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骠骑大将军李琰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218
颗粒名称: 侍中、骠骑大将军李琰之
分类号: K820.35
页数: 2
页码: 40—41
摘要: 李琰之(?—533年),字景珍,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堂弟。
关键词: 人物传略 临洮县 李琰之

内容

李琰之(?—533年),字景珍,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堂弟。早有盛名,时人称为神童。琰之伯父中书令李冲,以为有奇才,常对家人说:“兴吾宗者,岂此儿乎?"以故爱同已子,经常资以所需。
  弱冠举为秀才,琰之不去。曾游河内北山,便生隐居之心。恰好这时为彭城王元勰看重,辟为行台参军。不久又为侍中李彪启奏,拜为著作郎,修撰国史。后又拜国子博士①、领尚书仪曹郎中②,再转任中书侍郎③、司农少卿④、黄门郎⑤。后又升任国子祭酒⑥、再转任秘书监⑦、兼五兵尚书⑧、迁太常卿⑨,成为北魏重臣。
  孝庄初(528年),太尉元天穆讨伐叛贼葛荣,便以琰之兼御史中尉⑩,为北道军司⑪。班师后,拜征东将军,仍兼太常卿。后出京任卫将军、荆州刺史,不久又兼任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⑫。之后又加授散骑常侍。琰之虽素以儒学为业,然每与人言,便说“吾家世将种"自称仍有关西风气。荆州任职后,特好射猎。以示威气。叛臣尔朱兆入据洛阳,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乃庄帝外戚、诬蔑琰之曾劝他投奔萧衍、偷袭州城。于是将琰之囚禁起来,擅自执掌州事。后来荆州百姓杀了修延,又拥推琰之管理州务。孝武初(532年)征拜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永熙二年(533年)卒,谥号文简。
  琰之少年机敏、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朝廷有疑难问题,大多要请教琰之。
  琰之每休闲之际,常闭门读书,不交人事。他曾告诉人说:"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若见奇闻趣事,定要孜孜以求,深入探究。此心之所愿,常欲罢不能。”又说:"不为功名劳七尺之躯,此乃天性……。"安丰王元延明博闻多识,每遇疑难之处,常往琰之处请教。且自以为不及琰之。琰之之才学、人品皆可赞可叹。
  琰之有二子:李纲、李惠,并从孝武帝入关。

附注

①国子博士:国子学的教授。弟子称国子学生。 ②尚书仪曹:仪曹,尚书省主管礼仪的部门。 ③中书侍郎:中书省副长官。 ④司农少卿:司,主管,主管农业的长官称司农卿,副手称司农少卿。 ⑤黄门郎:供事于官门之内的郎官。 ⑥国子祭酒:国子监长官名,掌国家儒学训导之政令。 ⑦秘书监:魏初设秘书室监,掌传宣诏命。 ⑧五兵尚书:五兵,中兵、外兵、骑兵、都兵、别兵。尚书,长官。 ⑨太常卿:太常寺长官,掌国家礼乐、郊祭、庙祝等事。 ⑩御史中尉:武职,御史大夫属官,掌京师治安。 ⑪北道军司:司,主持、掌管的意思,此处为长官。北道军司,即北道军队的长官、统率。 ⑫尚书左仆射:东汉时为尚书令的副手,汉末设左、右仆射,魏晋以后,仆射与令同居宰相之任。为尚书省最高长官。 ⑬大行台:东晋以后,中央官称台官,中央军称台军,因此,大行政区代表中央的机构称"行台”。权位特重者掌行台,则称大行台。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上册)是继新编《临洮县志》、《临洮史话》后的又一部文史瑰宝。临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书的编纂工作责成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县委宣传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组织通晓地方史志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郑鸿云、宿永智等同志广泛查阅史料,精心筛选人物,潜心编著书稿,可以说是九易其稿、以至大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琰之
相关人物
李韶
相关人物
李冲
相关人物
李彪
相关人物
尔朱兆
相关人物
赵修延
相关人物
李纲
相关人物
李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
荆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