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气压和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43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气压和风
分类号: P462
页数: 3
页码: 124-126
摘要: 临洮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北侧边坡地区,受高原地形的影响,天气系统和风常有明显的高原季风特征和季节变化,年平均气压为810.9毫巴,马啣山气压,约588毫巴,红旗乡一带,气压最高约826.9毫巴。
关键词: 临洮县 气候 气压

内容

临洮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北侧边坡地区,受高原地形的影响,天气系统和风常有明显的高原季风特征和季节变化,年平均气压为810.9毫巴,马啣山气压,约588毫巴,红旗乡一带,气压最高约826.9毫巴。临洮县各地月平均气压(毫巴)
  记录年代:1955-1980年气压的年变化,秋季高,夏季低。平均最高值出现在11月,为815.4毫巴,最高达817.4毫巴。平均最低值是7月,为806.7毫巴,最低为804.9毫巴。
  风是空气的水平流动,地面上因气温分布的不同所引起气压分布的差异,是产生风的根本原因。风向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
  冬季,临洗在强大的大陆冷高气压的影响下,多吹偏北风,如一月份北风频率占9%,东北风频率占8%。这时本区因处于从极地南下的大陆冷气团前部,风力较小,平均风速为0.9—1.4米/秒。寒潮入侵时风力增强,一般可达5-7米/秒(和风),最大可达13米/秒。由此可见,冬季风力微弱,静风频率大,占41%-52%。
  春季,极地大陆气团偏北,本区处其边缘地带,风向多变,以偏东风和偏北风为主。如四月份东风频率占14%,东北风频率占8%。这时风力较冬季稍强,平均风速为1.6-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2—15米/秒,由于这时地面比较干燥,往往尘土飞扬,使能见度变得很差。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大大增强并西伸北抬,同时印度季风开始活跃,使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汽流从偏南方面经四川盆地,进入临洮,这就是夏季风。夏季风以偏南风为主,如七月份东南风和南风频率各为7%,其次为东风,其频率为6%,平均风速不大,为1.2-1.3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15米/秒,但这时雨水较多,土壤疏松,固着力不大,一般树木枝叶茂盛,"头重脚轻",往往使树木腰折或拔根而倒,使玉米、小麦等作物倒伏,造成一定的灾害。
  秋季,极地大陆气团开始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南退,偏南气流势力减退,本区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风力比夏季小,平均风速为1.0-1.1米/秒,最大风速仅9一12米/秒,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如十月份北风和东风频率各占6%,十一月份北风和东北风频率各占8%,秋季东风频率明显增多,九月达9%,十月、十一月各为8%。
  全年平均风速不大,为1.3米/秒。全年最大风速达15米/秒,风向东北偏东。全年以东风频率最大可达9%,次为东北风,可达7%。由此可见排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工业,在城区西南建厂较为理想。
  洗河的较大支流如东峪沟、大碧河、三岔河,山谷风夏季表现得十分明显,冬季较弱,白天风由谷口吹入谷内,夜间风由谷内吹向谷口,风向交替时间一般在17时以后。大碧河上游的石晶峡,是临洮的"风箱",昼夜风力较强,风力资料丰富,可建立风磨和小型风力发电站。
  焚风(热风)发生在三甲乡一带。它是从南屏山吹来的热燥风,可使农作物凋枯,使腊熟期的小麦青枇而严重减产。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