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干线公路
甘川公路起自兰州市,经临洮、渭源、岷县、武都、文县至甘川交界处南路岭入川,全长624公里,其中兰临段从兰州市汽车站南行至关山,翻越七道梁进入临洮县摩云关。经中铺、太石、辛店、新添至县城,南经玉井、陈家咀、高家窑进入渭源县水家窑,穿越临洮段98公里,1953年改由康家崖75公里处计算起点,共52公里。兰临段,基本上沿用明清时已形成的兰临大车道,而临洮至南路岭一段,系沿用“阴平古道”。
民国时期,于1934年10月至次年12月修建的140公里的兰会段;1935年7月至1947年修建的会武段,由于线路地形地质复杂及工具限制,建成后路质低劣,运输不时受阻,解放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造提高措施。1965年投资50余万元,重点改善临洮段的45公里中的75至127公里的路基路面。1966年,投资24万多元,将108至112公里处改线,当年又从康家崖75公里至108公里处铺设7至8米宽的沥清、渣油路面。后经1971、1972两年的续铺, 完成县境内52公里长的油路工程。1975年,投资74万多元,在97公里+436米处的小河沟,架设2—35米双曲拱桥1座。至1981年底,先后建成中型桥2座/164米,小型桥9座/146.3米,涵洞202道/2415米。1976—1978年,投资31万多元,改善75至100公里及102至108公里路基。截至1985年底,县境内52公里线段经改造提高,公路弯道半径最小18.5米,最大纵坡9%,路基宽度7—11米,植行道树116527株,每昼夜行车高达1480车次。
兰郎公路起自兰州,经临洮康家崖西渡沸河进入广河县,经临夏、合作至甘川交界处的郎木寺,全长422公里。此路从兰州至康家崖段,原属甘川公路的一段,从康家崖至临夏段,原属洮循公路的一段,1950年至1953年,续建了临夏至郎木寺的272公里,命名为兰郎公路。兰州至临洮康家崖段的改建工程为:
1958—1966年,将30至35公里路段改线,并修建1—6米幸福桥及1一10米跃进桥各1座;1966年投资11万多元,将35公里至75公里的部分线路改建,1975年,投资23万多元,将54公里至62公里加宽路面,增修涵洞,1978—1979年,投资46万多元,在41公里处修建3—15米石拱桥1座,在42公里+500米处修建石拱桥1座;1980年,投资52万元,改建39至40公里处及48至54公里处路基,1981年,投资45万多:元,在53公里+488米处修建6—13.55米少筋微弯板组合桥1座。至1981年底,共建成拱型桥3座/224米,小型桥11座/190.9米,涵洞183道/19I8.2米;1964—1972年,陆续铺设沥清渣油路面,平均宽度4.5—8米。至1985年底,公路路基平均宽度7—10.5米,坡大纵坡10.5%,弯道半径最小17米,植行道树14964株,行车每天高达两千多车次,是目前全省行车最高的干线公路。
蒿临公路起自兰郎公路119公里+500米的和政县蒿子沟。经康乐至临洗县城北关与甘川公路衔接,全K97公里。线路是沿用从临洗通往临夏的占“丝绸之路”。1954年开冷修建,1956年竣工,从临洮城西十五里铺起至北关,穿越县境8公里。1958年洪河渡口建成后,摆渡通车。历年新修及改建工程为:
1969年,在72公里+500米处修建1一8米平板桥1座/8.5米,1973年至1975年,投163万多元,建成横跨洮河1一40米双曲拱桥1座/188米。
1977年,投资10.8万元,整修路基路面,铺筑砾石,增修涵管;1978年5至8月,完成铺设沥清渣汕路面,1981年在78公里.+145米处,修建1—8米轻台钢筋混凝土平板桥1座8.5米。全段共建成大中型桥3座。大小涵洞33道,仝氏353.8米。历年植行道树9000株。
定临公路起自定西县屮华桥,经内关营进入临洮县胡麻岭后,经泉头、连湾、塔弯到县城东与甘川公路衔接,全长101公里此路原是民国时期整修的一条大车道,、开始修建到竣工,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省上拨款四亿元,(折新币四万元),在临洮东部,原大车道基础上修通土路,从定西起,经内关营进入临洮县胡麻岭,经泉头、站滩、缪家山、峡新集,柳林、阴山子到大把河”与卄川公路衔接,全长98公里。
第二阶段:1957年重新选线,从定西至泉头线路不变。从泉头起改线经羊嘶川、连湾、石家楼、杨家山、窑店、顺东峪沟至临洮县城与卄川公路衔接,全长109公里。158—1966年多次拨款达119万元,因地质复杂,工程量浩大,仍未修成。
阶段:1969年冬,再次选线,利用蔡家岭军事设施路线,从泉头起,经连湾、湾、塔湾、蔡家岭至临沸县城。定西地区以战备公路项目按六级公路标准,列为1970年基工程,代号“701”。临洗县负责修建境内46公里至101公里路段,工程投资146.8万多。1970年元月开工,1971年8月完成。共移动土、仃、砂方752381立方米;铺筑砂、砾面350136平方米;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3—20米中型双拱桥1座/74米,小型桥2座/米;涵洞71道/7000米;防洪工程1150米—1380立方米。1978—1979年除90—93公处的高峰坡,因滑坡未处理路面外,余均铺设了沥清渣汕路面。1985年,有行道树142株。
甘卅公路起自榆屮县甘草店,经高崖、黄石坪、进入临洮县蒲滩村,经普济寺、滩、峡口、党家墩至三十墩与卄川公路衔接,全长71公里。从牛圈梁至峡口是新测路,峡口至三十墩沿原大车道修筑,穿越县境35公里,1970年定西地区以战备公路13号列,代号“713”。工程投资146万多元,1970年开工,1971年11月竣工。共移动土、石、砂方669481立方米,铺砂砾路面51000平方米;建成中型桥5座/163.6米;小型桥8座/103米;大小涵洞92道/872米;防洪工程3587.4米/2801.57立方米;道班房16间/29° 平方米,共植行道树榆、柳、杨29992株。
七一四公路起自定临公路50公里+200米处的泉头村,经站滩、云谷、到蒲滩村左侧与甘卅公路48公里处衔接,全长25公里,线路顺站滩、云谷两乡之间的平缓山坡及台地通过,是连结定临、甘卅两条干线公路的一条分支路线。1970年定西地区以战备公路14号排列,代号“714”,工程投资108万元,1970年秋季开工,1971年9月竣工。完成路基土、石、砂方385765立方米,路面铺砂砾配及保护层(就原铺路面重铺的保护层)143221平方米,防洪设施浆砌片石2488立方米,加固边沟3615米,建道班房2座,220平方米,至1985年共植行道树33241株。
宜兰公路起自陕西省宜川,经兰州市至临洮到永靖县刘家峡,全长936.8公里,是1972年新建的一条国防公路,代号“7201”。临洮段线路从兰州市七道梁西侧进入马家山乡的马营村,经祁家岭、康家山到何家山梁出境,穿越县境16公里,工程拨款215.9万多元,1974年3月开工,1977年10月竣工。完成路基土、石、砂方580831立方米;浆砌边沟1182立方米,修建各种涵洞22道/205平方米,修道班房1幢/269平方米。建成后由兰州公路总段管护。
第二节县乡公路
岔上公路原系1956年修建未成的临(临洮)寨(山寨)公路的一段。从甘卅公路的岔路口接线,经蔡家庄、赵家台、秦家窑坡到上营,全长18公里。1965—1985年进行了四次整修改造,以民工建勤为主,补贴投资3.7万元。所完成项目为:改造路基路而,移动土、石、砂方19.2万立方米,加铺路面砂1.41万立方米,增建修复0.3-1.5米涵洞9道/138.I米,加固边沟375米,排洪道320米,防护工程/5米/546立方米,过水路面70米/560立方米。1982年秋季全区县乡公路评比会议评为“四级公路”。
店古公路原系1957年为开发海巅峡煤矿修建的一条大车道。从玉井店子街甘川公路114公里+646米处接线,由姬家河渡洮河、经衙下、苟家滩至海巅峡,全长27公里。I960—1973年期间,经六次整修提高,以民工建勤为主,补贴投资4.9万元。所完工程项目为:整修路基路面19公里一,移动上、石、砂3.2万立方米,架设1—7米石台木面桥1座,1—5米钢筋混凝土平板桥2座,1—3米钢筋混凝土平板桥1座,1—7米空腹式石拱桥1座,加固冰桥窝及驳麻崖护岸工程75米/75立方米,增修大小涵洞25道/148米,过水路面1处/13米,防护工程396米/1016立方米,补建渡口1处,渡船一只。路况基本达 “四级公路”标准。1980年底,将古达川至矿区四公里划为矿区专用线。
临渭公路(临洮段)原系古“丝绸之路”从渭源到临洮的一段,从定临公路94公里+534米处接线,顺东峪沟东南行至渭源县城,全长45公里,临洮县境内22.4公里。路建工程从1969年8月开工,1970年7月竣工,共补贴投资33.2万多元。所完成项目为: 改建路基路面移动土、石、砂方221266立方米,铺筑路面砂18399立方米,架设钢筋混凝土板桥2座,修建涵管92道/700米,铺过水路面17处/480米—1408立方米,砌筑防洪驳岸6处/220米—1574立方米。1982年秋季全区检查评比会议被评为“四级公路”。
巴上公路原是1957年勘测设计“茅笼峡”水电工程期间修建的一条汽车便道。从兰郎公路52公里+500米处接线,经巴下、富业寺、红咀、何家湾到上堡子,全长25公里。1961年春曾加宽路面,清理塌方,改造弯道纵坡。1964年秋季,兰州运输公司决定将客运班车伸向红旗公社后,改建了巴下至牟家达坂、青裸沟门至秃直沟共五公里路线,移动土石、砂方45万立方米,对秃直沟、红咀等处的急弯陡坡分别加宽降低,移动土、砂爆破石方1万立方米。1965年,补贴1万元,修建巴下至出不拉沟口8公里路段大小涵洞9道/72米,高灵寺、红崖根水毁路段1公里,爆破石崖75万立方米。1967年增修富业寺、庄沟涵洞2道/24米,禿直沟驳岸40米/20立方米。1968年春季对牟家达坂、船滩子水毁路段修筑“过水路堤”30米/900立方米。
窑摩公路是1958年新建“定临公路”的一段。从临渭公路14公里+600米处接线,经窑店、杨家山、池沟、孟家湾、大路湾、吊湾至石家楼,再向东行顺临渭交界线北上,过簸箕湾、连湾乡的摩天岭,与定临公路62公里+700米处衔接,全长27公里。1974年,投资7万元,将窑店至杨家山3公里盘山路改线,移动土、石、砂方15万立方米,对孟家湾至石家楼4公里路段加寛路基及弯道半径,降低坡度,增建0.5-2涵洞37道/283米,加铺路而砂3公里/800立方米,路基宽度平均为7.5米,最大纵坡为8%,最小弯道半径为15米,基本达到四级公路标准。
泉漫公路是1958年修建的一条汽车便道,儿经改线移道,七十年代,线路才稳定下来。从定临公路40公里+310米处接线,经广丰泉、深沟、韭菜沟到漫洼,全长8公里。1971年,投资2.5万元,对0公里至2公里进行改线,加宽部分路基,全线平均宽度6.5米以上,纵坡一律控制在3%以下,加宽弯道半径,平均达到20米以上,增修大小涵洞15道/124米。改建工程共移动土方42万立方米。
南康公路:从临渭公路13公里+700米处的南峪沟口接线至康家集,全长8公里,设计标准为简易公路,补贴投资3.2万元,1971年开工。1973年竣工。共移动土、砂、石方12万立方米;修建各种涵洞16/144.5米.修建驳岸1处/13。米—443立方米,铺设过水路面500米/180立方米,加铺路面砂7公里/3000立方米。路面宽度平均在6米以上,纵坡控制在8%以下,弯度半径保持在20米以上。
康朱公路原是马啣山军马场1968年修建的一段简易公路。从甘川公路75公里+620米处接线,经上杜家、欧黄家、孙家咀到朱家川.全长14.2公里。1975年投资6.8万元,将康家崖至刘宋家的两公里改线,其余路段加宽路基、取直弯道、降低坡度,移动土、砂方8万立方米,架设空腹式1一12米石拱桥1座/23米,1一7米钢筋混凝土板桥1座/9米,修建0.5—2米涵洞45道/377米,加固边沟40米/36立方米,修建驳岸工程1处/32米一170立方米,加铺路面砂14公里,运转混合砂、砾4000立方米。经过改造提高,路基平均宽度7.5米,最大纵坡控制在9%以内,弯道半径在20米以上,符合四级公路标准。
安平公路(安五段):是县连接铁(冶)兴(兴隆山)公路的一段线路。从兰郎公路59公里+800米处的安家咀接线,经龚家庄、白土坡、五户、梁家湾至榆中平路湾与铁兴公路衔接,全长26.8公里。由于条件限制,路建工程分四期进行:
第一期1975年,修建安家咀至五户土路12公里,移动土、砂方8万立方米。
第二期1976年,架设1一5米钢筋混凝土斜桥1座,1—5米钢筋混凝土板桥1座。
第三期1977年,修建0.5-2米涵洞36道/376.5米,过水路面1处/30米一198立方米,驳岸工程4处/180米—43.4立方米。
第四期1979年,投资6.1万元,续建五户至榆中平路湾14.8公里路基,移动土、砂、石方37万立方米,1980—1981年建成0.5—2米涵洞23道/191.5米,加固边沟跌水273.5米/204.5立方米。由于养护管理差,路质低,不能保证正常通车。
临尕公路从蒿临公路75公里处的洮河大桥西头接线,经西坪、马家窑、潘家集到尕路梁与康冶公路衔接,全长30.5公里,路线设计为四级公路标准,补贴投资6万元,1973年开始测设修建,1974年竣工。路面宽度为7.5米,最大纵坡为9%,最小弯道半径为15米。公路通车后不久,0—2公里处塌方,交通中断,经勘测,重新改线4.5公里,工程投资19.8万元,1980年开工,1981年建成。移动土、砂、石方32万立方米,增建1一5米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I座,修建大小涵洞28道/348.8米,加固边沟1852米/U86.6立方米,加铺路面砂4.5公里/2400立方米。
程沿公路是七十年代修建的一条山区公路。从甘川公路93公里+700米处的程家铺接线,经杨家坪、高庙、至沿川子,全长10公里,设计标准为简易公路。路面宽6.5米,最大纵坡9%,最小弯道半径为15米,投资2.5万元。1975年修通土路基,移动土、砂、石方20万立方米,1976年,架设1一6米钢筋混凝土板桥1座,修涵洞19道/143.6米。公路建成后,解决了沿川子地区在运输方面的困难。
临达公路是1976年建成的一条通往县东南部达金堡地区的盘山公路。从定临公路100公里+70米处的教场口接线,上岳麓山,经魏家坪、小寨坪、孙家阳洼、沈家庄至达京堡,全长25公里,设计标准为四级公路。路面宽7.5米,最大纵坡10%,弯道半径最小15米。全路修建大小涵洞、涵管21道/168米,铺路面砂11公里/6000立方米。
杨三公路是连接南部边缘地区最捷的一条迂回道路。从甘川公路118公里+100米处的杨家塄接线,渡抹邦河,经朱家坪、石晶坪至三甲,全长15公里,设计标准为四级公路,补贴投资25.2万元。路面宽7.5米,最大纵坡8%,弯道半径不小于20米,1976年9月开工,1978年建成。完成路基、路面土、砂、石方35万立方米,架设抹邦河1—25米中型空腹式双曲拱桥1座,修建0.5-4米涵洞41道/345.5米,驳岸公程1处/65米——91立方米,加固边沟600米/319立方米,铺路面砂15公里/6500立方米。
中五公路1972年修。从兰郎公路40公里+840米处接线,经下铺村、李家沟盘山至五户乡的龚家大庄与安五路衔接,全长7公里,是东北部地区部分乡村通往中铺、兰州的一条捷径。由于路质低劣,养护管理差,大型货车经常受阻。
水上公路: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修建的一条便道。从兰郎公路71公里的水泉接线,上蒋家坪,经张家湾、下梁至上梁,全长16公里,经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多次整修,因养护不经常,路质未改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甲公路是1958年在原大车道基础上扩建的一条简易公路,从店古公路13公里+500米处的任蒲家接线,经王马家东渡洮河至三屮,与杨二公路衔接,长3公里。由于洮河码头建筑物常遭河水冲坏,不能渡船,交通不时中断。
正在修建中的县乡公路
河边公路:从蒿临公路73公里+640米处接线,经河口、三岔河、王家咀、雁门至边家湾,全长11公里。1982年4月开工修建,10月打通土路,补贴投资1.3万元。1984年4月至1985年11月,在三岔河上修建起9-16米工形梁少筋微弯板组合桥1座,长146.8米,共用建筑补贴投资51万元,民工建勤劳劭日4.5万多个。
崖好公路:从甘川公路81公里+800米处接线,经杨校门口、张家寨子、刘家沟门、贺家庄、晏家寺、冯家沟门到好水沟,全长14公里,补贴投资7万元。1982年4月开工,11月土路基本打通,并完成在洮惠渠上架设1—4米板桥1座,和沿途部分涵洞建筑物。
专用公路
矿区公路:从苟家滩乡店古公路终点古达川村衔接,南行至海巅峡矿区,全长4公里。
苗圃公路:从衙下乡店古公路的杨家庙村接线,西南行至杨家湾国营针叶树苗圃,全长5公里。
第三节村、社公路
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后,部分地区开始整修农路。至合作化时,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普遍修通农路和自然村通往行政村的道路。1958年,人民公社化中,陆续建成各行政村通往公社的大道,当时仅以通大车和架子车为主。1965年后,随着农村机械化的发展,又相继扩建、改建为村、社公路或农机道路。桟止1985年底,共有乡村公路110条/722公里;村社公路20条/395公里,农机道路340条/680公里,分布于34个乡 (镇)、368个行政村、266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之间。这些道路大都为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