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郡王、右金吾大将军李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281
颗粒名称: 西平郡王、右金吾大将军李晟
分类号: K820.4
页数: 6
页码: 91—96
摘要: 李晟(729-793年),字良器,陇西狄道人。
关键词: 人物传略 临洮县 李晟

内容

李晟(729-793年),字良器,陇西狄道人。父西平郡王李钦,唐左金吾大将军(今临洮洮阳镇车刘家有钦王湾。此地的"上王坟"、“下王坟”为李晟父母之墓地。李钦王神道碑五八年被毁)。
  晟幼孤,奉父母。身高六尺,年十八往侍河西王忠嗣,随忠嗣击吐蕃。悍酋登城,杀伤许多守军。晟挟一箭射杀匪首,三军为之欢呼。忠嗣称赞他为“万人敌。”后凤翔节度使①高昇、召入帐中为将,于高当山击退叛羌,又在罕山击破连狂羌。累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广德初(763年)讨党项有功,授特进,太常卿。
  大历初(766年),李抱玉以晟为右军将。吐蕃进犯灵州,抱玉给他五千兵,让他去破敌。晟说:"以数量(兵员)则不足,以谋则兵太多。”于是仅带一千军士,从大震关前往临洮,在定秦堡活捉敌帅慕容谷钟,解了灵州之围。晟因功迁开府仪同三司。以右金吾大将军任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
  德宗始立(780年),吐蕃侵犯剑南,蜀地大为惊恐。得宗召晟率神策兵救援崔宁。晟军过漏天,拔飞越等三座城池,又断绝大渡河交通,杀敌千余,残敌败逃而去。
  建中二年(781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自称魏王,反叛朝廷。晟以神策为先锋,与河东马燧、昭义李抱真合兵镇压,田悦大败,晟以功加官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魏府左司马。
  朱泚居京师,自称大秦皇帝,改国号为汉,大杀在长安的唐宗室,德宗避难于奉天。李晟将兵勤王,进驻渭北,在东渭桥修筑营垒。晟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朱泚围攻奉天月余,城中资粮俱尽。朔方李怀光以兵五万入援,与李晟合兵,并派人入城奏德宗。德宗大喜,城中兵民因之欢声雷动。奉天之围解除后,怀光因皇上未以特殊礼节见他,遂生反心。皇上命怀光直引军屯驻便桥,与李晟约期乘胜共取长安。然怀光兵屯咸阳已八旬,德宗数次促战,怀光以寻找战机为由,终不出兵,而且阴通朱泚。晟屡奏,以为怀光反状已明,恐一旦有变,为怀光所并,请旨移兵东渭桥。德宗依了他。怀光遣部将赵升鸾入奉天,浑戚闻知,急请皇上入梁州,德宗对浑瑊说:“渭桥在叛贼腹地,晟军孤立无援,能取胜吗?"瑊回答说:"晟秉义挺忠……必能破贼。"德宗心才稍安,并口诏进晟为尚书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晟拜跪受命,对部将说:"长安宗庙所在,天下根本,晟若行,谁当灭贼者?"于是晟加紧实施克服京城之计。此时,怀光、朱泚联兵,声势甚盛。皇帝避贼南行,人心惶惶。晟以孤军处于二强寇之间,内无资粮,外无援兵,只是以忠义感激将士,而士皆受命,锐气不减。
  当时,李晟家属及神策军家属皆在长安,朱泄善待他们。军中有人言及家属者,晟泣曰:"天子何在,敢言家属乎?”朱泚派晟的亲信以家书告晟“公家属无恙”。晟怒极叱责:“你敢做贼的奸细?"言毕杀了他。此时,时已盛夏,军士还穿着冬衣。晟能与下同甘苦,将士终无叛意。浑瑊帅各军屯奉天,与李晟东西呼应。晟巡逻兵捉得姚令言(崔宣的间谍),晟命解绑,又给他吃。之后,打发他回去。要他代为谢令言等,“要他们务必忠于朱泚。”间谍回复朱泚。晟引军叩都门时,贼兵因之不敢出城。第二天,诸将商议攻城计谋,提出先拔外城,然后清宫。晟曰:"外城有里门之隘……非计也。贼重兵精甲聚苑中,若径取苑中,则欲走之不及。"众将称善。于是自东渭桥移兵光寨门,逼近都城。而贼将张庭之、李希倩求战,晟对众将说:“贼不出,是吾忧也。今乃冒死来,天诱之矣。"于是命吴铣等纵兵击贼。贼攻华师,情势危急,精骑弛救,大破贼军,乘胜入光泰门。贼兵死伤无数,残贼逃往白华。贼军大哭,终夜不息。第二日,与贼再战,有的将领提出等西师来再战。晟说:“贼既败,则应乘胜歼之,若待西师,即容贼喘息、,与我不利。"于是晟率全军至光泰门,派骑步兵抵苑北,拔敌寨栅,大军分道进城,雷噪震地。贼兵殊死顽抗。叛贼伏兵千骑,从官军背后杀来。晟以百骑迎击,左右大呼"相公(晟)来矣! "贼兵闻李晟名,惊恐溃逃,泚率残兵万人向西逃走,晟命田子奇追歼,余贼悉数投降。京城终于收复。
  捷报传到梁州,德宗感动,泪曰:"天生晟为社稷万人。"遂拜晟为司徒兼中书令。德宗回京后对晟赏赐甚重。并亲自撰写记功碑文,让皇太子书写后,刻立于东渭桥,以昭示后人。
  后,应李晟请求,帝乃拜晟为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以图惩罚叛将,进而收复陇右失地。德宗还特封晟为西平郡王。晟至凤翔,便杀了王斌等十余叛将。
  晟至泾州,又将奸贼叛吏悉数诛除,并上表请右龙武将李观为泾原节度使。晟常言:“河、陇之险,非吐蕃能取之,皆将臣懒贪……自弃之耳。”晟怀收复河、陇之志。
  吐蕃主尚结赞善用计,为离间唐名将李晟、马燧、浑城的关系,大肆兴兵,越过陇、歧。晟选兵三千,使王泌在泾阳设伏,击其中军。尚结赞几乎被俘。晟又派兵拔除吐蕃摧沙堡。尚结赞只好向唐王朝求和。李晟说:“戎狄不讲信义,不如击之。”然天子厌战,又怕将臣生事。加之新任宰相张延赏与晟有隙,故密言晟不可久持兵权。德宗也为其言所迷惑。贞元三年(787年),德宗以晟进拜太尉兼中书令。
  第二年(788年),德宗下诏为李晟立五庙,它日,又下诏表彰李晟功勋,将李晟比作中宗时的桓彦范,玄宗时的刘幽求,肃宗时的郭子仪,并让皇太子抄写诏书赐李晟。
  贞元七年,因临洮尚未收复,晟请附贯于万年,德宗答应了李晟的请求。九年(793年),李晟病逝,时年六十七岁。德宗闻之,流泪令百官往晟府第吊唁。到敛棺送葬时,德宗亲笔撰诏。并在灵柩前发誓保留晟后世继嗣的权利。并册赠晟为太师,谥曰忠武。又亲往为晟送行。又遣官在灵车前宣诏,百官拜哭于道。
  宪宗即位,又下诏以晟家族为
  李晟宗正属籍,将晟灵位供于德宗庙廷。僖宗即位后往蜀中狩猎,让仓部员外郎袁皓采访李晟功烈,撰为《兴元圣功录》,遍赐诸将,以李晟为将吏楷模。
  晟有十五子,其中有名望的是愿、宪、愬、听四子。
  愿少年谦谨,元和初,领夏、绥、银、宥节度使,政简而严,境内肃然。后调任武宁军节度使,讨伐邓、青,数有战功。后因久病,以李愬
  接替了他。愿官至刑部尚书,又迁升为检校尚书左仆射。但愿不善终,后贬为隋州刺史。调入京城后,任职左金吾卫大将军②。卒后,赠司徒。
  李宪与李愬在诸子中最为仁孝。宪喜儒学,以礼法自律。任卫州刺史时,以治理有方称颂于世。
  任绛州刺史时,当地有装神弄鬼者恐吓民众,扰乱治安,宪便将其诛杀。后调入京为宗正少卿。大和初,以江西观察使调任岭南节度使。
  宪为功勋之子,历任官职,政绩卓著。他善治律令,性情光明宽容。祥正大狱,救出无罪者数百人,后卒于官。
  《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碑文
  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特进,爵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
  士、上柱国、晋国公。臣裴度奉敕撰。
  朝散大夫、守尚书库部郎中,翰林侍书学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柳公权奉敕书并篆额。
  唯天赐成命于我唐,保兹国祚,生此人杰,则西平王李公其是乐?不然,何覆暴如风振槁叶,戴君若鳌山横流之中,一匡而定!
  公讳晟,字良器,其先陇西人,后徒京兆。曾祖嵩,皇岷州刺史。祖思恭,皇洮州刺史,赠幽州大都督。考钦,皇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使,赠太子太保。代有名迹,雄于西土。公幼好学,学不为人,及读吕、张、孙、吴之书,慨然有经邦济世之志。未弱冠游秦,凉间,元侯宿将见者,咸器异之。乾元初尝客武都,值首豪以缺守构乱,杀略平人。公与所从十数骑驰而射之,殪其为魁首,余党遂遁。寇所掳获,积如邱山,公一无所取,椎牛骊酒,享士而去,邦人咸服,具状以闻,特拜左清道,率饰以京紫,将朝京师,自献方略,属裔夷纷挠,有士争贤,河、陇将帅,相继表用。历二府右取,所至常以才谋,为其委重。累迁至光禄太常卿、阶爵在第一品,泾摩四镇、北庭节度都知兵马便,悬识虏态,周知地形,应变不穷,有夺有待,骥骤庭而墓展,云出岫而斯飞。代宗征以左金吾卫将军,为神策兵马使。属羌蛮犯蜀,朝延济师,命公督禁旅,绝栈道而往救焉。公衔枚过险,出贼不易,连下坚壁,遂诛首恶。还,授检校太子宾客,且复旧职。
  建中二年,田悦以魏叛,德宗极意致讨,悉起徂征,以公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加御史中丞,与河东、河南等道诸军合击。公济河而行,能以众正。及破洹水阵,解临洛围,轹魏属城、抵燕通邑,其摧锋挫锐,皆先群帅而实力焉。遥拜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厥功未成,闻贼泚骑逆,皇居失守,西向痛哭,载驰载驱,行及代北,授检校工部尚书,充神策行营节度。公提孤军,募散卒,拊循训励,以达行在。值怀光中叛,大驾再迁,加检校右仆射,余如故,寻转左仆射,同平章事,兼京兆尹神策军、京畿鄜坊节度观察使、管内及商、华等州副元帅。公固守渭城,决平秦垒。调食制用,先发我私;捐甘攻苦,皆自我私;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勇夫义士感而使之,蔑不济矣!
  时自雍而东,延于汝洛,震于河、汴、所在征镇,乱掠相从。公介巨盗之间,使声援断绝,立成师之法,致号令严肃;搜捕十旬,指挥一举。乘墉壑而通轨道,磔梟獍以清宫禁。俾九市三条,无辍肆之惊,无秋毫之犯。羽书速告,銮辂爰归。廓氛祲为祥光,掳忧愤为喜气。诗曰:"允以君子,展也大成。"斯之谓欤!考古视今,论功称忠者多矣。若至危而安,至难而易,卓荤跨迈,如公莫侍。拜司徒兼中书令。俄以凶孽未宁,边防拢警,岐下任重,乃以本官兼风翔尹、凤翔陇右节度观察使,及四镇、北庭、泾源等州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加食邑实封至一千五百户。
  公名慑戎王、政和藩部,始至而生植,少安而训齐,逮四载,赋与十倍其初。会课入辅,拜太尉中书如故。人或谓公:"勋望已高,宠渥已极,宜从容颐养,稍稍逊辟。公曰:不然。人臣外则尽力,内则尽心。若止偷荣,孰为且哲?”故每承帷幄之间,则言咈无隐,理夺不回。大指以东夏可平,西陲可复。或已行而事终不显,或未用而知遽不遗,以贞元九年八月四日薨于位。春秋六十七。德宗抚几哭于别次。自都邑达关畿,无士庶,无老幼,皆发哀相吊。则曩时安人戢兵之德,可谓浃于元元之骨髓矣!
  册赠太师,赙赗加等,以其年十二月十六日葬于高陵县奉政原,郑国夫人杜氏祔焉。自捐寝至安宅,皆上所办户。中责以覆,万情所奉,如不及焉。呜呼!以公之靖难扶倾,不言所利,虽存殁极位,始终殊礼,而天意若日,其福享未至,故迤延于后:有子曰愿故检校司空,河中节度等史,赠司徒,五列雄镇,三为上公。
  曰聪故光禄寺主簿
  曰总故太子中允,赠兵部郎中
  曰慈左神武大将军,赠洪州都督
  曰恕故光禄卿,赠右散骑常侍
  曰凭故右武卫大将军
  曰宪检校左散骑常侍,岭南观察等使,进因贵胄,达以善政。
  曰愬故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尉,克广前修,仍执丑虏。
  曰懿故渭南尉
  曰听检校司徒,义成军节度使,统戎按俗,是以似之。
  曰惎右羽林将军
  曰殷岚州剌史,并地势吏用,兼而有焉。
  奥太和元年秋七月,听拜疏上言:以公之徽烈则御制碑文于谓川矣,以公之凤度诏命图形于云台矣!惟大其丘山,郁彼松槚,望有祁山之象,拜无觇首之碑,将刊贞石,式表幽隧。乃命臣度称代言诗。其词
  建中季年,大盗忽焉。
  皇与避狄,狩于梁川。
  顾谓太师,汝才汝略。
  将威致讨,必殄寇虐。
  太师泣奉,捐躯誓众。
  度其成城,可以利用。
  赫矣铺敦,传于牖垣。
  手搏足踦,如冲如援。
  一鼓而破,一扉而奔。
  扫清宫闱,扫荡妖昏。
  我师莅止,我令行矣。
  都人不知,已事方喜。
  飞章告庆,饬驾言旋。
  鸠烈耀古,欢声动天。
  车服之锡,河山之势。
  九命而俯,一心若厉。
  俾候于岐,阜安边陲,
  藩政既成,兖职悠宜。
  兵将帝赍,矢言诡词。
  我后嘉献,我躬何为?
  道直气和,劳谦终吉。
  福履所绥,未至万一。
  上天不惠,厚穸遄归。
  垂裕流光,用延恩晖。
  翼子肥家,将坛台席。
  继力奇功,代传休绩
  。听于伯仲,永怀高踪。
  请于朝廷,表是邱封。
  帝曰孝哉,胡可不从?
  宣我祖之丕业,尔父之嘉庸。
  诏作铭,以观亿龄。
  太和三年岁次乙酉四月庚戌朔六曰乙卯建。

附注

①节度使:唐初设总管,后改都督,总揽数州军事,公元710年改称节度使,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本身兼任所在之州的刺史。辖境大小不一,有十数州者,也有二、三州者,凡节度使新辖地区多兼军号,如泽、路为昭义军,陇右道有神策军。 ②左金吾卫大将军:唐设十六卫,负责中央机关的保卫工作,每卫设左右将军各一人。金吾卫,负责京城的昼夜巡逻、警戒任务。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上册)是继新编《临洮县志》、《临洮史话》后的又一部文史瑰宝。临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书的编纂工作责成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县委宣传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组织通晓地方史志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郑鸿云、宿永智等同志广泛查阅史料,精心筛选人物,潜心编著书稿,可以说是九易其稿、以至大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晟
相关人物
李抱玉
相关人物
王忠嗣
相关人物
李怀光
相关人物
张庭之
相关人物
李希倩
相关人物
吴铣
相关人物
桓彦范
相关人物
刘幽求
相关人物
郭子仪
相关人物
李愬
相关人物
裴度
相关人物
田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
凤翔
相关地名
灵州
相关地名
泾州
相关地名
江西
相关地名
卫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