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商品购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61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商品购进
分类号: F722.2
页数: 2
页码: 294-295
摘要: 商品购进,是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起点。1956年以前,私商的进货形式主要是自由采购。1953年,国营商业实行主要物资“计划调拨”制度,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调拨商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品种有增有减。如1958年计划调拨的品种有煤炭、棉布、自行车、木材等103种。随着市场的日趋缓和,计划调拨品种逐年减少,至1981年已减为20多种,即煤炭、元钉、铅丝、自行车、电灯泡、电视机、收音机、棉布、涤棉混纺、化纤布、毛线、毛毯、肥皂、缝纫机、手表、卷烟、酒类、食糖、食盐、猪肉、鲜蛋等。至1984年,由国务院管理调拨的商品只有13种。
关键词: 临洮县 国营商业 商品购进

内容

商品购进,是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起点。1956年以前,私商的进货形式主要是自由采购。1953年,国营商业实行主要物资“计划调拨”制度,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调拨商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品种有增有减。如1958年计划调拨的品种有煤炭、棉布、自行车、木材等103种。随着市场的日趋缓和,计划调拨品种逐年减少,至1981年已减为20多种,即煤炭、元钉、铅丝、自行车、电灯泡、电视机、收音机、棉布、涤棉混纺、化纤布、毛线、毛毯、肥皂、缝纫机、手表、卷烟、酒类、食糖、食盐、猪肉、鲜蛋等。至1984年,由国务院管理调拨的商品只有13种。
  县级计划调拨的主要形式是:由三级批发商店根据历年销售情况及增长因素,提出商品调入计划,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平衡,再由主管公司向二级店或指定地进货。
  商店购进的另一种形式是收购农副产品,藉以支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办法是按商品分工,由粮食、商业、供销、医药四个部门管理。主要政策措施是:
  一、正确执行党在各个时期的农村经济政策,以利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确定合理的购留比例,力求作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
  三、严格执行价格政策,从1953年开始,临洮即按国家有计划的调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政策,严格执行调价、降价规定。
  四、执行统购、派购、议购的政策,临洮分别于1953年、1954年、1956年对粮、油(植物油)实行统购。1955年,开始对生猪、烟叶、鲜蛋实行派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停止派购,实行议购。
  五、对农副产品收购推行合同制,从1981年开始,收购部门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并酌发预购定金,以保证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实行奖励政策,为加强农副产品收购工作,临洮按国家奖励政策,制订了具体办法:(1)奖售:收购某些紧缺农副产品时,售给一定数量的紧俏工业品,以资鼓励。如生猪、活羊、鲜蛋、一些中药材等。(2)换购: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用较多的或基本相等价值的工业品去交换农副产品,各计各价,互找差额。(3)加价:对有些产品在国家收购价格的基础上加价若干,加价幅度按国家规定执行。
  地方工业品的收购是商品购进的一种辅助形式。临洮在1953-1958年期间,曾采用统购、包销、选购、订购等多种形式,收购情况基本良好。1958年以后,因实行统购包销的単一形式,盲目购进一批质次价高产品,形成积压,这些商品占库存总额的32%,造成了损失。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恢复了1956年前行之有效的多种收购形式,经营形势有所好转。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仍采用统购包销的单一收购形式,造成更严重的积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商业选购、工业自销”的收购办法,使地方工业品的经营情况大有好转。
  计划外采购是补足供求缺口的一种有效办法,因仅靠国家调拨和收购地方产品的办法,往往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临洮每年组织人力外出,采购三类工业品,以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