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机发展简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4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机发展简况
分类号: F303
页数: 2
页码: 185-186
摘要: 临洮县农机具可分为田间和场上作业机具、农业运输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及农用动力机具四类。田间、场上作业机具解放前,临洮县有旧式农具楼、耙、磨、铁铣、木钱、镰刀、镢头、铲子、碌碡、杈、连枷、扫帚、簸箕、筛子、铁铧犁等。
关键词: 临洮县 农业经济 发展简况

内容

全县农机具可分为田间和场上作业机具、农业运输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及农用动力机具四类。田间、场上作业机具解放前,临洮县有旧式农具楼、耙、磨、铁铣、木钱、镰刀、镢头、铲子、碌碡、杈、连枷、扫帚、簸箕、筛子、铁铧犁等。解放后,1951年至1954年间,全县推广畜力五寸、七寸步犁、双轮双锌犁及十二行马拉收割机中.步犁很快被农民接受,目前大部分耕地已不用旧式犁了。双轮双铧犁,因农畜动力不适应而未推广开。十二行马拉播种机和1955年示范推广的马拉摇臂收割机等,由于地块不平面小等原因,也未能推广开。
  随着拖拉机的出现,又引进机引三、四、五铧犁,手扶拖拉机用的栅条犁,ICS-一130型双向犁.随后又出现十六行、十二行机引播种机,五行、三行人畜力播种机,玉米点播机。从1955年引进马拉摇臂收割机后,即先后出现了手扶割晒机、联合收割机、160收割机、108型收割机和4GK-1型收割机。至1985年,田间作业机械和场上作业机械有:脱粒机、扬场机、丁齿耙、圆盘耙、拌种机、机动喷雾器等,这些新式机具的使用,加快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产量不断增加。
  二、农业运输机具民国以前,民间运输工具主要为畜力大车(铁、木轮),民国中期出现了畜力胶轮大车,木制手推车。解放后,逐步有了以机械为动力的运输工具。1957年,引进第一台拖拉机后,到1977年已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08台,小型拖拉机779台 (均以农田为主,兼营运输),农用汽车9辆,人力架子车普遍使用。因上述原因,畜力铁轮车和胶轮车已相继消失。
  三、农副产品加工机具临洮在农副产品加工机具方面,解放前有山川水磨、石滚碾子等。水磨分为船磨、平轮磨、立轮磨。船磨分布在县城南北洮河岸边,平轮磨分布在川区渠道处,立轮磨多数分布在山区沟谷处。山区无水源的地方,大都使用着畜力石磨和人推小石磨。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农副加工新机具才初步使用。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出现了以柴油机为动力的钢磨、榨油机、饲料粉碎机、碾米机、亚麻机、铡
  草机、打浆机、玉米脱粒机等。七十年代后期,大部分水川地区加工机械动力改用电动机,原使用的水动力石磨基本淘汰。八十年代初又出现了弹花机、扎花机、切菜机、压面机、粉条加工机等多种机械。
  四、农用动力机具解放前,农业动力主要为人畜力。解放后,从五十年代起,农用动力机械开始出现。1957年,临洗引进第一台"菲亚特-18型"拖拉机。1958年,省调拨"菲亚特-18型"及道奇汽车底盘改装的拖拉机4台,临洗农校又引进"热特-35"1台,从此农用动力机械迅速发展。197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4270马力,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08台,小型拖拉机779台,农用汽车9辆,其它动力机械1293台(包括排灌机械),总作业量达230万标准亩。其中耕地30万标准亩,与1959年相比,每万亩耕地增加593马力。近数年,拖拉机的型号有:菲亚特-18、热特-25、热特-35、东方红-40,东方红-75、东方红-54、东方红-28、太山-50、铁牛-55、尤特一45。手扶拖拉机有:工农-11、工农-12、东风-12、红卫-12、天水-15、上海-10型等。以上动力机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对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