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49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沿革
分类号: F316.2
页数: 2
页码: 209-210
摘要: 民国27年(1938年),林业工作由县政府建设科管理。
关键词: 临洮县 林业经济

内容

第一节局级机构
  民国27年(1938年),林业工作由县政府建设科管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设立经济建设科,主管林业生产。
  1953年秋,成立林业工作站,有站长1人,会计1人,技术干部4人。
  1958年,林业工作站并归农林水牧局,有林业干部5人。
  1963年恢复林业站,有技术干部6人。
  1968年,并入农业管理站。1971年再次恢复林业站,有正副站长2人,技术干部3人。
  1979年成立林业水保局,有正副局长2人,行政干部7人,技术干部10人,工人8人。
  1981年水保业务分出,改设林业局,有正副局长2人,行政干部6人,技术干部5人。1983年,局内分设林业技术工作站,林木种子管理站,林木病虫防治站及调查设计队,至1985年有行政干部6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6人,工人17人。
  第二节局属机构
  县苗圃:1953年2月成立,地址在县城郊东山根,有行政及技术干部各1人,工人8人,有水地100亩,以培育荒山造林的榆、槐、椿、杨、柳为主。1958年改为、园艺场,林果兼营。1963年3月恢复苗圃建制,增拨水地30亩。1968年春,拨入山旱地282亩。至秋季,苗圃归并于"五•七"干校。1969年再次恢复苗圃。1972年山旱地拨归东山造林站。至1985年,有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各1名,工人11人。
  东山造林站:1972年成立,地址在城郊东山,有站长1人,技术干部2人,工人5人。1974年5月,成立林业水保试验站。1978年成立林科所,以上两站一所的人员及工作均合一。至1985年取消林业水保站及林科所,专设东山造林站,有正副站长2人,技术员2人,工人18人。经营土地面积1000亩。
  针叶树苗圃:1978年成立,地址在苟家滩乡杨家湾,有行政干部2人,技术员1人,工人18人,土地面积1360亩。进行油松、云杉、落叶松树育苗,为南部用材林基地建设培育苗木。至1985年,有正副主任2人,技术员1人,工人11人。
  南屏山沪林站:1978年10月成立,地址在南屏山,有林业技术干部及工人各1名,护林员5人,设哨所4处。至1985年底,有站长1人,护林员6人。
  造林站:1979年分别于中铺、改河、站滩、衙下4个乡成立地区性造林站,各站有正副站长1至2人,干部或工人3至4人,分别指导所在地区各乡的林业生产。1984年春,撤销衙下站。至1985年,中铺、改河、站滩三个站共有站长3人,技术干部5人,工人5人。
  南部用材林工作站:1984年成立于衙下乡,有正副站长各1人.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各1人,技术员2人,工人2人。1985年迁于玉井乡,有站长3人,助理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工人7人,专管县南部11个乡用材林基地建设。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