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住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56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村住房建设
分类号: F303.3
页数: 1
页码: 258
摘要: 临洮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村庄,多以姓氏为庄名,聚族而居。其在住房建设方面,以一家一户为主,院落以正方形井合院的形式出现,占地约三、五分。地富庄院,则不同于一般,占地二、三亩或更多,屋架有虎座、二袱等,以北房三间为上房,东西二面有陪房,南房亦作来客住宿之所,98%以上为松木砖瓦结构。贫农住房形式,多为一挑檐、安重亭等,也以北房为上房,但95%以上是杂木结构土平房。
关键词: 临洮县 城乡建设 住房建设

内容

临洮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村庄,多以姓氏为庄名,聚族而居。其在住房建设方面,以一家一户为主,院落以正方形井合院的形式出现,占地约三、五分。地富庄院,则不同于一般,占地二、三亩或更多,屋架有虎座、二袱等,以北房三间为上房,东西二面有陪房,南房亦作来客住宿之所,98%以上为松木砖瓦结构。贫农住房形式,多为一挑檐、安重亭等,也以北房为上房,但95%以上是杂木结构土平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住房建设发展很快。根据对全县不同类型地区的玉井乡四甲村(南乡川区)、辛店乡裴家湾村(北乡川区)、连湾乡缪家山村(东部山区)和上营乡下营村(北部山区)四个中心村的调查:四甲村和裴家湾村在1949年共有163户909人,居住瓦房120间,土房1085间,瓦房占土房总数的11・06%;下营村及缪家山村,在1949年共有75户417人,居住瓦房10间,土房503间.瓦房占土房总数的1.99%。但在1985年的时候,四个村的住房情况有了显著的变化:四甲村和裴家湾村共有439户(户增2.7倍),2042人,行瓦房1251间,土房1387间,瓦房占土房总数的90.19%;缪家山村和下营村共有218户(户增2.9倍),1061人,有瓦房288间,土房1209间,瓦房占土房总数的23.82%。川区瓦房比山区多,如将前后综合比较,1949年前四个村共有238户1326人,住瓦房130间,上房1364间,瓦房占土房总数的8.19%,在1985年四个村共657户3103人,有瓦房1539间,土房2596间,瓦房占土房总数的59.2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