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兽医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53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兽医组织
分类号: F307.3
页数: 2
页码: 231-232
摘要: 民国时期,临洮县兽医人员很少,且多集中在城镇,从事个体营业。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县人民政府批准由龚大舜、陈映川集资,在城内办起第一个中兽医联合诊疗所。1956年全县九个区建立了畜牧兽医中心站,1959年改为区畜牧兽医站。至1966年,除全县30个公社都有兽医站外,还增设了4个门诊部,共有从业人员82人,资金8.6万元。1985年,34个乡都成立了畜牧兽医站,从业人员121人,资金总额达到39.94万元。
关键词: 临洮县 畜牧业 兽医组织

内容

一、公社(乡)畜牧兽医站
  民国时期,临洮县兽医人员很少,且多集中在城镇,从事个体营业。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县人民政府批准由龚大舜、陈映川集资,在城内办起第一个中兽医联合诊疗所。1956年全县九个区建立了畜牧兽医中心站,1959年改为区畜牧兽医站。至1966年,除全县30个公社都有兽医站外,还增设了4个门诊部,共有从业人员82人,资金8.6万元。1985年,34个乡都成立了畜牧兽医站,从业人员121人,资金总额达到39.94万元。
  公社畜牧兽医站属集体性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体任务是:指导农户做好家畜饲养管理、繁殖配种、疫病防治及疫情监视等工作。1965年,县政府下达了《县社畜牧兽医站管理细则(草案)》,其中对组织领导、业务范围、工作任务、财务管理、工资待遇、收费标准、技术培训等都作了规定。1963年政府解决了35名乡站人员的口粮供应及报酬,方法是:初期为死分活值,多劳多得,后改为固定工资制,共分为十个级别,最低35元,最高95元,级差5元。除提取纯收入的5-10%作为奖金外,每年又从防疫费中提取10%作为福利补助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提高业务能力,除曾多次推荐青年职工到省畜牧学校或省地举办的短期训练班学习外,县畜牧站每年又举办一次单项技术轮训班进行培训。
  二、以公社(乡)为骨干、以大队(村)及生产队(社)为脉络的三级兽医网已初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县兽疫防治工作在省、地兽疫防治工作队的指导下,由民间兽医进行,1952年和1954年分别为农村培训了一批防疫员。1963年冬至1964年春,猪瘟在县内广为流行,为了及时扑灭疫病,开展了消灭猪瘟的歼灭战,1963年至1965年,又培训大队防疫员764人(次)。1970年后,在大量养猪的高潮中,为社队猪场又培训了一批防疫员,使全县基本上实现了大队有初级兽医人员及生产队有防疫员。1979年因猪、鸡两瘟大为流行,省兽医总站于1980年组织临、康、渭三县联防,对各乡畜牧兽医站人员和各村、社的278名防疫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已成为县兽疫防治工作的主力军,在消灭猪、鸡两瘟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