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587
颗粒名称: 卷十三 邮电
分类号: F601
页数: 8
页码: 273-280
摘要: 自战国时起,朝廷已设邮驿,传递公文。汉有“邮亭”,宋有“邮铺”,元有“驿传”称“站赤”。明清各地设“驿站”,站有驿卒、驿马。淸乾隆时狄道州(今临洮)设驿站四处:洮阳、窑店、柳林、沙泥。洮阳驿在城内,东至窑店驿50里,北至沙泥驿(今五户乡站沟)90里,有马16匹,每年支草料银288两,夫13名,每年支工费银144.4两。柳林驿(今峡口乡柳林站)夫15名,每年支工费银162两。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窑店驿、沙泥驿并归沙泥州判管理,夫马岁支与洮阳驿同。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邮电设施日益更新。
关键词: 临洮县 邮电

内容

第一章机构沿革
  第一节局级机构
  一、驿站
  自战国时起,朝廷已设邮驿,传递公文。汉有“邮亭”,宋有“邮铺”,元有“驿传”称“站赤”。明清各地设“驿站”,站有驿卒、驿马。淸乾隆时狄道州(今临洮)设驿站四处:洮阳、窑店、柳林、沙泥。洮阳驿在城内,东至窑店驿50里,北至沙泥驿(今五户乡站沟)90里,有马16匹,每年支草料银288两,夫13名,每年支工费银144.4两。柳林驿(今峡口乡柳林站)夫15名,每年支工费银162两。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窑店驿、沙泥驿并归沙泥州判管理,夫马岁支与洮阳驿同。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邮电设施日益更新。
  二、邮政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年),狄道开办邮政代办所,地址在上东街。民国2年(1913年)裁撤驿站,设三等邮局,官方文书交邮局挂号寄递。民国28年(1939年),址迁北街雍家巷对面。民国37年(1948年),临洮邮局改为二等局,局设局长1名,襄办2名,信差9名,听差3名,营业2名,勤杂1名。
  三、电信局
  临沸电信局的开办,始于民国12年(1923年),地址在背斗巷。初以电报为主,曾名电报局。民国29年(1940年)改为电信局,隶属甘肃省电信局。有局长1名,报务2名,话务2名,办事员3名,线工4名。
  1949年8月16日,临洮县人民政府接管邮政局、电信局。1952年8月,邮、电两局合并为临洮县邮电局,有局长副局长各J名,会计1名,设邮政、电信、营业三个班组,共有职工33名。1955年增加乡邮检查员、出纳、总务员各I名。1956年成立机线班,同年又增加政工、人秘、经济员各1名。1961年县局设有局长1名,副局长2名,下设办公室、机要室、营业室、邮件组、报话组、机线班、机务站等,职工共84名。
  1961年底,随行政区划的变更,临一成立专区邮电局,增设检查科。1963年10月,专区撤销,临洗仍恢复县邮电局编制。1968年成立“临洮县邮电局革命委员会。”1970年,邮电分设为邮政局、电信局。1973年10月,仍合并为邮电局。
  1985年,全局有职工151名,社队邮递员18名,共计169名,比1952年的33名增加5.1临洮县邮电局1985年分支机构设置表倍。生产用房面积3584平方米,为1952年的9.4倍。
  第二节局属机构
  乾隆时驿站下设有汤房(驿站与驿站之间,约计每十里设一兵站称汤房,供驿站使用),狄道州东设汤房5处,即李家铺(今十里铺)、汤房铺(今东二十铺)、姚家铺(今三十铺)、马家铺(今四十铺)、窑店铺,有兵10名。窑店至庆坪属渭源界。州西设汤房3处,即月角铺(今十里铺)、转咀铺(今二十铺),聂家铺(今淌平川),有兵6名。聂家铺至河州界属临夏。州北设汤房12处,即谢家铺(北十里铺)、林家铺(二十铺)、大石头铺(今三十墩)、新添铺(四十里)、康家铺(康家崖)、税家铺(今裴家湾)、太石铺、黑黑沟铺、乱山铺(乱山湾)、屮铺(今下铺)、关沟铺(关沟门)、黑窑铺(今马泉沟)至兰州界,有兵24名。
  民国2年(1913年)裁撤驿站,狄道东汤房马家铺设信柜,1949年改为代办所,1956年成立窑店邮电所。西汤房划康乐。北汤房新添铺、太石铺、中铺均为信柜。至民国37年(1948年),八里铺、新添铺、辛店、太石、店子街均为邮政代办所;中铺、马家沟、站滩、陈家咀、荀家滩等为信柜.
  1952年,辛店、新添安装总机为邮电所,辛店设置支局。代办所有:北街、巴下、上营、漫洼、窑店、店子街、衙下、中铺、马家沟等处。1965年,开办“十二”邮政所为部队服务。1975年后又开办峡口、东二十铺、马家山、塔湾、漫洼邮政所。
  截至1985年,总计35个乡镇和部队屮,共设置邮电支局1处,邮电所12处,邮政所4处。
  第二章邮电通讯
  第一节邮路
  一、邮路网
  民国2年(1913年)有兰州至陇西干线邮路一条,兰州递狄道,于马泉沟交班,经关沟、中铺、乱山湾、太石铺、新添铺到洮阳,由洮阳向东经东二十铺、窑店至庆坪转渭源,均驮班,有邮差3名、驴骡3头,昼夜兼程。民国31年(1942年),增邮递线路两条,一为临洗至临漳,经苟家滩至峡城;一为临洮至榆中,经柳林站到榆中界。均步班,沿途邮件只递到代办所或邮柜,由收件户自取。
  新中国成立后,开辟新添至上营,临洮至窑店、漫洼邮路三条,共220公里。其中驮班70公里,步班150公里,解决了全县十个区政府通邮问题,逐日投递的6个,二日投递的4个。1953年,兰州至临洮开办委办汽车邮路,同年在乡邮、城递段道使用自行车。1957年,开办兰州至武都自办汽车邮路,临洮藉以纵贯屮铺、巴下、太石、辛店、新添铺、八里铺、县局、店子街等局所8处。1955年、1965年,两次吸收社队邮递员及亦工亦农乡邮员,伸延邮路391単程公里。1972年吸收公社以下邮递员23名,建立公社以下投递网,同年,为减轻劳动强度,将临洮至站滩,窑店两条邮路改为委办汽车邮路。
  截至1985年,全县有委办汽车邮路2条,长75单程公里。县内干线邮路9条,长170单程公里。农村投递邮路81条,长2261单程公里,邮路总长度2582单程公里。
  二、投递深度
  1985年,逐日投递的乡34个,镇1个,占乡、镇总数的100%,逐日投递行政村11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0%,逐日投递的合作社535个,占社总数的19.3%,两天投递一次的村合作社1077个,占村社总数的44.5%。
  三、邮政设备
  1949年全县有邮政信箱11个,1985年有邮政信箱40个,邮筒2个,自行车52辆,包裹收寄机一台,保险柜19个,票券柜24个。
  第二节电路
  一、电报
  民国12年(1923年),电报设备仅有进口莫尔斯发报机一台,利用兰州至天水架空明线收发报。1954年安装人工音响报机1部。1962年有15瓦无线收发报机两台。1966年有电传打字机3台,开设有线、无线电路两条。
  二、长途电话
  1949年前,有兰州至天水长途电话1对,二十门总机1台。1953年,兰州至临洮建成100线对公里铜线专用电话,并对临洮至陇西线路进行大修。1961年,建成临洮机务站,开通兰州至临洮三路载波,安装兰州至天水12路增音机,并配备5匹半马力柴油发电机两台,长话设五十门磁石交换机1台。至1985年,有长话直达电路11条:临洮至兰州3条、临洮至定西3条、临沈至岷县、会川、渭源、陇西、康乐各1条。
  三、市内电话
  1949年解放后,县政府、县银行、东教场部队各有单机1部,局内有长、市话合用二十门总机一台。1950年架设西街铁线869米。1953年新建、改建、大修市内电话线路27.08线对公里,又增设二十门总机2台,实装二十六门,市内电话结构基本形成。长、市话开始分开设置。1956年,架设市内架空电缆3.57皮长公里。1963年,架设市内架空电缆7.42皮长公里。
  截至1985年,市内有电话杆路25杆程公里,架空电缆11皮长公里,地下电缆0.5皮长公里。电缆芯线长度为699线对公里。市话设一百门磁石交换机5台,实装354门。
  四、农村电话
  1951年始利用长途幻线在中铺及新添铺各挂单机一部,办理话传电报与农村电话业务。1955年,建成卧龙、新添铺、太石及中铺各区政府的电话专线。1956年,新建、改1985年临洮县邮电局电信设备情况表建临洮至中铺59.6公里,至漫洼79.8公里,至新添铺18.8公里,至峡口34公里,至八里铺6.3公里,新添铺至上营32.8公里,至辛店14.4公里,辛店至太石6.3公里,共计252公里的农村中继线路。又建公社用户线路142.8公里。1979年建成临洮至店子中继线路24.4线对公里,店子至衙下电缆线路9.4皮长公里。从1955年开始,中铺、巴下、太石、辛店、新添、上营、八里铺、店子街、衙下、窑店、站滩等邮电所相继办理农话业务及长途电话和电报业务。
  1958年下半年,在“人民公社”中全县出现了由公社、大队投资架设电话线路的热潮。提出“队队通电话、户户有喇叭”的号召。全县共420个大队架设了电话,通话的有332个,占大队总数的82.9%。杆路全长369.5公里,这些电话线路多为单线,电杆为杂木,质量差。1963年,清理时,发现有的已失去维修而废止,有的已改为乡村广播线路。至1985年底,临洮农村电话有中继线路18条,长427线对公里,电话会议室设24回路电话汇接机一部,农话设五十门磁石交换机2台、三十门交换机6台、二十门交换机6台、环路载波机七端。总机容量为三百五十门,实装一百九十四门。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民生活的提髙,玉井乡玉井村专业户王伦华,于1984年10月安装了电话,为全省农村专业户第一个安装电话者,甘肃省邮电管理局农话处,曾派员参加所举行的通话安装仪式。
  第三节邮电业务
  一、邮政:
  历代驿站只传递军书、公文,不传送私人信件。临洮自民国2年(1913年)开办部政后,始办理民间函件、汇兑、包裹。1953年开办保价业务,1955年开办电汇。1957年配备专职机要员,办理机要业务。1949年,进出口函件约163680件,包裹470余件,汇票收款额为37330元(折现币),兑付款额为43650元。随着开放、搞活政策的贯彻,邮件交换量逐年增加,1985年底,出口函件1151228件,比1965年增加3.85倍;进口函件973268件,比1965年增加2.53倍。出口包件12648件,比1965年增加2.4倍,进口包件20013件,比1965年增加2.9倍,出口汇票24643张,比1965年增加2.74倍;进口汇票51241张,比1965年增加3.76倍。
  二、电信:
  解放初期,电信业务主要以电报、长电为主,市内电话只通县政府、东教场、银行三处。1953年后,市话网路建成,正式开办普通电话及电话附机、同线电话、中继线专线、租杆挂线、代维等业务。1955年,农村电话已普及于各乡镇。解放前,临洮电信设备,仅有一对兰州至天水架空明线,早晚用于长话,中午用来发报,范围有限,费贵量微。1949年以来,去电报约7350张,长途电话约3600次左右。1954年设备更新后,电报增加气象、水文、新闻业务,长话范围扩大,业务量大为上升。1956年军用机场建成,军台来报突增,当年电报来、去转报达164356张,为1964年的7.5倍;长话来、去转话16659次,为1964年的1.2倍。至1985年,电报去报32934张,来报123632张,长话去话38134次,来话31002次。农村电话,1955年交换量为14,312次,至1985年,达到182,678次,为1955年的12.7倍。
  三、报刊发行:
  临洮局在新中国成立前,报刊由订户直接向发刊社订阅,发刊社按印刷品通过邮局递送,于1950年始开办订销报刊业务。1952年,以委办汽车从兰州发运报纸、杂志。主要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甘肃日报》、《时事手册》、《新观察》为主。1957年自办兰武邮车开通后,报刊时限加快,种类增多而数量上升。1957年底,报纸年期发行总数达1174360份、杂志44657份。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有些报纸、杂志被封闭订刊,发行量大幅度下降,直至1974年才逐渐回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使城乡重视科学知识而培养人才,以提供商品信息,除订阅报刊外,对知识型、文化型、技术型、经济型的各种期刊、周报的订阅大量增加。1985年,《甘肃农民报》、《少年文史报》、《小学生报》、《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科技报》、《甘肃广播节目报》等,月发行量达12364份,占月发行量的45.7%。1985年,全县报纸年累计发行份数3865804份、杂志为299032份,报刊流转额为213000元。
  第三章企业管理
  第一节计划管理
  民国期间,各县邮电企业的人、财、物由省局管理,派督察员巡回检查。解放后从1953年开始,山县局编制年度计划,包括财务收支、邮电业务量、逋信质量指标、设备大修、基建等报省局审批下达。1958年至1961年及1965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干部管理、职工编制等计划由省局和地方双重管理。1973年后,仍归省局管理。1978年,按邮电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的要求,扩大县一级邮电企业的自主权,在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兼顾的原则下,安排全局计划.截止1985年,县局上报下达的计划主要有:邮电业务量计划、通佶质量指标、财务收支计划、工资计划、劳动管理、设备维修、通信水平等。
  第二节劳动管理
  1952年以前,人员编制、劳动定额由省邮电管理局管理。从1953年起,人员编制由县局凭业务收入及工作量,根据部颁《邮电企业各工种定员定额标准》核定。1956年起由省局编制定员。1985年下达临洮局劳动定员为172名。第三节业务管理
  自1951年起,邮电管理制度大半仿照苏联的办法。1962年,邮电部颁发了《邮政使用规程》、《邮政操作规程》、《邮政通信的组织与管理》、《邮政业务汇编〉〉、《长途电话使用规程和操作规程》、«国内电报使用规程》等文件,对加强企业核算、清产核资等均冇明确的规定。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种规章制度均遭到破坏。1973年邮电部重新修订颁发了规章制度,并提出建立生产岗位贡任制的要求。临洮局建立业务监督检查、自査、互査、质量把关、交接验收、平衡合拢、电报稽核、复述、复较等制度。1978年;在班、组支局所,设专职业为检査,从这年起,定为每丿班组、支局所2—1次,因而生产通信质量不断上升。部、省考核的25项经济质量指标,连年达到合格水平。
  笫四节财务管理
  临洮邮电局财务收支分中央国营和农村业务(地方国营)两本帐核算。在收支方面,分收入和支出两条线,以收支差额的形式向省邮电管理局上交盈利,划拨亏损。临洮局历来亏损,1985年,中央和农话共亏损67619元。汇兑资金和报刊发行为专用资金, 分别在银行开设专户,实行省县划拨。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1985年设会计专职调査员1名,负责检查全县邮电财务工作。
  第五节技术管理
  一、设备管理实行包机、包线、包电路三包制度。主要抓岗位责任制,维修作业计划,定期测试及逐盘预检预修制度。
  二、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技术档案。从197.1年起,整理各项原始纪录资料65册,绘制生产机房建筑施工图2套,设备平面图3张,布线系统图19张,市内电话、电缆杆路及明线网路图3张。
  三、质量管理。各班组从1978年成立由技术人员、班组长和技术能力较强的工人,组成质量管理小组,按照设备电器性能、机械性能、设备先整程度、资料齐全程度四个技术标准,结合日常维修进行设备检修。
  1966年至1984年,曾多次执行"七。一"重要通信任务,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屮央科委的奖状及物质奖一次,受省局物资奖四次,县局机务话被省局评为1984年先进単位。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