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影响临洮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42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影响临洮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类号: P462
页数: 4
页码: 109-112
摘要: 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在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其中主要因素是该地的太阳辐射、地理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的性质、地势的高低、海陆位置和人类活动等。其他如日地距离、地轴倾斜、地球自转速度等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些数字的天文参数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变动很小,故在记述中不予涉及。
关键词: 临洮县 气候 主要因素

内容

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在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其中主要因素是该地的太阳辐射、地理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的性质、地势的高低、海陆位置和人类活动等。其他如日地距离、地轴倾斜、地球自转速度等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些数字的天文参数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变动很小,故在记述中不予涉及。
  地理纬度与太阳辐射临洮位于北纬35。03′42〃—35。56′46〃之间,这决定了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昼夜的长短,从而决定了太阳辐射的收支情况。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的多少,取决于地理纬度、太阳赤纬、大气透明度和云量、下垫面的反射率等,.临洮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30千卡/厘米2•年,这个数字是计算得来,已经包括了大气和云层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但没有包括地面的反射作用,所以临洮地面实际吸收的辐射量还要减去临洮地面反射的部分的23%,而为100千卡/厘米²•年,这个数值高于秦岭以南,而低于内蒙、青、藏等地。
  临洮各地二分二至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临洮天亮天黑与昼长夜长时间(记录年代:1982年)
  太阳的有效辐射是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距。临洮年平均太阳有效辐射为45千卡/厘米²•年,也是大于秦岭以南而小于内蒙、青、藏。
  地面辐射平衡是地面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放出的有效辐射量的差值,临洗全年辐射平衡为45千卡/厘米²•年,地面辐射为正值,说明收入大于支出,地面将把多余的热量输送给大气,有利于气温的升高。
  决定地面温度的高低,除辐射平衡外,还有地面与大气,地面与地下土壤热量的交换。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形式主要为潜热交换和湍流交换。这两种形式都同临洮地面性质有密切关系。由于临洮水域面积小,降水少,故年平均蒸发耗热为20千卡/司米2²•年,低于我国东南部,而高于青、藏和新疆。冬季,临洮蒸发耗热凡乎为零。临洮湍流交换为26千卡/厘米²•年,一般在夏季湍流热交换值最大,冬季湍流热交换值最小。
  地面同土壤之间的热量交换数量很小,在1000卡/厘米²•年以下。一月份地面与土壤的热交换为负值,即地面从地下深层获取热量。七月份地面与土壤的交换热为正值。即地面热量向地下深层传送。
  大气环流本县地处行星风带的东西风过渡地带,随着行星风带冬、夏的南、北移动,各种天气系统也随之变化。但是由于东亚季风的影响,使上述行星风带遭到破坏,使本县天气气候变得更加复杂。
  冬季,高空行星锋区分为两支,南支在青藏高原以南,北支在较高的纬度上。甘肃经常处于高原北部的因地形和热力作用造成的暖高脊的前部,盛行偏西北风,地面上比较稳定的冷高压控制,使本县多晴朗天气。地面上冷高压主要随高空脊前的冷平流分三条路线侵入:(1)极地:自新地岛经巴尔喀什湖、北疆侵入甘肃。(2)超极地:自蒙古南下,侵入甘肃。(3)西方:由里海经新疆、青海侵入甘肃。其中(1)、(3)型可越过乌鞘岭,翻过马啣山、七道梁,对临洗天气影响最大,侵入时往往形成寒潮或明显的降温和大风。
  夏季,南支锋区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对流层上部青藏高原上亦由青藏高压控制,高空锋区偏北,多小股冷空气活动,它表现为由青海侵入的高空槽脊活动,地面有冷锋东移或由河西侵入。这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其前部西南气流和高原夏季风带来的暖湿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给本县带来降水天气。活动在青藏高原低层的低涡和高原切变线配合东移,给本区也带来了较多的降水。
  春季,(3)型冷空气的活动对本区影响较大,由于它含水汽少,带来了干燥、多风的天气。秋季天气适中。
  地形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对气候有较大的影响。临洮与岷县、兰州虽一山之隔,而降水量明显不同,临洗降水量大于兰州而小于岷县。这由于山地向海的迎风侧水汽多于背风侧所致。临洗夏季气温低于兰州高于岷县,冬季气温低于兰州和岷县。
  临洮及其临区的降水置及气温
  临洗年降水量较东部、南部临区为多,这因为本区东南部与西南部有许多峡谷,大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皆可沿这些谷地深入到达本区,造成较多的降水。海陆位置临洮深居内陆,距降水的主要源地海洋遥远,北冰洋距本区5000公里,其间又有阿尔泰山、天山等的阻隔,水汽难以到达。大西洋距本区更远,在万里以上,其间亦有高山、高原阻挡,水汽难以来临。太平洋和印度洋距临洮较近,也有1700-2000公里,是本区主要的降水来源,然而沿途也有秦岭、横断山等层层叠障,水汽经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不断减少,到达本区亦是强弩之末,这是本区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但由于本区受两洋水汽和青藏高原的影响,以及局部小地形的作用,因此降水比临区较多,如下表。
  临洮及临区降水量(毫米)
  植被本区森林覆盖率不到11.2%,草被不良,地面蓄水能力差,空气湿度不大,是本区北部降水量少的根本原因。光山秃岭,夏季增温快,易引起空气猛烈对流。往往造成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