新币2,095,897元。1964年4月,经国务院通知,收兑苏联代印1953年版的人民币,临洮共收回三元券810585元,五元券407302元,拾元券171700元,1981年奉人民银行总行通知,发行壹元、伍角、贰角、壹角四种金属币。因发行量很少而未进入流通。
  第二节货币比值
  银元兑银两:民国3年(1914年)为1元兑7.2钱(市场折算价)。民国22年(1933年)废两改元后,为1元兑7.15钱。
  银元兑铜元:民国23年(1934年),临洮为1元兑620文、洮沙600文。
  法币兑金元券:民国37年(1948年)8月为三百万元兑1元。
  金元券兑银元券:民国38年(1949年)7月为五亿元兑1元。
  旧人民币兑老区货币,1949年8月比价为1元兑;
  西北农民银行币2000元
  冀南银行币100元
  晋冀察边区银行币1000元
  北海银行币100元
  陕甘宁边区银行币40000元
  陕甘宁贸易公司流通券2000元
  旧人民币兑新人民币:1955年3月为一万元兑1元。
  另外,黄金、白银及银元的收兑价为:1950年5月,黄金每市两(折合31.25克),收兑旧人民币78万元,当年6月又调整为每市两85万元,12月又调整为每市两92万元 (折合新人民币92元),1985年2月又调整为每市两700元,每克22.40元。白银1950年5月,为每市两收兑旧人民币10500元,折合新人民币1.05元。
  银元1952年10月调整为甲类1元,乙类0.95元,杂版类0.60元(折合新人民币价)。
  第三节货币流通
  民国22年(1933年)以前因市面流通银元,金融与物价相对稳定。自民国24年(1935年)改行法币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继续发动内战,财政连年赤字,采取通货膨胀政策,物价逐步上涨。抗日战争期间,货币接连贬值,人民日益贫困。民国34年(1945年)8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临洗金融市场银根突紧,物价猛跌,市场交易几近瘫痪,群众形容当时的情况是:学生放炮、商人上吊。但两个月后物价又开始回升。以后随着国民党发动大规模内战,法币发行量:增长47万倍。民国37年(1948年)7月的物价与民国26年(1937年)比较,临洮市场上小麦由3元涨到900多万元,十一年间上涨三百多万倍。民国37年(1948年)8月改行金元券后,不到一年时间,金元券发行量达到67.9万多亿元,实际形同废纸,因而临洮市场银元流通日广。民国38年(1949年)7月,银元券发行时,仅在县城内有少量流通。
  1949年8月,临洮解放,人民币随即进入市场,县人民银行又按国家规定价格收兑黄金、白银、银元,使人民币迅速占领了市场。但因当时国营商业和供销社正在创建,私营工商业还操纵着市场,物价仍在上涨。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把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同年4月,县支行根据政务院命令对全县机关、企业、部队、合作社实行现金管理和划拨清算,各单位除在批准限额内可以保留少量库存现金外,超过部分必须当天送存银行;对各单位之间的交易往来和款项收付,除小额零星外,要一律通过银行结算。同时县支行又建立了财政金库和贸易金库,并代理国库发行胜利折实公债,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货币投放,加速了货币回笼,把分散在各单位的大量货币和资金集中起来,由国家统一调度使用,当年全国就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资调拨平衡、现金收支平衡,停止了通货膨胀,市场物价下跌,币值逐步趋向稳定。
  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屮,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银行机构下伸,信用合作组织也在农村普遍建立,银行通过信贷、结算、现金管理等办法,有计划的调节货币流通,使城乡物资交流畅通,货币流通日趋正常。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随着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流逋进一步扩大,市场物价稳定,银行现金收付量大幅度上升,临洪除1953年,因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货币收支轧差净投放32.4万元外,其余年份都是回笼。“一五”期间,共回笼货币179.7万元。以后多数年份货币都是流入大于流出。货币流入的主要渠道:一是在外人口帯回的赡养家款;二是农民向兰州等地出售农副产品的现金;三是民工去外地搞副业所得的现金,四是邻近各县群众来临洮购买商品的现金。据调查测算,1957年底货币流通量为120万元,与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6.3元,货币流通基本正常。
  1958年,全县开展了大炼钢铁、大办水利、大办工业及大购大销为主要内容的大跃进运动,银行实行“那里需要那里供应,需要多少、供应多少”的政策,使货币发行失去控制。1959年又开展了党内反右倾运动,再加农业受灾,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商品严重短缺,物价高涨,出现黑市。1960年小麦市场价涨到每市斤3元,比国家供应价高出22倍,银元黑市每元涨至兑人民币10元,比国家收兑高出10倍。1961年因国家开始纠正平调风,给群众退赔了大量物资和现金,当年银行净投放货币139.9万元,市场货币流通量高达422万元,比1957年增涨2.5倍。
  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重申货币发行权属于屮央,县支行贯彻中央决定,加强信贷、现金管理,严格控制货币投放,有力的促进了国民经济调整。1963—1964两年,银行共回笼现金255.6万元,货币流通逐渐恢复正常。1965年,货币收支出现投放差额168.1万元,但市场商品丰富,物价稳定。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因大串连,现金大量外流,货币净投放55万元。1967年,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发布规定,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节减行政费支出,不准增加工资支岀。1968年初,又冻结了各单位在银行的存款,减少现金投放,货币连年回笼。1976年,因大量收购药材投放现金72万元,年底货币流通量为475.4万元,比1965年增长了6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市场调节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城乡人民收入普遍增加,货币流通渠道和分布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手持现金增长较快,市场货币容纳量加大,流通速度放慢,货币流通量相应增加。1984年,由于乡镇企业高速发展,银行信贷失控,及消费基金增长过快,以致现金投放过多,由前三年平均回笼现金603.2万元,变为当年投放125.8万元。1985年经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投放,当年回笼货币303.3万元,市场货币偏多的状况有所改善。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