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食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550
颗粒名称: 第九节 食品业
分类号: F402
页数: 2
页码: 243-244
摘要: 临洮县食品业的产品主要有糖酒、糕点、罐头、挂面、粉条、豆腐、酱油、味醋等。
关键词: 临洮县 工业发展 食品业

内容

临洮县食品业的产品主要有糖酒、糕点、罐头、挂面、粉条、豆腐、酱油、味醋等。
  一、糖酒:1939年,临洮农校从陕西省武功县引进甜菜试种,含糖率达15%,由于缺乏技术设备,不能分离结晶。1945年临洗农业职业学校,学得制糖方法,制出红糖,从此,甜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临洮县安排基建投资23.06万元,在县城西门外建成国营糖酒厂,总建筑面积2333平方米。其中制糖车间574平方米,制酒车间209平方米,仓库638平方米,生产工艺设计为机械化,生产能力为日处理甜菜30吨,当年11月28日,正式投产,有职工107人(其中干部6人,技工11人)。投产后,因仅靠39台陈旧设备,第一次试产,亏损达3万多元。1961年,糖厂因原料缺乏下马。1970年中央号召大办地方五小工业,县政府作出复厂决定,抽调人员筹备,1971年2月,投入生产。但由于设备主要部件性能低劣,出糖率低(平均5%),成本上升,亏损5.18万元。后经改革机械设备,出糖率明显提高,成本下降。1972年4月,省食品公司协助购进硬糖成型机,开始生产水果糖。1981年,设甜菜、水果、冰糖、白酒、冰棍五个车间,各车间有生产设备1套。全厂有2.5吨蒸气锅炉1台,100千伏安变压机1台,安装总动力115千瓦。1985年,全厂固定资产净值33.41万元。共有职工142人,完成总产值95.16万元,实现利润1.9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701元。
  另外,临洮在民国时期,有以糜子为原料生产酥糖、饴糖者12家之多,年产糖3万多斤,运销省内外各地。新中国成立后,个体户消失,1953年后由县综合厂、县食品厂恢复酥糖生产,1985年底产量约达4万多斤。
  其次,酒之酿造方面,解放前生产之家极少,年产量约3200多斤。1971年后,临洮糖酒厂利用废蜜糖土法试产白酒成功,经鉴定为色纯净、味适口、质量较好。
  二、糕点:民国时期,临洮城内糕点制作有名者约六家,产品主要有水晶饼、提糖饼、月饼、蛋糕、饼干、金果、麻圆、糖酥果、芙蓉糕等,全县年产量2万多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由县综合厂、县食品厂、各乡镇食品厂及个体联营建宁乡酱菜园等厂生产,新增品种有蛋白细点、双色蛋糕、重阳糕、蜜麻花、三刀蜜等多种。1985年,全县年产量达140万斤,销于本地及外县。
  三、罐头:1984年由卧龙乡边家湾村4户农民,合资建成罐头厂一处,1985年八里铺乡三户农民,合资建成罐头厂一处,另外县综合厂建成附属罐头厂一处,各厂生产性能良好。罐头品种有桃子、杏子、雪梨、冬果、苹果、西瓜、籽瓜、白兰瓜、牛肉、兔肉、狗肉、鸡肉、什锦菜等多种。年产量约43万瓶,销于兰州、靖远、临夏、渭源、康乐、临潭各地。
  四、挂面:民国后期,有手工制作加工户15家,年产量约1万多斤,主要作为馈赠礼品。新中国成立后,县综合厂设挂面车间,用机械生产,年产量约5万斤,有职工6人,于1980年调整停业。
  五、粉条、豆腐:民国后期制作者有32户,粉条年产量约5万斤,豆腐年产量约6万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5年从事生产的县办企业共有职工约28人,年产粉条约20万斤,粉面约40万斤,豆腐约75万斤。乡镇企业和个体户经营者,年产粉条约10万斤,粉面约16万斤,豆腐约100万斤。产品除供应本县外,还销于邻县。
  六、酱油、味醋:酱油在解放前不但生产者少,食用者亦少。解放后至1985年,由县综合厂、食品厂及个体户批量生产,年产酱油200万斤,均在就地销售。味醋在解放前城内生产者有13户,年产约12万斤,解放后各食品厂均酿造。1980年后,城乡个体酿醋者增多,至1985年全县醋总产量达100万斤以上,销于本地及邻县。
  另外在食品业方面,还有1972年后部队家属、县办企业、校办工厂和个体户兴建的冰棍、汽水厂,1984年卧龙乡农民边世英兴建的蔬菜脱水厂,1985年西坪乡首建的奶粉厂,均有较大的经济收获。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