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洮河流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4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洮河流域
分类号: P331
页数: 6
页码: 132-137
摘要: 洮河源于碌曲县西南部西倾山东麓的勒尔当,蜿蜒东流,到岷县折向北流,在永靖县刘家峡注入黄河,全长652公里。洮河在苟家滩乡海巅峡流入本县,沿途经苟家滩、三甲、衙下、西坪、玉井、城关、八里铺、卧龙、新添、辛店、太石、红旗等十二个乡镇,在红旗乡牛鼻峡出境,纵贯本县南北,长达115公里,流域面积为2657.66平方公里。
关键词: 临洮县 水文 洮河流域

内容

洮河源于碌曲县西南部西倾山东麓的勒尔当,蜿蜒东流,到岷县折向北流,在永靖县刘家峡注入黄河,全长652公里。洮河在苟家滩乡海巅峡流入本县,沿途经苟家滩、三甲、衙下、西坪、玉井、城关、八里铺、卧龙、新添、辛店、太石、红旗等十二个乡镇,在红旗乡牛鼻峡出境,纵贯本县南北,长达115公里,流域面积为2657.66平方公里。
  据李家村水文站1956—1979年的观测资料记载,洗河年平均流量为146.4秒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为2410秒立方米(1979年8月12日),最小瞬时流量为17.1秒立方米(1958年2月1日)。流量变化较大,最小流量与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相差8.6倍和141倍。
  洮河水源以雨水补给为主,枯水期以地下水补给。年平均径流量为46.16亿立方米,洮河径流的年变率最大,其中4、5,6三个月径流量为10.358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22.43%;在多雨的7、8.9三个月径流量为20.925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45.32%。7、8、9、10月为洪水期,径流量占全年总流量一半多,达53.7%。
  根据李家村和红旗水文站,1967—1977年观测资料来看,1、2、3月和12月为枯水期,此时流量主要靠地下水补给。4月以后降水逐渐增多,流量逐渐增大,到7、8、9、10月为洪水期。这与雨水和地下水补给充足有关。
  洮河常水期水深2.5-3.1米,河宽60—70米,流速0.83-1.7米/秒;洪水期水深2.5—6.4米,河宽80-110米,流速1.7-6.7米/秒;枯水期水深1.5-2.5米,河宽50-60米,流速为0.8-1.0米/秒,由此可见,平时不借助舟、桥,人们无法通过。在冰凌期(12月3日—3月7日),结冰厚度达1.5-2.1米;一般冰凌占河宽十分之四到十分之八,特别冷的年份,部份河面,全部为冰层覆盖,行人可从其上往来,名曰"冰桥"。每年3月1日开始融冰,到3月7日可以全部消融。
  洮河平均月流量单位:米3/秒
  记录年代:1967-1977
  洮河水质较好,为重碳酸型,经红旗水文站化验表明,矿化度一般都在1克/升左右,唯6月份水质较差,这时雨季到来,初雨洪流往往携带大量易溶盐类泄入洮河,使地表水水质变差,矿化度增高,一般达1.5—2克/升,个别高达6克/升,随雨季的来临,地表易溶盐类逐渐被流水带走,河水水质逐渐变好。从饮用水的要求来看,洮河水含碘量低,为2微克/升,小于国家规定10微克/升,易引起甲状线肿大病,故饮用时需配以碘盐。
  洮河含沙量年平均为1.17—5.37公斤/立方米,李家村以下,由于经过黄土区的许多支流流入,携带泥沙进入河水,使含沙量增大了四倍。一般在7、8、9月洪水含沙量大,最大达496公斤/立方米(红旗水文站1968年7月26日)。冬季枯水期含沙量小,甚至沙水澄清,如李家村水文站1969年6月19日和红旗水文站1954年12月4日观测,含沙量
  洮河含沙量特征统计表
  单位:公斤/米3都为零值。
  河床由卵石、细沙组成,根据大断面研究,河床变化甚微,冲、淤、变化都不大,河床比降为3.2%。,河流流速较大,不利于航运,当前只排放木筏。洮河平均水温为10.72℃,最高为22.2℃,最低为0.83℃,水温较低,水生生物繁殖生长缓慢,不利于水生生物的饲养。
  洮河水利资源丰富,四、五千年以来,就滋润着洮河两岸的土地,哺育着生息在这里的人民,形成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天它的年平均径流量达46.169亿立方米,完全可满足洮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目前灌溉着洮河两岸206758亩农田,其用水量仅占洮河年平均径流量的4.9%,潜力很大,还可发展水浇地10万亩左右。在洮河两岸一级河阶地和二级河阶地,有发展淡水养鱼、养鸭等水产业的良好条件,近期即可开发养殖水面4500亩。洮河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海巅峡、三甲一带蕴藏的水能,年发电量可达六亿度,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廉价能源。由此可见,洮河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给临洮人民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临洮经济的蓬勃发展。
  洮河东西两岸支流众多,在县境内流域面积在五平方公里以上者共有45条,它们与洮河构成了近于直交的格子状水系,其主要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有:
  漫坝河:源于渭源县分水岭双石门,全长52.5公里,在高家窑进入临洗,在银磨滩注入洮河,在临洮境内长7.5公里。河谷平均宽8公里,河床为砂、石河床,比降为6.68%)。
  东峪沟:源于渭源县鸟鼠山北坡的三岔沟,在窑店乡股子坪东进入临洮,在八里铺乡罗家庄西部注入洮河,全长67公里,在临沸境内长38.5公里,比降为6%。。沟两侧支沟甚多,在渭源境呈树枝状,在临洗境内呈叶脉状对称,如花麻沟与冯家沟、窑沟与阳洼沟、池沟与瓦家沟等,流域面积达614平方公里,临洮境内为406平方公里,占临洮总面积14%,是洮河最长的一条支流。
  在枯水期,东二十铺以上河床往往干涸,形成潜流。据五里铺水文站1967-1978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最大流量为2.3米3/秒,最小为0.18米3/秒,年平均流量为0.9³
  /秒,
  东峪沟支沟长度及集水面积年平均流量变化甚大,达5-11倍,主要受降水的年变化所制约。
  由于东峪沟及其支流皆流经黄土地区,流水对地表的冲刷、洗刷作用剧烈,含沙量很大,年平均含沙量是洮河含沙量的24-110倍。最大含沙量出现于洪水期,达963公斤/立方米(1970年5月7日),好似泥石奔流,最小含沙量多出现在一月,为零值。
  东峪沟1966-1976年最大、最小含沙量统计表单位:公斤/立方米
  三岔河:源于康乐县保儿子山北麓,在西十里铺流入临洮,在河口注入洮河,全长约56公里,临洮境内长3.5公里,谷宽1.5公里,河床比降为14%。。
  朱家沟:源于连湾乡曹家湾,长25.25公里,比降为12%。。流域面积为154.5平方公里。该沟下切深度大,谷壁陡峭,多呈“U”形,雨季易发生大面积黄土滑坡和塌陷,危害甚大。
  大碧河:源连湾乡上羊嘶川东部山梁下庙沟脑,在新添乡河湾注入洮河,流域面积42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15%,流域面积之大,居洗河支流首位。河谷平均宽4.5公里,河床比降9.6‰。
  水流量变化甚大,枯水期流量不到0.3米³
  /秒,洪峰流量则达978米³
  /秒(1970年7月24日),加之该水系呈葫芦状。暴雨时上游受水面积大,下游出口处河床较高,河道狭窄,洪水来临,往往泛滥成灾。
  改河沟:源改河乡马啣山梁西坡,源头海拔3260米多,源头之高,居全县洮河支流之冠。沟长25公里,平均谷宽5.38公里,比降较大为18.1‰,流域面积103.95平方公里。
  改河支流祁家沟比改河沟正源为长,这是河流袭夺现象的结果。祁家沟原是辛店乡朱家沟的上游,后来由于改河支流黑水沟向源侵蚀较快,在祁家沟下庄东0・5公里处袭夺了祁家沟,使祁家沟沿黑水沟流入改河。
  牛头沟:源马啣山西坡上梁乡的壑岘,到太石乡南门南边注入洮河,长17公里,平均谷宽2.58公里,比降为24%。。
  洮河二级支流(沟)特征统计表
  在牛头沟的沟床上,成群的布满泥球,其大小直径一般为5—35厘米,少数直径超过一米。泥球的形成,是由于降雨后谷坡被雨水浸湿或谷坡侧壁渗出的地下水,将谷坡表土浸湿,表土水分饱和后,变成泥浆,坡上土块崩落,先沿坡滚动,粘上泥浆。再沿坡滚入沟中,随水滚动,沿途粘上泥浆,砂石愈滚愈大,在水中并不破碎,而形成圆滑的泥球。此种现象在洮河各支流都有发生,而以牛头沟最为典型。
  流水出沟后,水速即减,泥砂、泥球在沟口堆积,使沟口沟床高出地面5-7米,形成地上沟,洪水季节,往往泛滥成灾。
  站沟:又名五户沟,源上梁乡马啣山西坡,源头叫头岭沟。流经龚家大庄,在辛店乡甘家滩南注入洮河,全长25公里,河谷平均宽3.2公里,比降17.5%。。此沟上沟口以东支流原为昌木沟支流,汪子沟就是昌木沟正源,后来,由于站沟向源侵蚀较快,而袭夺了昌木沟的上源。
  中铺沟:源何家山乡东坡的湾腰子,流经中铺乡到巳下寺注入洗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256平方公里,河谷平均宽8.92公里,除雨季河床有流水外,常年多为干河沟。中铺以上常年有潺潺细流。
  苏木沟:源何家山北坡兰州市湖滩乡王家窑,在台塔木沟口北0.5公里处流入临洮县。在红旗乡何家湾北边注入洮河,全长27.5公里,在临洮境内长13.5公里。沟谷平均宽9.85公里,比降为10%。,流域面积191平方公里。临洮境内为100.3平方公里,为季节性河流。
  除上述主要支流外,比较次一级的支流甚多,其主要者如上表。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