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机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48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农机管理
分类号: F303
页数: 2
页码: 186-187
摘要: 1974年起,为督促农机耕地,农机局规定在耕地季节,农用拖拉机不准上公路,并派出人员沿路检查。
关键词: 临洮县 农业经济 农机管理

内容

1974年起,为督促农机耕地,农机局规定在耕地季节,农用拖拉机不准上公路,并派出人员沿路检查。
  为管好用好农业机械,每年又抽调技术人员下乡检查农机便用情况,并对各公社拖拉机站财务帐项进行清理,对拖拉机人员,进行一次检审,结合进行保养升级赛。1977年,各公社均成立了农业机械管理站。当年,全县用于农机的投资达110余万元,从事农机的人员达3772人,另有管理人员31人。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当时农机管理工作未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使农业机械出现了停放的多、带病的多和爬窝的多而作业少的三多一少现象。因此,一时有包产到户、农机无路的说法。1980年下半年,农机局开始选择西坪、何家山、峡口三乡,分别试行了以大包干为主的生产责任制七种,如上梁、改河两乡机站多年亏损,自实行责任制后,第一次有了盈余,但当时在管理工作上还是不够灵活,如农业上提出"水统旱包"和农机方面提出“机械不许转手承包,投资机械不准做价转让"等,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逐年改变了不合实际的管理措施,同时,农机管理部门在办理牌号、证照、供油、培训人员以及检验方面,采取"四个一样" 办法,并在工作中坚持“一支持、二服务、三指导、四管理"的方针。独户承包户和联户承包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1983年,县农机公司根据机电商品报废精神,清理报废粗制滥造机电产品,价值达25万元,并规定不准流入市场。
  1984年,油料(农用柴油)供应开始由农机部门分配。同时农机监理站可办理拖拉机检审验报、过户手续、驾驶员的考试发证及其拖拉机事故的处理等工作。
  当年,队营小型拖拉机基本作价归户,如陈家咀、城关等十一个乡的机站拖拉机,全部作价转让,改变集体经营为私人经营,提高了利用率。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