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明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309
颗粒名称: (五卷)明清
分类号: K820.48;K820.49
页数: 33
页码: 115—147
摘要: 第五卷主要介绍了临洮县明清时期的人物传略。
关键词: 临洮县 明朝 清朝 人物传略

内容

李东阳
  明代良相、太子太师
  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祖籍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东阳高祖到湖南茶陵做官,便安家茶陵县。李东阳四岁时即工书法,曾被景帝召见。景帝看了他的书法表演后非常喜欢,把他抱在怀中,以后赐予他许多物品。公元1462年,李东阳参加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两年之后,即天顺八年,登进士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选为翰林院庶吉士①。1465年授翰林院编修,1467年参与修撰实录。1474年升任翰林院侍讲②,1483年又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1484年充东宫讲读官④。1491年迁左庶子⑤,兼文渊阁大学士⑥,进入内阁,年仅四十八岁。1498年拜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1506年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当时在内阁共事的有首辅刘健及谢迁等。李东阳与他们共同竭诚办事,对政务的缺失尽力极谏。由于李东阳工书法善古文,故内阁各种诏书都不得由他草拟。诏谕传出之后因朗朗上口,被天下人传诵。
  武宗即位之后,刘谨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不久专权用事。李东阳与刘健、谢迁多次向皇帝进行劝谏,均未能实现。为抗议刘谨的胡作非为,三人同一天向武宗提出辞职。在刘谨的授意下武宗同意刘健、谢迁去职,独留李东阳。李东阳深感耻辱,又多次上疏恳请仍未获准。原因是当初刘健、谢迁坚持要武宗诛死刘谨,言词激烈,只有李东阳言词稍微舒缓,故被留下。刘谨除去了刘健等人后更加飞扬跋扈,将其死党焦芳升入内阁,将原内阁中的老臣、忠直之士驱逐殆尽。李东阳在内阁中抑郁不得志,为保身家性命,只得与宦党虚与委蛇。由于刘谨专权擅政,使得朝政紊乱,民不聊生,李东阳在任期间,力求补救,尽可能庇护朝中正臣。弘治七年,李东阳以京师及山西、陕西、云南、福建等相继发生地震,而武宗帝长期不听朝政,不讲经筵,不祭宗庙,而终日沉溺于后宫,或外出无限度巡游,为此上疏极谏,指出由于帝德不修而上天示警,要求皇帝改弦更张,勤于朝政,关心民生。但武宗仍不听。不久,李东阳以老病坚决乞休,在多次坚请之下,终获批准。1516年病逝,终年70岁,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注释]
  ① 庶吉士:明代翰林院设属常馆,选新进士中书法、文学优秀者入馆学习,称庶吉士,三年后考试,优秀者分别授以翰林院编修,
  ② 侍讲:翰林院职官,中能为别较低者为正六品。
  ③ 侍讲学士:翰林院较高职官,从五品。
  ④ 东宫讲读官:东宫,太子宫。此官职为太子宫里讲课陪读的翰林学士。
  ⑤ 左庶子:太子府属官名,设左右庶子各一人。为较侍中,中书令(宰相)稍低的高官名。
  ⑥ 大学士:明洪武十五年设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潘光祖
  明代重臣
  潘光祖,字义绳,号海虞,又号介园,明代临洮府狄道县人。少时家境贫寒,然勤奋攻读不辍(今临洮县城南五里处佛归寺,就是他当年读书的处所)。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中乡试解元①,第二年连捷二甲十九名进士,先后任户部,吏部郎中,转任山西参议道按察副使②。一生为人洁身自好,执法公正严明,从不徇私枉法。山西巡抚托他庇护自己的知己,被他婉言谢绝,因而怀恨在心,企图伺机构陷。
  适逢荒旱连年,附近州县大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纵横陕西,河南一带。潘光祖尽力赈济百姓,抚恤灾民,农民军两次入境,他都亲自督军,严防固守,终因刚正遭嫉,被巡抚以“招降纵贼”的罪名诬陷下狱。他满怀怨愤,服药而死,远近士民,无不深为痛惜。后,山西民众为他立祠,春秋祭祀不绝。
  潘光祖博闻强记,熟通经史,擅长诗文,曾与昆山蔡懋德同修《广舆通志》,著作有《介园集》,《血孤集》,《旧孤集》,《易钥》,《四书秘》,《四书九丹》等,多已散佚。
  游栖霞寺
  十年梦里到名山,
  今日携筇鬓未斑。
  作赋有僧应问字,
  参禅随地可偷闲。
  江翻白浪帆经过,
  寺入丹霞鸟倦还。
  坐卧此中堪避世,
  一瓢松下弄潺溪。
  [注释]
  ① 解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② 按察使:代表朝廷主管一省或一道监察司法的地方官员。
  张万纪
  庐州知府
  张万纪,字舜卿,号兑溪,临洮府狄道县人,生卒年不详。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三甲一百四十三名进士,以掌传旨册升迁①。因弹劾严嵩及其爪牙,营救杨继盛,被远调庐州任知府。杨继盛听到他被调离京师,在狱中顿足叹息道:“唉!豪杰去了。”并赋词告别:“几度为亲焚谏草,百寮忌尔著时名。” 以表对万纪的敬仰之意。
  到庐州上任后,张万纪深入民间,访贫问苦,考察风俗人情,停止或缓办各项不急需的事务,捐助俸金,倡导并组织群众凿山开渠,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达数千顷。境内人民立生祠纪念他。而严党一伙以星变为借口,诬他不利朝廷,被免官归里。
  张万纪刚正不阿,廉明公正,离开庐州时,两袖清风。州署门口有上马的踏脚石,他颇喜爱。庐州群众在他起行后,竟将此石远涉千里送到他家中,上刻着“庐州石”三字。现仍置临洮北大街万纪后裔庭院中,为临洮文物。
  张万纪回到家中后,躬耕事亲,四十九不登仕途,明思宗崇祯初年,地方抚、按、科、道员②先后九次推荐,他始终不出。逝世后,狄道人民尊为乡贤,与邹应龙并称双忠,在岳麓山杨椒山祠堂共享祭祀。著有《讲学语录》,《超然山人集》等。
  超然台有怀椒山年兄
  登临岌业郡之东,
  叠巘长河簇望同。
  抗疏客来龙阁会,
  传经人去凤台空。
  犹怜涧水春残绿,
  依旧岩花霁后红。
  迟伫新祠生百感,
  孤臣无地学冥鸿。
  [注释]
  ① 传旨册升迁:户部给事中,主管官员的册封、升迁、户籍转迁的专职官员。
  ② 地方抚、按、科、道员:地方长官名。抚,巡抚;按,巡按;科,尚书司下级机构名;道员,道的长官名,世称道台。
  沈武章
  兰州中卫指挥
  沈武章,其先浙江台州府永宁县人,明初以军功授苏州府吴县指挥后,遂从肃庄王朱瑛来到甘肃,任兰州中卫指挥,时值“兵戈入库”,社会稳定。朝廷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为国家大政方略,各地驻军也以屯田为主。明洪武六年(1373年),沈武章率部屯垦马衔山五营,即上营、下营、好水营、大营、小营。其地幅原辽阔,水丰草茂,为屯垦理想之地。武章借此优势,垦田养马,成绩颇丰,如吴镇所述“今田田宅宅,化刁斗为锄耰①” 。并高度评价:“将使过马衔者,知荒烟蔓草之中亦有倜傥之伟人,讵不快哉②” 。
   沈武章不仅习于武事,且能书画,又精于医术。清陇上著名诗人吴镇赞以“倜傥之伟人” 。确也绝不为过。
   武章卒后,葬上营阳洼大墟,立祖祭祀,成为临洮沈姓始祖。吴镇亲撰碑文(其碑毁于“文革” )。
   武章解甲归田后定居上营,以耕读为业,繁衍生息,历六百余年,其后裔已近千户。
  [注释]
  ① 锄耰:破土工具,即“榔头”
  ②讵不快哉:讵,音ju,表示反问,难道。全句意为难道不令人高兴吗?
  雍焯
  贵州道监察御史
  雍焯,字闇中,临洮府狄道县人,幼年聪明好学。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陕西乡试考中举人。初任武乡县教谕①。雍勤考核,重品德,扶持贫苦学子,使后辈奋然兴起。督学②胡公赞赏他的诗才,聘他为河南考试官,后擢任交城县令,又调河津令。任职期间,为民兴利除弊,放宽税赋,捐款兴学,给历代有大功绩于地方者修祠庙,纪念功勋,并革除买卖婚姻陋习。人们歌颂他:“高如山,明如镜,清如水,平如秤。”
  雍焯调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后,条陈弊政,被朝廷采纳,公布实行,他奉命到河南整饬军纪时,纠正互相影射攻讦的案件多起。祥符的地方官被蕃王诬陷入狱,他尽力伸冤平反,使其官复原职,还弹劾了严嵩的同党权贵。后巡按③山东,因提倡尊崇廉能循吏段知府的祀享,论究梅提学之奸伪,书奏衍圣公之恶迹,忤触权贵,便称疾告归故里。
  在家二十余年,从事地方公益事业,捐款修缮城桓,设立义冢,增置学田,修整祠宇。家中修建小楼收藏古今书画,致力学术研究。著有《中州使余集》、《麓原文集》、《内台奏稿》、《孝子传》、《洮阳八景诗》等,刊行《周礼注》、《尔雅注》、《孝经注》诸书。有名御史之称。
  超然台
  荒台菀山呦,颓然歌遗墟。
  昔有栖凤名,岁月邈绵迁。
  不见灵鸑翔,空有山鸟歙。
  春原野卉芳,秋云敛澄虚。
  万山浮翠秀,霁魄曜天衢。
  寥水天籁寂,崖屿雁凫呼。
  凭高有坐肃,千壑振吟嘘。
  林岩梵呗出,遥楼横笛舒。
  清宵览皓月,危榭俯郊庐。
  旷矣幽胜境,高鹜广寒居。
  东溟阳鸟上,嚣然群动驱。
  [注释]
  ①教谕:学官名,宋代在京师所设的小学和武学中始设教谕,元、明、清于县学中均设此职,掌文庙传神和教育所属生员,如今之教育局局长。
  ② 督学:清代提督学政,简称督学。民国时期,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均设督学。
  ③ 巡按:明代监察御史分赴各省区视察、考核吏治,称为巡按。
  刘杰
  翰林院侍读学士、太常少卿
  刘杰,字元望,号玄州,祖籍重庆市梁山县(今梁平县),明洪武年间入藉临府狄道县(居家今临洮县新添镇)。明初举人,历官给事中,授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贬官临洮府教授。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二月复职,因年事已高,即不复仕,遂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诰封“中顺大夫”。墓葬临洮府北四十里中峰山下,祠在县城南大街“哥舒翰纪功碑”西(今废)。
  何贤
  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
  何贤,字彦哲,明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年)中殿试二甲三十四名进士。任中书舍人,入翰林,任翰林院编修,修撰司经局洗马,礼部仪制司郎中、侍读学士,官至太常寺少卿,赠礼部右侍郎。谥文简。著有《五经集解》、《续古乐章》、《东麓文集》。墓葬临洮县城东三华里,祠在县城西什字街(今废)。
  刘源
  开封府知府
  刘源,字大本,明临洮府狄道县人。博通五经,善书法,工诗文明代宗。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中举人,任长沙府同知,官至河南开封府知府。廉洁耿公,重教化,移陋俗,政绩颇佳。开封府军民奏清朝廷为刘源赐加三品职俸,后卒于任。
  曹英
  湖广道监察御史
  曹英,字文华,号恒斋,别号默翁,又号三友主人。明临洮府狄道县 (今临洮县洮阳镇)人。
  明英宗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中殿试三甲二名进士。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四川,因以言事违旨,贬湖南邵阳县知县。二年后,因疾归乡。墓葬临洮县城东三华里,祠在县城北街曹家大院。
  高良弼
  湖广道监察御史
  高良弼,字梦说,明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善文章,文笔雄健。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中殿试三甲八十一名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为官清廉刚直,曾上奏弹劾阄党刘瑾不法诸事,时人敬佩称颂。卒于官,时年三十七岁。著有《西岩稿奏议》。
  杨启充
  户部员外郎
  杨启充,字子大,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少颖敏,过目成诵,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陕西乡试题名中举人,历任山西五台县知县,浙江湖州府知府,官至户部员外郎,卒于官,时年52岁。
  石崇徳
  骠骑将军
  石崇德,字峻吾,其先嵩县人,始祖有从龙功,授锦衣指挥佥事,后调临洮卫,八传至崇德。母张氏贞烈另有传。崇德早失父,朝廷初选世家子襄事,即委任修边防御景古等关,是年筑岳麓、文峰。明崇祯二年(1629年)从大将驻兵三眼井,寇众突至,崇德奋勇力战,斩俘甚多,授金锁关守备,关兵不习战,寇至多奔窜。崇德日日操练,教以坐作攻守之方,每战先登,是年5月有宜君之捷。四年三月,寇首满天星,金翅雕等率众万骑至,崇德登墙指挥,又命居民于后张两翼,自发矢毙3人,寇不敢前,乃出奇复中部,五年复宜君,又有大棋盘之胜,寇复至烈泉镇,守备焦万库失利,崇德驰至,手刃数人,寇遂北,至是屡捷。六年迁固原都司。七年贼陷隆德。崇德同参政陆梦龙、游击贺奇勋击之,兵未成阵,贼已四围,崇德命善射者驰之,寇望其麾曰:“此石将军不可当也”,因辟易,既而贼益众,陆梦龙被围,崇德驰救之,手刃1人,射1人,因急弦落,怒而弃弓矢,以手搏贼,与梦龙、奇勋俱战殁,年45岁,赠石崇德骠骑将军,隆德立庙祀之。骠骑将军石崇德祠,在临洮府治东石家阁(今废)。
  刘朝麒
  山西按察司、佥事
  刘朝麒,字仁甫,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陕西乡试题名中举人。历任河北赵州知州,山西绛州知州,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卒年82岁,墓葬临洮县城北二十里白茨湾村,祠在县城北大街刘家巷(已毁)。
  师福
  骑尉、千户管军
  师福,其先山西洪洞县人。明洪武二年(1369年),随从征西大将军冯胜、副将军傅友德部出征元军,平定陕西,进取甘肃,克服临洮。洪武十年(1377年),钦封临洮卫世袭指挥前所千户管军。师福,奉檄后,即迁眷属官于临洮,后世代居住临洮。师福到临洮任所二十余年,社会平静,士民安居。永乐初,交址(今越南)复乱,征虏将军沐晟,副将军张辅又调遣师福率军4万南征。至罗蒙江,道路险阻,马骑难行,乃于山林间徒步驱进,夜抵敌巢,全擒敌众,仅其首陈季扩遁逃。
  将军张辅复遣指挥使师福破敌三关,直至老挝,生擒陈季扩及其妻孥,押往京师。交址乱平后,论功进爵骑尉。师福以万里从征,形劳神疲,面对现实,不胜感慨,决意辞官,隐居。遂择居于城北四十里铺洮水之东九龙山前师家庄。
  师福原配王氏生有五子,长子师温、次子师良、三子师恭、四子师俭、五子师让。师福逝世后葬于九龙山下阙坛,立祖祭祀,成为临洮师姓始祖。至今已有630多年历史,传至30代。师姓分布临洮县新添镇上下街村,师家庄(今师家湾)、师家堡、冯家沟门村师家崖,上簸箕湾村师家上湾,龙门镇高峰村师家园嘴及渭源北大寨等地,已发展到千余户,五千余人。
  杨行恕
  词赋家
  杨行恕,字本忠,号岳麓,明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读书过目成诵,工诗赋。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于乡,天启二年(1622年)中殿试三甲一百二十一名进士,入翰林。年三十一岁卒。著有《温玉亭诗文集》行世。
  马守贞
  穆扶提门官创始人
  东拱北正门
  马守贞(1633—1722年),回族,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学理穆扶提门宦创始人,经名豪祖勒提•伯什如力• 埃密尼,是新疆白山派领袖、“穆圣”后裔二十五世阿帕克和卓的儿子。其教下称为“高祖太爷”。据《阿帕克和卓传》载:阿帕克和卓,道号赫达耶通拉希。公元1628年至1673年间,他从新疆喀什三进中原传教期间,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与田氏女结婚。崇祯六年(1633年)生高祖取名马守贞,为道统普系二十六世(中原第一辈)。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阿帕克和卓从西宁返回新疆喀什,此后,马守贞母子也隐居狄道东峪沟大石头村。其地一泉水甚丰,名为“圣母泉”。每年农历清明节前后,众多回民不远万里,前来此处祭祀,以表其诚。
  康熙十二年(1673年),阿帕克和卓三出中原,第三次来到西宁。这次他开始传授格什板顶耶(虎菲耶)教旨。自此期间,他与马守贞相见,传授了乃格什板顶耶的学理和必做的功课,令他干功传授。还把他的传授用品如经典“太丝比哈”、“太丝达勒”等交给马守贞,作为传教凭据,后来穆扶提门宦称为“八件宝”。命马守贞传虎菲耶教理,并取名“穆扶提”(阿拉伯语),由大方长子传承。阿帕克和卓还令李太巴巴辅佐马守贞。此后不久,他又去了新疆。马守贞在李太巴巴处学习经典后回到狄道,居住在东峪沟大石头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在县城北八里铺王家大庄修建了穆扶提道堂,从事传教活动50余年,他在狄道发展教徒30余万人,以狄道为中心,在宁河(今和政)、宁定(今广河)、河州(今临夏)、兰州、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发展教徒达9万余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3月15日,守贞归真,享年89岁,葬县城东山根。由第二任(27世)教主阿布都勒麻尼主持建了八挂亭、诵经堂、索麻、礼拜殿等建筑物,始称东拱北,葬八位教主。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穆扶提教众前来诵经纪念。
  岳大舟
  丽江指挥、陇右豪商
  岳大舟,岳飞十七世孙。大舟幼年丧父母,由娘舅抚养成人。少喜书字,好舞枪弄棒。为人正直豪爽,有侠义之气。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因与当地恶棍械斗,击杀主仆四人。大舟患牵累家人,便自去投案。判官心中大喜,仅判大舟蹲监。明万历元年(1573年)遇大赦,大舟出狱。当时边疆不宁,朝廷招募乡勇壮丁,以平叛戌边。大舟以国事为重,毅然投军参加广西、云南平叛。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诏授丽江指挥①。后以与同僚有隙,得罪上司,遂“囚官入甘”,驻防甘肃临洮。大舟以官场险恶,请求解甲归田,朝廷应允。大舟遂入籍临洮,与家人筑宅建屋,经商营田,苦心经营二十余年,竟成陇右豪商,家境殷实,大舟以诚信营商,在河、湟一带颇有名望。卒后,葬于临洮。
   大舟有二子:仲武、仲德。
  [注释]
  ①指挥:清代为卫的最高指挥官。
  岳镇邦
  太子太保、大同总兵
  岳镇邦,“著籍甘肃临洮”。为岳大舟曾孙。祖父仲武,父文魁。文魁,字兆元,明时供职兰州,后任固原镇督标都司。明末,赐封太子太保,三等公爵。
  镇邦,“幼奇伟”,性耿介,喜文好武。少年时,因乡人常受贼匪袭扰,镇邦自己出资,招募众勇义士,组建地方武装。顺治四年(1647年)大破逆回米刺印,生擒左王三,押送于总督府门,成为乡里一大功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镇邦亲率家族青壮,随军讨平逆贼刁尔吉,诏授西宁南川营守备,都司,再迁甘肃抚标营中军游击。康熙十三年,吴三桂部将李虎牙兵犯临洮、巩昌,朝廷命镇邦督运粮草。一日,镇邦率五百兵丁与民夫押运粮草至乐门(今武山洛门镇)山区,与李虎牙所率二万敌军相遇。镇邦面对数十倍敌军,镇定自若,择有利地形,乘黑夜与敌周旋。镇邦令民夫点燃火把,沿山梁一字排开,摇晃呐喊。又令士卒迂回绕山杀敌,以求各个击破,虎牙难知虚实,无法应对,结果大败。此战,镇邦竟歼敌万余,夺回洛门行营。因功升迁洮岷副将,左都督。康熙十八年 (1679年)转任绍兴副协将,后迁山西大同镇总兵。
  镇邦居乡里,谦让和睦,宗族人有难者,不惜倾尽家中资产予以周济。
  卒后,诏赐太子少保,封三等公爵。
  镇邦有三子:昇龙、陟龙、超龙。昇龙,官至陕西总督加少傅,授宁远大将军兼抚远大将军。
  超龙,官至湖广提督。
  岳超龙
  湖广提督
  岳超龙(?—1732年),临洮府狄道县人,四川提督岳昇龙弟。不知何故,初冒刘姓,名曰杰。入伍以后,屡迁建昌左营守备。有人引荐于康熙皇帝。皇上问明他的身世后,就恢复了他原来的姓名,并越级任用超龙为东川游击。后改西宁左营游击。雍正二年(1724年)任河州协副将。超龙剿灭铁布叛匪后,又改任张家口协副将①,雍正六年(1728年)升任天津总兵。雍正八年(1730年)升任湖广提督。高蒙地区发生叛乱,超龙令总兵苏大有率副将何勉、参将母椿龄等出师讨伐。叛乱平定不久,又遣兵驻防贵州边界。皇上以 “深合机宜”赞扬超龙用兵之术。
   雍正十年(1732年)卒。超龙子岳钟璜,官至四川提督。
  [注释]
  ①协副将:清绿营兵长官名,统一协之兵,如今之旅长,“从二品”。
  岳昇龙
  四川提督
  岳昇龙,祖文魁,明固原镇督骠都司。
  父:镇邦,大同镇总兵。
  岳昇龙(1663—1712年),清代临洮府狄道县人(今甘肃临洮人)。
  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①。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叛,要永泰营游击②许忠臣同时兴兵,昇龙得知,使人将许忠臣谋反事告诉提督③张勇。秘密联络兵民,将许忠臣杀了。
  康熙十四年,昇龙随从西宁总兵王进宝攻取兰州,昇龙冲锋在前,率先登城,身受重伤。此后,昇龙授任庄浪守备④。在攻取临洮,平定关陇后,因功加授都督佥事⑤衔。后累功升任天津总兵⑥。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新疆噶尔丹叛乱,命昇龙将三百骑护送军粮。并授权若有违命退怯者,先斩后奏。昭莫多大捷后,授拖沙喇哈番,提升为四川提督。昇龙受任时,西藏营官入驻打箭炉,皇上命他勘察边界,四川巡抚⑦于养志以为营官只管贸易往来,不能参与地方事务。数年后,营官喋吧昌侧集烈发兵占据泸河以东各个堡寨,昇龙以五百人在化林营设防。,养志反而弹劾昇龙擅自发兵,昇龙也指控养志擅自用兵。皇上使人调查核实后,养志处斩,昇龙亦被夺官。
  喋吧昌侧集烈击杀明正土司⑧蛇蜡喳吧,打伤官兵事发,提督唐希顺带兵去讨伐,皇上又下令要岳昇龙从军。叛乱平定后,希顺以病解任,上仍以昇龙为四川提督,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昇龙请求退休。弃官二年后病故。
   雍正四年,追谥敏肃。
   子岳钟琪,官拜大将军,称为“三朝武臣巨擘”
  [注释]:
  ①千总:清代绿营兵制,守备以下有营千总、把总等领兵官,为低级军官。
  ② 游击:清武官名,从三品,掌防汛军政,充任各镇中军官。
  ③ 提督:武官名,从一品,为总督属官。
  ④ 守备:清绿营兵长官名,如今之团长。
  ⑤ 都督佥事:(从三品)都督府属官。
  ⑥ 总兵:(清)官名(正二品),掌一镇之军政,为提督属官。
  ⑦ 巡抚:(清)官名,省级长官,每省一人,如现在的省长(从二品)。
  ⑧ 土司: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名,职级随部落之大小而不一。大者如州官,小者似村官。
  岳钟琪
   “三朝武臣巨擘"、大将军
  岳钟琪(1686—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临洮府狄道县人。祖岳镇邦,官至山西大同总兵,左都督。父岳昇龙,四川提督。
  钟琪初仕为同知①,后从军改武职,以游击充军四川。不久授任松潘镇中军游击,再升任四川永宁协副将。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遗部将策凌敦多卜侵入西藏。西藏部分喇嘛为内应,在各地策动叛乱。岳钟琪作为征讨先锋,在抚定黑塘、巴塘等叛乱后,又于第二年进兵拉萨,大破藏军。擒获作为准葛尔内应的喇嘛四百余人。策凌敦多兵败逃回新疆。西藏叛乱终于平定。康熙六十年,又讨平郭罗克三部的叛乱,六十一年讨平叛乱的羊洞番兵。
  雍正元年,官兵出师青海平叛。抚远将军年羹尧请求以岳钟琪为参赞军事。钟琪将六千人抚定东策卜上下寺诸番部,又讨平郭密九部叛贼,第二年,授为奋威将军。之后又大破罗卜藏丹津叛军,出兵十五日消灭叛军八万余人。青海叛乱平定后,雍正皇帝授岳钟琪为三等公,并赐予黄带。同年,岳钟琪讨平庄浪边外谢尔苏诸番叛乱后,命钟琪兼任甘肃提督。雍正三年,又命兼甘肃巡抚,后又任命为川陕总督②。加授兵部尚书衔。任川陕总督时,他还对集市布局、局部地域归属,丁银摊派及安全防务都做了全面合理调整,深得雍正赞许。
  雍正五年春,岳钟琪又与云贵总督鄂尔泰合力平定了冕山、凉山叛乱。
  岳钟琪督三省之劲兵,地位十分显赫,引起不少朝臣,特别是满族官员的猜疑和忌妒,有人甚至诬告“钟琪将反”。但钟琪“懋著勋劳”,深得雍正信赖。故忌恨者阴谋未能得逞。
  雍正七年,靖州曾静派张熙投书钟琪,劝钟琪反清。钟琪以计得曾静其人及所谋,上奏雍正。雍正褒奖了钟琪的忠诚。
  罗卜藏丹津兵败脱逃后,投奔准噶尔。其酋长噶尔丹策零,多次派兵侵掠喀尔喀诸部。皇上命傅尔丹为靖远大将军,屯兵阿尔泰山,出北路;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③,屯巴里
  岳钟琪坤,出西路。计伐噶尔丹策零叛军。雍正九年春,钟琪为深人敌境,把握敌情待机歼敌,请求移兵吐鲁番、巴尔库尔。三月准噶尔叛军侵犯吐鲁番。四月又侵犯吐鲁番和陶赖卡伦。六月又以二千余人围攻鲁谷庆城。围四十余日不能取胜,又移攻哈喇火州城。七月,又大举进犯北路。钟琪自巴尔库尔经伊尔布尔和邵至阿察河与敌遭遇。叛军败走,钟琪兵分四路,分进合击,叛军溃败而去。捷报传入京城后,雍正皇上赞扬钟琪用兵“进退迟速,皆合机宜。”
  雍正十年正月,准噶尔叛军以三千余人犯哈密,钟琪派兵分道赴援,分地设伏,待敌占据天生圈山口,令部将颜清如屯培尔那沁,参军朱彪、副将陈经伦分道御敌。叛军见势不妙,引军退去。
  总兵曹瓤等将至二堡,又与五千叛敌遭遇,叛军溃退后官军乘夜追剿。钟琪令云倬遣兵至无克克岭待敌。倬等至无克克岭后,钟琪令速往梯子泉阻敌归路,结果云倬迟发一日,叛军乘机向纳库山逃去。倬师至敌军驻地时,余火还未灭。云倬又下令不准追击。钟琪上疏弹劾云倬遗误战机,夺去官职,逮送京师问罪。皇上因此批评钟琪“战守失宜”、“当痛自省惕。”而怀忌妒之心的大学士鄂尔泰,乘机参劾岳钟琪“专制边疆,智不能料敌,勇不能歼敌”,因而尽夺钟琪官爵,交兵部拘禁。
  雍正十一年(1733年),新任大将军査郎阿又诬钟琪“骄蹇不德 ……。”十二年大学士等奏拟斩决钟琪,皇上不许,改为“监侯④” 。
  乾隆二年,钟琪被释放回家。十三年(1748年),官军征讨大金山久无进展,三月世宗(雍正)下令起用岳钟琪,授总兵衔,钟琪一到军中,皇上任命他为四川提督,并赐孔雀翎。钟琪进攻康八达山梁,大破叛贼,又移师进击塔高山梁,又败叛军。敌首莎罗奔昔与钟琪有旧,很敬重钟琪。钟琪军至,莎罗奔很恐惧,便遣使乞降。大金川叛乱自此平定,乾隆下诏嘉奖钟琪,加授太子少保,又封为三等公,赐号为“威信”。并特许其入朝见驾时,可以骑马入紫禁城。
  乾隆十五年,西藏珠尔默特叛
  清雍正帝为岳钟琪御书刻碑乱,钟琪率师出驻打箭炉,叛乱很快被平息。后钟琪又讨平了杂谷土司苍旺之乱,又带病亲往捕治重庆叛首陈琨。回师时,卒于资州。享年六十八。谥曰“襄勤”。
  钟琪沈毅多智谋,治军严明,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故人以为用。
  钟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长达四十余年,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建树颇丰。清朝二百六十多年,汉族大臣拜大将军,执掌兵权,节制满汉诸军的官员,仅钟琪一人而已。高宗乾隆《御制怀旧诗》中所列举的五位功臣中,称钟琪为“三朝武臣巨擘。”
   岳钟琪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诗人。其著作有 《姜国集》、《蛩呤集》。
  [注释]
  ① 同知:清代官职名,正五品,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水利等事。
  ② 总督: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全国共八名。总督与巡抚皆为封疆大吏,合称 "都抚”(正二品)。
  ③ 大将军:武官最高级,正一品,掌征伐,安抚、防务。
  ④ 监候:监禁候审。
  附:钟琪子孙简介
  钟琪原配宋氏,广东肇庆府总兵宋秀女;维配高氏,贵州巡抚高启龙女。善诗赋,常与岳公作诗吟唱:"宋、高二氏,均皇封一品夫人。”
  钟琪有七子和一女:
  七子:浚、泗、芳、淳、淦、沛、静
  浚:二品荫生(见钟琪传)历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福建按察使,山东、湖南布政使:山东、江西、广东、云南巡抚、两广总督、光初寺卿、鸿胪寺少卿、通政司参议。
  泗:教廉戊午第人、御前蓝翎侍卫
  芳:御前蓝翎侍卫、江西南昌镇游击淳:户部山西司主事,侯补县员外郎淦:贾次同知
  沛:州同知
  静:癸西举人、选知县,世袭一等轻骑尉,历任安徽六安、四川遂宁等营参将,署协副将。
  一女:安
  钟琪孙十六人
  廷杭:荫生,侯补知州
  廷模:武生,侯补守备
  廷楷:州同知
  廷枢:四川建昌营千总
  廷极:戊子武举人、御前侍卫、广东钦州营参将
  廷枫:布政司理同
  廷械:贡生,棵木司事,以礼慰忠祠
  廷植:监生
  廷松:丙午举人,四川城守营守备
  廷桐:丁酉举人,四川北镇营千总
  廷槐:监生
  廷朴:贡生
  廷椿:武生,四川提标营守备,加都司尉。
  廷栋:监生
  廷楝:监生
  廷榆:世袭一等轻骑都尉,湖北督标中营协副将、署宜昌镇总兵。
  岳浚
  云南巡抚、鸿胪寺少卿
  岳浚,钟琪长子。初授西安同知①。再迁山东布政使。雍正六年(1728年),调山西布政使兼任山东巡抚。钟琪出师平叛,皇命浚前往省视。八年,召钟琪返京师。浚关心百姓疾苦。乾隆元年,浚请求朝廷免除郯城、兰山诸县受灾地应征丁米。不久调往江西任巡抚。乾隆三年,浚又请求朝廷免除南昌府加征的粮米三万七千多袋。又上疏请求拨款修筑丰城江堤,疏浚江关河口,提议实行社仓②制。朝廷全部应允。乾隆六年(1741年)授光禄寺卿,又调任福建按察使,再升任广东巡抚,后调任云南巡抚。乾隆十八年(1753年)授任鸿胪寺少卿。转任通政使参议。在任卒。
  [注释]
  ① 同知:明清时为知府,知州的副手,执掌督粮、缉捕、海防、江防、水利等。
  ② 社仓:又名常平仓,汉以后为“调节粮价,备荒赈恤”而设的官仓。
  岳宗
  江油知具
  岳宗,为岳飞后裔,临洮府狄道人。生卒年代无考。明景泰四年(1453年)中举后委任四川江油知县。岳宗生活清苦,爱慈百姓,明断案狱,故良民爱之,刁民畏之,宗离任后,江油人为之立碑勒石,颂其功德。
  张晋
  著名诗人
  张晋(1629—1660年),字康侯,号戒庵,明末清初狄道南郊人,清顺治八年(1651年)三甲一百八十八名进士。曾任刑部观政①、江苏丹徒令,在丹徒期间,张晋亲访民间疾苦,振兴农桑,兴办学校,裁除地方陋习,罢一切不急之务。三年间百废俱兴,政绩大著,人民称颂。顺治十四年(1657年)兼乡试同考②官时,因主考官舞弊事件牵连,于顺治十七年抑郁而殁,年仅三十一岁。去世后,亏公款一千三百两,丹徒士民悲悼哀痛,在城内设义捐匦,前往输捐者甚多,连妇女也脱长簪珥相助,不数日木匦俱满。张晋十多岁就以诗出名,《四库全书•集部•存目》著录《张康侯诗草》十一卷《提要》云:“晋诗颇学李白,兼及李贺之体。”
  其诗如云蒸泉涌,蔚成壮观,寄思无端,忽仙忽鬼。由于他生逢明末清初,兵马倥偬,民生涂炭,不少作品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以及当时人民离乱逃亡的悲惨情景。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四年,曾写过一些反映临洮地方淳朴风情的作品,表现出一种轻松、喜悦的情调。诗余仅存十六阙,语皆“妍精殚妙”,声情并茂。
  张晋著有《张康侯诗草》十一卷,包括《黍谷吟》、《秋舫一啸》、《蓟门篇》、《石芝山房草》、《雍草》、《税云草》等诗集。
  老子说经台
  日月照荒台,青牛竟不见。
  函关草树秋,风来送余善。
  仙李何时盤,神龙逐处变。
  留得五千言,令尹受天撰。
  秋兴三首
  一
  云满林丘水满塘,
  小园独步爱秋光。
  西风似比东风好,
  吹得花开晚更香。
  二
  芦雨萍风雁未回,
  柴门无事晚慵开。
  忽然听得儿童笑,
  说是邻翁送酒来。
  三
  松生云气竹生烟,
  歌断桐花月外天。
  句好知为神助我,
  烹鸡酾酒祭青莲。
  [注释]
  ① 刑部观政:观政,清代官名,如唐宋时的采访使,观察处置使。
  ② 乡试同考:乡试,清代以前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同考,相当于副考官。
  张谦
  著名诗人
  张谦,字牧公,临洮府狄道县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拔贡①,诗人张晋的胞弟。
  张晋任丹徒令时,随母亦至丹徒。张晋蒙难后,家境即陷入贫困之中,一家老少流落江南。谦设馆收徒,后转而经商,为一家人返回故乡筹措资金。在江南的这段时间里,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仍勤奋攻读,潜心诗文,且广交文林学士,有其兄遗风。1666年,张谦终于携家返回临洮,但此时张家在南郊的田园早已成为别人的产业,于是张谦又以行医为业,侍奉老母,生活更趋贫困,终因孤寂苦闷、贫困潦倒而卒。
  张谦的诗作有数千首,大多天趣妙成,诗情画意如行云流水,读来琅琅上口,为人喜爱。有些七、五律诗写的苍劲稳健,含蓄凝重,命意得体,炼句严整,对仗工稳,发人深思。孙枝蔚在《得树斋诗集序》中称他的诗:“五言规模少陵,已近骨肉。” 吴镇曾写诗赞道:“我忆临洮好,诗家授真意。……二张珠玉在,后起更嶙峋。”即指张晋、张谦二人的诗如玉一样光照后世。
  张谦遗作有《得树斋诗集》、《葭露斋诗集》和部分遗稿藏于家,生前未刊刻。
  归来口号
  陇水吴山万里春,
  归来琴剑幸随身。
  东风莫过三田宅,
  阶下荆花已属人。
  画里乡山梦里身,
  几回拈笔减精神。
  候虫时鸟声将歇,
  风月何愁少替人。
  [注释]
  ①拔贡:科举制度中选拔入国子监的生员。清初每六年一次,乾隆改十二年一次,每府学二名,州县学一名,由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称为拔贡。经朝试合格,则在京师或地方任职。
  吴镇
  杰出诗人
  吴镇(1721—1797年),字信辰,一字士安,号松崖,又号松花道人。清兰州府狄道州人,清初著名诗人,与潼关杨子安、三原刘九畹、秦安胡静庵称“关中四杰” 。
  清乾隆年中举,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吴镇任陕西耀州学正①,调韩城教谕。其后,历任山东陵县知县、湖北兴国知州、湖南沅州知府,在任期间谙练政事,兴办地方公益事业甚多,但终因强调群众疾苦,耿直敢言,违忤湖南某中丞,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被劾罢职,回兰州主讲兰山书院。
  吴镇生平博学,长于文章,尤精于诗词、古诗,近体律、绝、诗余均功力深厚,达于妙境。他生活于清代康乾盛世之时,当时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因之反映现实的诗词中,多歌颂祖国山川的作品。他的诗有相当多的篇章是写临洮风情和人物胜迹的,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魂牵梦绕的眷恋。
  清代“公安派”著名诗人、评论家袁枚经其弟子杨芳灿介绍,得阅《松崖全集》,为之拍案击节,深赞其诗。在《随园诗话》中评吴诗“深奥奇博,妙万物而为言,于唐宋诸家,不名一体,可谓集大成矣。”并将吴诗“急采入《诗话》,备《秦风》一格。”其词被况周颐《蕙风诗话》采录,并给以极高评价:“铿丽沉至,是能融五代入南宋者。”《晚清移诗汇》卷九十四誉为西州“执骚坛之牛耳目者” 。
  吴镇一生著作甚多,《松花庵全集》(共十二卷)是他全部著作的汇集,此外尚有《松花庵诗话》、《制艺试帖》、《古唐诗选》、《稗珠对联》等行于世。
  吴镇
  我忆临洮好
  (一)
  我忆临洮好,春光满十分。
  牡丹开径尺,鹦鹉过成群。
  涣涣西川水,悠悠北岭云。
  剧怜三月后,赛社日纷纷。
   (二)
  我忆临洮好,真于盛夏宜。
  南山惊积雪,北户怯凉飔。
  箫鼓官神集,莺花仕女知。
  柳荫闲把酒,挥扇是威仪。
  (三)
  我忆临洮好,秋天爽气新。
  牛羊皆可酪,蝇蚋不劳嗔。
  毛褐裁衣厚,明醽酿酒醇。
  东篱残菊在,西望更愁人。
   (四)
  我忆临洮好,三冬足自夸。
  冰鳞穿鰋鲤,野味买麋麚。
  霭霭人如日,飘飘雪似花。
  年来青稞贱,到处酒能赊。
   (五)
  我忆临洮好,山川似画图。
  高岗真产玉,寒水旧流珠。
  云影迷双鹤,涛声落万凫。
  日归归未得,三径日榛芜。
  (六)
  我忆临洮好,州如太古闲。
  誉髦感郿伯,野老话椒山。
  花绣摩云岭,冰开积石关。
  壮猷辛与李,搔首鬓毛斑。
  (七)
  我忆临洮好,诗家授受真。
  高岑皆幕客,白贺是乡人。
  山水今无恙,文章旧有神。
  二张珠玉在,后起更嶙峋。
  (八)
  我忆临洮好,流连古迹赊。
  莲开山五瓣,珠溅水三叉。
  蹀躞胭脂马,阑干苜蓿花。
  永宁桥下过,鞭影蘸明霞。
  (九)
   我忆临洮好,灵踪足胜游。
  石船藏水面,玉井泻峰头。
  多雨山皆润,长丰岁不愁。
  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
  (十)
  我忆临洮好,城南碧水来。
  崖飞高石出,峡断锁林开。
  静夜鱼龙喜,清秋虎豹哀。
  何时归别墅,鸡黍酦新醅。
  吴镇
  杨沛霖
  新野知县
  杨沛霖,狄道州分厅沙泥厅人。孝敬父母,喜交友。嗜好圣贤之书,光绪九年(1883年)三甲一百零三名进士,任职河南新野知县。勤政爱民,上下称道。新野有旧俗,每年新征银粮,多被官吏截收,百姓大多无奈而逃避他乡。究其实,官吏舞弊,乘机侵吞渔利,上司不知实情。沛霖详査其情,立革截收仓内等弊,百姓大悦。连续四、五年,百姓再没受此类舞弊之害。沛霖为政所累,得咯血病而卒。送葬之日,吏民遮道相送,见者无不悼叹。
  何建威
  肃州镇总兵
  何建威,狄道(今临洮)西坪人,同治年,由武童投效军营,随巩昌府防务副将克复岷州,平定梅川、红水沟之乱,奖六品军功,并管带五家卫队,兼领番兵,进攻洮州王家坟,黑石咀卡数十处,多有功。随后任西安城守副将,带队往海城剿匪,抵平凉,即奉电令救援狄河。时狄河为匪攻围甚急,兵多观望。时闫绪昌,李增赶赴安定筹划,建威督军急进,叛匪得知,连夜逃去。后建威以解围功,补任副将,而以总兵记名,并加提督衔。随即授任河州镇总兵,随董福祥召抚叛民。因建威之力,河州全境叛匪被肃清,建成即调补肃州镇总兵,卒于任。
   建威臂力过人,骁勇敢战,是以威名大振,所向披靡。其弟建忠,补效力军营,授任副将。
  李苞
  四川剑州知州
  李苞,字元直,号敏斋,清兰州府狄道州人,诗人吴镇的内侄。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由甘肃崇信县训导①,升任广西阳朔知县,因母丧丁忧,服阕,补授东城兵马司副指挥,俸满升授四川剑州知州。
  李苞宦游四方,所经之处,常咏之于诗篇。他的山水纪游、羁旅行踪之作,名篇佳作甚多,流传颇广。他的诗工于五律,对仗工稳,声韵铿锵,妙联佳句层出不穷,甚为时人称道。《晚清移诗汇》称其诗“雅有唐音”,“清婉可诵”。吴镇在《牵丝草序》中评其讴吟山水之作“领异标新,脱弃凡近”。著有《青毡吟》、《牵丝诗草》、《侍松吟》、《朝阳集》、《剑山诗草》、《巴塘诗钞》等集,合编为《敏斋诗草》,又著有《敏斋诗话》,评论当时诗人,颇有见地。编辑的《洮阳诗集》,辑录了清代前期临洮诗人的大量作品,很有学术价值。
  过鸟鼠山
  欲往鱼凫山,先过鸟鼠山。秋深薇蕨老,雨霁笠蓑闲。
  乱水寒烟处,荒祠落照间。
  去家才百里,欲卜几时还。
  [注释]
  ①训导:学官名取教诲开导之意。明清府、州、县学均设此职。民国时,高等学校设训导处,主管称训导长。下有训导员。
  赵琦
  广威将军、卫指挥佥事
  赵琦,字仲玉,名脱帖木儿。人呼为赵脱儿。华严禄之子,元授荣禄大夫。陕西中书省平章事,守临洮。明洪武初,兵入秦关,赵琦迎师于境,遂率众归附。明太祖朱元璋授临洮卫指挥佥事兼同知临洮府事,宣武将军。洪武三年,随大将徐达于临洮白塔子峪口,生获接但不花及省院官三十余人。招抚岷州铁城等十八族。又随师取察罕脑儿,授广威将军,本卫世袭指挥佥事,仍守临洮。十九年同耿炳文巡西宁,创卫治。次年,随郭莫北征。二十四年移肃州。二十六年,因蓝玉案牵连,以罪死,时五十三岁。
  马祖常
  翰林学士、御士中丞
  马祖常,元代临洮人,后迁居光州(今河南潢川县)。幼聪颖,七岁能文。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考取廷试第二名,历翰林学士,累官御史中丞。卒于官,赠魏郡公,谥“文”。博学。精于诗文,文章务去陈腐,自成一家,诗尤圆密清丽。文宗皇帝谓曰:“中原硕儒唯祖常”。著有《文集》若干卷。
  赵安
  都督同知、副总兵
  赵安,字仲盘,狄道人,因从兄赵琦,坐罪死,安贬官戌防甘州。安善养马,永乐元年(1403年)向朝廷进马,授职临洮百户。出使西域,从北征有功,升任都指挥同知。宣德二年(1427年)松潘叛乱,赵安充左参将,从总兵陈怀讨平之,进都督佥事。时议讨兀良哈,诏安与史昭统所部赴京师。兀良哈不久来朝归顺,命回原卫,出使鸟思藏。四年后回来,又以左参将从史昭讨伐曲先,斩获很多。九年,中官宋诚军使鸟思藏,命安率兵一千五百人,送之毕力木江。不久与侍郎徐睎出塞讨平阿台朵儿只伯。正统元年进都督同知,充右副总兵官,协助任礼镇守甘肃。第二年,与蒋贵出塞剿寇无功。第三年,复与王骥、任礼、蒋贵分道进师,至刁力沟,活捉了右丞、达鲁花赤等三十人。以功封会川伯,禄千石。第二年移镇凉州。安“勇敢有将略”,与蒋贵、任礼并称“西边良将” 。
  赵安在从兄赵琦因蓝玉案牵连,贬谪甘州,不悲观、不消极,向朝廷进马,应召从征,以功得朝廷信任,封为会川伯,得金印,免死铁券的奖赏。卒于正统九年(1444年)。其后裔世袭临洮指挥使之职,成为雄踞陇右的赵土司。因朝廷颁发有金印、铁券,而为“五土之头”:即甘南、洮岷五位土司(杨、侯、黄、斩、马)。有权调集五土司军队,使赵氏家族中兴并达到辉煌的顶峰,在甘青土司中赫赫有名。
  赵英
  都督同知、游击将军
  赵英(1400—1473年),字廷杰,赵安子。正统七年(1442年),袭临洮指挥使。十三年从征喇哈真地,以擒祁王锁南功,升任都司佥事,协镇凉州。景泰元年(1450年)叛正犯塞,英与战,大破之。四年同副总兵萧敬征亦林真集,斩获甚多。天顺元年,征哨芦塘,斩贼首,复生擒者三。寇于破山口犯塞,英与总兵萧敬约断其归路,英与贼遇,且战且退,将诱敌败之,结果萧敬违约遁去,遂陷阵。赵英身被刃矢,犹换弓力射。一贼突前,砍断了赵英弓弦,赵英以弓击之,贼坠地。一贼拉住赵英马鞭,赵英挥佩刀砍断了此贼胳臂,乘机冲出包围。第二年,贼寇孛来入境,英同游击陈友应援,俘斩有功。又应援宁夏,在安边营遇敌,斩首五百余,晋升为都指挥使,镇守凉州,不久再任都督佥事。七年(1463年),以同知都督充游击将军,因功屡蒙赏赍。后退休回会川会柏庄,成化九年(1473年)以病辞世,卒年七十三岁。
  赵铉
  世袭指挥、凉州守备
  赵铉,字宗器,赵英之子。年十八随父守凉州。因入凉庠(学堂)求学。成化时守臣荐于朝廷,命世袭指挥督洮岷八卫兵守备凉州。北虏入寇,铉与敌在尕浪口遭遇,斩获很多。不久移兵河湟。复以游击镇永昌。巡边至金川铺、遇虏千骑突袭。铉相机力战,破之。辛酉七月,虏入韦州剽掠,铉击败之。得其牛羊器械以归。又夜二更报虏骑五百,掠牛羊北去。铉徐肃队,黎明追及之,虏众逃溃,杀伤夺获不可胜计。自此胡虏不敢南牧。此前,遇灾年,铉为灾民解决住房,给衣食,存活很多百姓。他麾下一贫卒,将以妻补官马,铉恻然为他赎妻。道径沔池,有因人命,卖其子以逃避宫刑,铉输金还其子,其好义大致如此,年五十五卒。
  铉子济,博通经史,长子吟咏。官至都指挥。
  周化凤
  云南永顺总兵署提督
  周化凤,字功麟,临洮府狄道县人,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反叛,化凤随从奋威将军王进宝收复天水、收岳州,进取辰龙关。随后又收复偏桥、兴降等处,夺取沙子哨,攻拔腊茄坡,恢复新兴、普安两地,逆贼荡平后,因功累次升迁,由湖广襄阳总兵,再为云南永顺总兵署提督。化凤在镇统兵时,重视军纪整肃,故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故所至有功,军民对他心悦诚服。
  王朝海
  贵州提督
  王朝海,智勇超众。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三桂反叛,黄河以东全被占领。朝海以先锋职奉命破敌,当夜渡过黄河,收复临洮、兰州,接着进剿宝鸡连云栈,活捉贼主将、俘获兵士三百余名。又攻取汉中,进剿广元、朝天关、蟠龙山、保宁等处。经数百次战役,大破叛军。朝海以军功晋升四川重庆总兵。后调补贵州省威宁镇,率师进剿云南叛匪,活捉贼首王成凤、王腾龙等,余众全部投降。叛乱平息后,朝海晋升为贵州提督。
  张宪载
  兴汉镇总兵、凉州参将
  张宪载,字仰厚,临洮府狄道县人。临洮城守游击张学诗之子。身躯高大魁伟,体力过人,以武生效力于提督张勇。康熙十四年随提督征讨逆贼吴三桂,当时逆贼包围宁远,情况十分危急,宪载奋力堵截,保住了城池。后又随宁夏提督赵良栋进剿四川,收复成都,解除永宁之围,恢复保宁、越西等城,直达建昌。宪载以军功擢升凉州参将,后又升兴汉镇总兵。
  张玉
  川北镇总兵
  张玉,字仟,祖父张珏轩,晋阳人,因商徙居临洮。张玉姑父张宪载为镇番参将。当时姓谭的逆贼猖狂作乱,因张玉善骑射,便随湖广提督徐公进征四川。康熙十九年夏天,包子叛乱,张玉奋勇争先,平息了逆贼,被授于四川游击。越西的贼寇加巴、贯子等,随意杀人掠货,张玉统兵会剿。越西平息后,授张玉为四川遵义副将。期年巡视重庆镇之事务。雍正元年九月,诸路番酋叛乱,张玉率部由黄胜关口出发,直达热当,夜出奇兵,一举收复东、车两保,旋即驻扎归德。第二年进剿卓子山,张玉冒乱箭滚石,连破三寨。主将认为张玉是奇才,委任他统帅四川、陕西汉族和土著官兵,招抚写尔素钱尕各番酋,以张玉威名,未动一枪一弹,番酋皆降。张玉率部返川时,途遇番酋叛乱,他全力以战,顺路破敌,又招抚了六哨所的番酋。
  雍正六年,黄螂人德昌煽动苗民叛乱,头领德昌被张玉活捉,余党接受招安,自此各地叛乱皆平。张玉因功授川北镇总兵。雍正九年告老还乡,年七十三卒。
  王元英
  著名书法家、诗人
  王元英,字君恺,兰州府狄道州人,清贡生。八岁丧父,哀泣哭喊象成人一样,伺候哥哥王元臣就像伺候父亲一样,从不违抗。读《论语》、《孝经》时,哥哥亲自讲授。后入私塾,攻读更加刻苦。作文时,挥笔成文。州、府、院童子考试均得第一名。人称“小三元”。入庠学,补博士弟子员,从而享食廩饩。因是甲第第一名,便往本郡诗人吴松崖前学诗。闻理于大荔的李维则。其书法出于天性,笔力遒劲,有右军之风。乡人王牧山,也以书法出名,松崖常称赞为当今王羲之、王献之。所写寺院、古刹的横匾、对联如擘窝大字,远近争购,片纸只字人皆珍藏,视作至宝。元英家境向来清贫,自兄长去世后,与弟弟笔山友爱笃信,虽年逾花甲,依然欢欣如儿时。他生性勤俭,好善乐贤。宅后有花园,花木茂盛,春秋两季常常邀请好友李维则、吴松崖、陆孟容相聚园中,赋诗饮酒,人称贤兄弟。元英曾书“庄敬勤俭”作为座右铭,又以此为遗训,教育子孙。卒年六十六。儿子王铖以例赠武德骑尉。宋铭
  功德无量“大善人”
  宋铭,清代贡生,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县龙门镇)人。父亲宋万公,以勤俭起家,怜老济贫,乡民称他为“宋善人”。铭事亲最孝,且乐善好施。当父亲风瘫、母亲亡故,铭悲恸至极,而至于面黄肌瘦几于疯颠。同治年遇战乱,铭与弟誉,轮流背着父亲奔往远乡避难。当时田园荒芜,野无炊烟。所乞食物皆奉给父亲。兄弟二人仅以草根树皮充饥。当父亲要给他俩分食物时,他俩便装着吃得很饱的样子,以安父心。不久,弟弟遇难,照顾父亲的担子便落在他一人身上。后与父流徙陇西,即入县庠读书。待战乱平息,才返回家乡。这时父亲年事更高,行动更艰难。铭遂不思功名,一心耕田经商。创家立业。家境也日渐殷富。家乡自遭兵火,大凡衙门、庙宇、渡口、桥梁、道路,一概荡然无存。
  宋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凡独自能办者,则立即修复,独自无力修复者,则从乡民募捐,结果所有被毁一一修复。县邑官民无不赞其功德。平日,凡遇乡民有婚丧嫁娶而贫困不能办者,皆予以资助,毫无吝惜之心。他还在自家门前放一大陶罐,装满麦面,以周济过往乞丐。又经常收购羊毛,制成衣裤,以便严冬来临时散济地方穷人。由于这样,相邻州郡,无论男女老幼,没有不知道狄道宋善人家的。
  宋善人,可谓功德无量啊!
  卒年六十。置办丧事时,远近百姓前来为之送行者,竟达千人。
  马云
  穆扶提门官、九世教主
  马云(1807—1876年),字福堂,回族,穆扶提门宦第九辈在狄道的教主,经名豪祖勒提•包尔东拉赫。
  其第一辈来狄道人门宦创始人马守贞,生于明朝崇祯六年(1633年),殁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马云主持教务时,正值清咸丰同治时,政治腐败。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回、汉民族已不堪压迫与繁重的敲诈。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赖文光领军远征西北,到达陕西南部的汉中,陕西回民在任武等领导下举行起义,人数迅速发展到三十万人,甘肃河陇回民响应起义。世居狄道城北(今王家大庄)的马云,因长期和汉民和睦友好相处,遂出面和当时的狄道州官议定“回保汉、汉保回”,并互送人质担保。同治二年(1863年),州官屠旭初,狄道营兵都司陆升与乡绅张葆龄等共谋策划背弃前议,以清内为由,于农历六月甲午夜,放火烧毁城内礼拜寺及南北槐巷回民五百余户的房屋,四千余人受害。回、汉人民关系破裂。马云率众数千举旗起兵,联合东乡回族义军马悟真部,于同年八月二十七日攻占狄道城,杀官绅,城内居民原住及难民大部分受害。回民义军与清军的争城之战,使回、汉人民的生命财产,均遭受了巨大损失。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甘肃总督穆图善,令傅先宗、梅开泰、范铭等分数路进军,清军傅先宗等由陇西、渭源分三路进攻狄道。马云率义军拒守城郊,在拱北、北庄筑高寨、挖深壕,准备决战,终因众寡不敌,为清军所败。马云恐久战累及妇孺,遂尽缴马匹军械,率男妇老幼三千余人投诚。傅部放火烧毁清真寺及拱北道堂,回民大部逃往河州、洮州、西宁、新疆,余众被左宗棠迁移到洮西,原穆扶提在洮东的道堂、拱北、亦迁于康乐的封台堡,马云从此长期隐姓埋名于民间。逝世后葬西拱北(今康乐县)。
  郑思合
  锦衣卫侍官
  郑思合(1854—1937年),尧甸(今临洮县窑店镇)人。其先安徽荥阳人,成年从军后,光绪年间经严格选拔入锦衣卫。为士官职同七品,且皇授检举不法地方官员,直接上奏朝廷的权利。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攻陷北京,烧杀抢掠。思合随光绪帝,慈禧太后出逃,因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至西安时离队返乡,以耕读为业。思合有三子五女。多诚实勤俭,思合治家甚严。次子好赌,屡教不改。夫妇决计严厉惩罚。一次二子参赌回来,郑思合一见即操长矛,妻持马刀,冲出堂屋。其子见势不妙,便爬上灶房侧墙木梯,双脚还未至屋顶,思合便举矛刺中次子脚根。其子拖着流血的脚,在大雪天往三姐家躲避。月余不敢回家。郑思合最喜欢三女。思合三女便强拉着二弟返家,连哭带嚷,终于使二弟免受皮肉之苦。二弟也从此改过自新。
  郑思合持家勤俭,教子以严,且友爱乡邻,一生扶危济困,凡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若遇困难,皆慷慨解囊,给予救助,乡民称为“郑善人”,其妻任氏亦人称“善奶奶” 。
  思合还约同三十铺高明山,姚家河刘兆清共同出资,于民国初期创建了东三十里铺小学,为发展地方教育做出了贡献。
  李根忠
  轻财好义“大善人”
  李根忠,今临洮县八里铺镇人。因轻财好义、舍千金而不惜,人称“李善人”。根忠一生以马车拉运为业。常为官府雇用,运输军需粮响,因同治时引发回汉民族纠纷,战乱数载,使民不聊生。光绪已亥年,巩昌府需运粮赈灾。便挨户派丁。根忠深知百姓经战乱之苦,生活艰难,若挨户派丁,必为难百姓,影响生产。便与乡民商议,出车百乘,代百姓运送。以故百姓不为其扰。他又从巩昌贩来杂粮十余石,散济给乡里过于贫困的农户。还捐资修建了阿干镇、宁远、庆坪、赵家垠等处桥梁。并出资补修数处断毁道路。在兰州白马关、庆坪桥畔修建官栈两处,将出租银作为维修桥梁道路的经费。狄道州张若金将其事绩呈报上司,上司以为根忠所作,乃仁义之举。于是总督宪崧便赏根忠五品顶戴,并亲书 “乐善可风,德风至宝;为善可维,济贫扶困”匾,以彰其功德,光耀门户”。
  潘清溪
  清代诗人
  潘清溪,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清代贡生,家贫而嗜诗。吴镇谓:“潘子所集,兴趣则云蒸霞蔚,属对则玉戛金春,气韵联络,无迹可寻。”著有《敦古集句》行世。
  李华春
  诗人
  李华春,字实之,号坦庵,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中举人,历任陕西清涧县训导,升富平县教谕。善诗,曾与吴镇、张逢壬、张竹斋联创诗社。吴镇称其诗:“和平安雅,如其为人,写景据情,悉脱凡正”。著有《坦庵诗草》、《训蒙草》。
  张竹斋
  诗人
  张竹斋,名佚,以字行,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少而颖敏,博极群书,有诗名。吴镇谓其诗:“各体略备,镂金错彩,对待天然,而陶写性情,不因辞掩。”著有《竹斋集句诗草》。其子张若星,字雪崖,工诗,尤善书法,父子皆名重一时。七十余岁卒。
  吴锭
  医师兼诗人
  吴锭,字握之,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精医而善诗。吴镇评其诗:“颇略有法,脉络分明,精神团结,虽寓言仙释,而句挟刀圭,时露自谑之趣。”著有《草舍吟》、《唐耳山堂诗草》、《梅齐律古》传世。
  文国干
  著名诗人
  文国干,字贤若,号固斋,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乾隆时庠生,有诗名。杨芳灿称其诗:“天机澄淡,着墨萧疏,如对秋山,令人尘襟顿豁。”著有《竹屿诗草》一卷、《文稿》一卷。
  康希正
  诗人
  康希正,字有中,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乾隆时诸生,吴镇门下高足,甚有诗名。杨芳灿称其诗:“铿铿振金玉,句句欲飞鸣。”著有《蚓斋诗草》。
  吴承福
  著名诗人
  吴承福,字绥之,号颐园,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监生,中年时双目失明,而未尽其业。工于诗,杨芳灿称其:“才清富有格调,清雄擘锦分题,埙篪竞响,令人健羡无已。”辽州王光晟谓其诗:“清若兰雪,爽如松风。”著有《桧亭诗草》。
  武安邦
  诗人
  武安邦,字槃若,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举人,未仕而卒。杨芳灿称其诗:“有清刚之气,苍秀之骨,可以起疲茶,而药肤痛。”著有《海峰诗草》。
  吴承禧
  诗人
  吴承禧,字太鸿,号小松,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道光时岁贡生,有文名。钱塘袁枚称其诗:“清新俊逸,雅有唐音。”武威张翙亦称其诗:“琢句秀润,气格亦高。”著有 《见山楼诗草》二卷。
  陆芝田
  诗人
  陆芝田,字秀三,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少孤家贫,曾从梁溪诗人杨芳灿学诗,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举人,赴京会试为国史、会典两馆誊录,后授陕西蒲城县教谕。通天文,长于诗文,才气横溢,通渭牛树梅称其曰:“每一命笔,辄有万斛源泉,不择地涌出之势。”著有 《梨花吟馆诗文集》、《孙子兵书注》。
  张廷选
  翰林院编修
  张廷选,字子青,号午桥,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十五年(1835年)中殿试二甲五名进士,入翰林,官至翰林院编修。后以亲老归乡,曾主讲省垣兰山书院,学者称为“午桥先生” 。著有《北国文集》。
  魏椿
  湟中县教谕
  魏椿,字寿卿,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咸丰时岁贡生,历官平番县训导,升湟中县教谕。曾主讲洮阳、超然两书院。善书法,尤工于诗。享年九十五岁。著有《湟中、兰山、枝阳、洮阳杂吟》、《述怀堂试贴诗》、《对联巨观》,均行世。
  李景豫
  诗人、画家、书法家
  李景豫,字榕石,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县)人,约生活于咸丰至光绪年间,曾祖李苞,曾任四川剑州知州,著有《敏斋诗草》、《敏斋诗话》等。父亲李玉台,曾任四川候补知府。景豫生活在诗书仕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于同治癸酉(1873年)拔贡,朝考二等,以直隶州判分发陕西试用。他博学工诗,然身后著作大都佚散。谭嗣同与景豫情甚厚,极推重他的诗,嗣同把自己见到的十题十一首诗及一些残章断句,附录于《石菊庐笔识》中(见《潭嗣同录》)。临洮学者张维,辑有《李榕石诗抄》一卷(未刊行)。
  景豫工书法,擅绘画,人称“诗、书、画三绝” 。其诗作、书画临洮民间多有珍藏者。
  景豫的诗传于今世者,实属吉光片羽、凤毛麟角。从内容上看,有怀友赠朋的、有登临吊古的,也有歌咏山水风光的。
  在怀古诗中,吊古凭今,借古讽今,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抒发个人感情。题材广泛,评价历史人物爱憎分明。如《候马亭》诗,就是讽刺汉武帝刘彻的。史载武帝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派李广利征讨大宛,攻破贰师城,只是为了得到汗血马供其抚玩。诗人慨叹道:“可惜千金汗血功,只供一日皮毛相。”诗结尾处,诗人联想晚清时沙俄帝国主义觊觎我新疆领土的现实,衷心地告诫:“寄语西征诸将士,匈奴未灭且忘家。”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艮岳》直指宋徽宗赵佶。鞭斥其荒淫无耻,对内任用蔡京、朱劢、王黼、李彦及宦官童贯、梁师成等六贼,搜刮百姓,大兴花石纲,修建艮岳,供其淫乐;对外向金人岁输金帛,屈膝求和。诗人以短短四句,对其罪恶作为和无耻行径,作了高度的概括:
  花石自南来,金缯向北去。
  十年媪相功,一纸老僧论。
   这首诗也暗寓对慈禧太后宠李莲英,穷奢极欲和丧权辱国的讽刺。借古讽今,意在言外,含而不露。
   李景豫的诗,写得最形象、最感人的是赞美祖国山川险峻壮丽的山水诗,为清人诗作中,堪称上品。如 《栈道杂诗》二首:
   一峰瘦削欲飞空,
  一峰倚侧如醉翁,
  两峰白云断还合,
  并作一峰峰正中。
   画眉关前石径微,
  篱笆一带通荆扉。
  夕阳鸟雀生牛背,
  牧童眠熟犹未归。
  李景豫的诗,吸收了王右丞、孟襄阳的清幽,李太白、岑嘉州的豪放,在构思上又学习李贺的奇巧,但绝无生吞活剥、剽窃模拟的痕迹,而是清新流畅,浑然天成,富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景豫为诗,用典则天衣无缝,对仗则工稳贴切,音节铿锵嘹亮,用字准确凝炼。
  马绍融
  诗人
  马绍融,字绳武,回族,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喜吟诗,通绘画,经常与洮阳诗社士志们联咏唱和。吴镇谓其为“市隐”。其诗“甚工,即闲情逸韵,潇洒出尘。”著有 《偷闲吟》一卷,传世。
  张明远
  四川候铨县知县
  张明远,字致堂,清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人,曾任四川侯铨县知县。有文誉,著有《清节堂论文学集》一卷,《鹤云山房诗文集》二卷,《家书》两卷,《华阳忆旧录》一卷,《燕晋行记》一卷,《熙州故事》一卷,《临洮张氏世谱》四卷。
  李道真
  戏剧家
  李道真,清兰州狄道州(今临洮)人。博览史书,设馆课生,酷爱戏剧,善填词作曲。改编秦腔剧本有《断桥》、《岳爷拜门》、《五丈原》、《六出祁山》等十余种,著有《道真曲存》一册。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上册)是继新编《临洮县志》、《临洮史话》后的又一部文史瑰宝。临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书的编纂工作责成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县委宣传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组织通晓地方史志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郑鸿云、宿永智等同志广泛查阅史料,精心筛选人物,潜心编著书稿,可以说是九易其稿、以至大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东阳
相关人物
刘健
相关人物
谢迁
相关人物
李自成
相关人物
张献忠
相关人物
杨继盛
相关人物
潘光祖
相关人物
张万纪
相关人物
沈武章
相关人物
雍焯
相关人物
刘杰
相关人物
何贤
相关人物
刘源
相关人物
高良弼
相关人物
石崇徳
相关人物
刘朝麒
相关人物
师福
相关人物
师温
相关人物
师良
相关人物
师恭
相关人物
师俭
相关人物
师让
相关人物
杨行恕
相关人物
马守贞
相关人物
岳大舟
相关人物
岳飞
相关人物
岳镇邦
相关人物
岳超龙
相关人物
岳钟琪
相关人物
岳浚
相关人物
岳宗
相关人物
张晋
相关人物
张谦
相关人物
吴镇
相关人物
杨沛霖
相关人物
何建威
相关人物
董福祥
相关人物
李苞
相关人物
赵琦
相关人物
赵安
相关人物
王骥
相关人物
任礼
相关人物
蒋贵
相关人物
赵英
相关人物
赵铉
相关人物
周化凤
相关人物
王朝海
相关人物
张宪载
相关人物
张玉
相关人物
张珏轩
相关人物
王元英
相关人物
王羲之
相关人物
王献之
相关人物
李维则
相关人物
吴松崖
相关人物
陆孟容
相关人物
宋铭
相关人物
马云
相关人物
赖文光
相关人物
张葆龄
相关人物
郑思合
相关人物
李根忠
相关人物
潘清溪
相关人物
李华春
相关人物
吴镇
相关人物
张逢壬
相关人物
张竹斋
相关人物
吴锭
相关人物
康希正
相关人物
吴承福
相关人物
蔡京
相关人物
朱劢
相关人物
王黼
相关人物
李彦
相关人物
童贯
相关人物
梁师成
相关人物
李莲英
相关人物
王右丞
相关人物
孟襄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
临洮府狄道县
相关地名
山西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
庐州
相关地名
新疆喀什
相关地名
西宁
相关地名
宁河
相关地名
宁定
相关地名
河州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宁夏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丽江
相关地名
四川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湖南
相关地名
新跨
相关地名
河州
相关地名
兰州府狄道州
相关地名
云南永顺
相关地名
成都
相关地名
安徽荥阳
相关地名
阿干镇
相关地名
宁远
相关地名
庆坪
相关地名
赵家垠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中州使余集》
相关作品
《麓原文集》
相关作品
《内台奏稿》
相关作品
《孝子传》
相关作品
《洮阳八景诗》
相关作品
《周礼注》
相关作品
《尔雅注》
相关作品
《孝经注》
相关作品
《家书》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