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植被动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44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植被动物
分类号: Q948.15
页数: 3
页码: 149-151
摘要: 在三千万年以前的新生代,临洮境内,气候炎热,马啣山高度不大,各类植物繁茂。在三千万年到三百至二百万年前,马啣山进一步升高,气候严寒,山地以耐寒的针叶林为主,松、柏普遍分布。
关键词: 临洮县 植被

内容

第一节植被
  在三千万年以前的新生代,临洮境内,气候炎热,马啣山高度不大,各类植物繁茂。在三千万年到三百至二百万年前,马啣山进一步升高,气候严寒,山地以耐寒的针叶林为主,松、柏普遍分布。大约在二百万年到八千年前,境内气候干燥,以干草原植被为主。从八千年至今,气温有所回升,降水略有增加,形成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环境。三国时候,马啣山和南屏山一带森林广布,在较低的山地,桦、柳、杨和灌木茂密,半干旱地区则广复草被。元代以后,临洮由畜牧业转换为以农业为主,大量垦殖农田,毁灭了大片森林和草地,但大部山地仍被复着苍翠葱郁的次生林和灌木林。清代中叶以后,植被破坏速度加剧,形成光山秃岭,导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降水减少,水旱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使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民国时,境内三甲乡遗存的大片森林今已荡然无存。北部峡口乡樊家岭干沟村及刘家沟门乡驹山阳湾村,早已成为童山濯濯的生态严重失调区,但这些山区的村民,往往在山洪冲毁的山沟及滑坡土层中,发现长期埋藏地下的七八十公分以上的松、榆古木,木质虽变乌色,仍能制作家具。事实证明,境内大片光山秃岭的出现。并非本来而目。
  林被
  根据八十年代的森林普查资料,临洮土地面积较大,但森林覆盖率较低,人均林地极少。临洗县森林资源的特点是:一、宜林面积广,树种不多。全县总地面积4285535亩。宜林面积84276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9.7%,有发展林业的广阔前景,但现森林树种只有40科、59属、160种 (品种)。
  二、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79132亩,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45亩。森林覆盖率为11.2%,人均木材蓄积量为0.63立方米。远远低于本来不高的全国和甘肃省的平均水平。
  三、幼龄林多,中成林少。据1983年调查,全县现有的森林主要是幼龄林,占88.7%,其它中龄林占10.55%,成熟林只占0.67%。全县近90%的森林处于幼林阶段,生产潜力较大,今后如培育得法,管护有方,其经济效益日趋显著。
  1.天然林全县天然林面积59717亩,是遗存资源,均属天然残败次生林和灌木林。郁闭度0.4上下,以多代萌生的幼林为主。主要树种有:华山松,汕松、华北落叶松、山杨、青杨、小叶杨、钻天杨、白桦、红桦、高山桦、兴皮桦、辽东标、椴树、械树、楸树、侧柏、千头柏、园柏、白榆、臭椿、香椿、旱柳、高山柳等。洮河柳在临洮分布较广,是分布于洮河流域的世界特有品种,应珍惜保护。天然次森林面积17339亩,占天然林面积的29%,主要分布在县城南部的紫松山、南屏山及蕨麻山等地。灌木林面积42378亩。占天然林面积的71%,是天然林的主体。主要分布于荷家滩、三甲、上梁、改河、峡口、五户、红旗、马家山等乡的山地。灌木的主要树种有:黑酸刺、榛子、枸子、珍珠梅、刺梅、石枣、面蛋等。
  2.人造林临洮县人民历来就有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的习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到1977年底,全县累计造林234000亩,每年平均造林约9000亩,现存活73848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大加快了造林的步伐,1978年到1985年,共造林168307亩,平均每年造林21037亩,有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四旁植树,用材林,试脸林和经济林等类型。
  草被
  临洮县天然森林稀少,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全县有草地1505234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5.1%,面积较大,但因气候干燥,植株稀疏。个体低矮,覆盖度不大,平均覆盖率约为30-40%。
  南部地区:包括达京堡、康家集、陈家咀、潘家集、三甲、荀家滩等乡和玉井乡的五个村,有草地155905亩,占草地总面积的10.04%。主要植物以宽叶苔、细叶苔、淫羊藿、紫花针茅、唐松草、本氏羽茅、萎陵菜、铁秆蒿、茵陈蒿、平车前、艾蒿等为主。
  东北部地区:包括东峪沟以北,站沟以南,以马啣山地为主的广阔地区。草地面积757514亩。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50.03%。马啣山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区,气温低而雨水多,不宜于林业、种植业的发展,是本区面积较大的天然草场。海拔3500-3670米的地区,以高山矮生苔垫状植物为主。如细叶苔,萎陵菜等,植株矮小,覆盖率达80%, 海拔3000-3500米的地区,以细叶苔、铁秆蒿、龙胆草等为主。还有冬虫夏草,是珍贵的药材,海拔2000—3000米的地区,以本氏羽茅、短花针茅、铁秆蒿、甘草、多裂萎陵菜、狼毒等为主,覆盖率为40%。在山梁海拔2400—2600米左右的地区,以本氏羽茅、百里香、火绒草等为主,阴坡以本氏羽茅、铁秆蒿,多裂萎陵菜为主,阳坡以短花针茅、本氏羽茅、阿盖蒿、阿尔泰紫苑为主。
  北部地区:即站沟以北的地区,草地面积465459亩,占全县草地面积的30.09%, 在海拔2200米以上地带的草本植物,与马啣山基本相同。在海拔1730—2200米的地带,主要有短花针茅、供蒿、阿尔泰紫苑,二裂萎陵菜、本氏羽茅、薄血草、甘草等干旱草原植物。还有大虱子草、芨芨草、碱蓬、骆驼蓬等半沙漠植物,植被覆盖率可达29%左右。
  洗河谷地区:在海拔2200米以下的洗河两岸的坡脚沟、渠、堤旁和河滩地带,草地面积126354亩,占全县草地面积的8.4%,草木植物的种类,由南向北,与上述三区植物基本相似。
  1949年以来,为保持水土流失,在荒坡人工种草1727亩。其中:窑店乡915亩,站滩乡372亩,塔湾乡75亩,上梁乡65亩。在何家山、马家山和马啣山高寒地带进行了封坡育草,适量播种针茅、羊草、沙打旺、红豆草等优良品种,迅速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
  第二节动物
  一、伺养动物:家畜、家禽及蜂、鱼。(详见畜牧卷)
  二、野生动物:
  (一)兽:县境内有豹、熊、麝、豺、狼、鹿、獐、野驴、野山羊、野猪、狐狸、糜、野兔、獭鼠、黄鼠、松鼠、家鼠、田鼠、刺猬、金花鼠、蛇、黄羊等。因环境变迁,某些动物绝迹,现今常见的有:野兔、黄鼠、松鼠、家鼠、田鼠等,偶见的有狐狸、刺猬、蛇等。
  (二)禽:有鸠、雁、野鸭、马鸡、雀鹰、沙鸡、野鸽、布谷、燕、啄木鸟、鹰隼、铜玲、红了、谏雀、麻雀、红咀鸦、锦鸡、乌鸦、火焰鸟、山鸡、白脖项鸦、喜鹊、鹌鹑等。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