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174
颗粒名称: 序(二)
页数: 2

内容

中共临洮县委书记
  临洮县人民政府县长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洮河中下游的临洮,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处于西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置,远古时期,就产生了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大禹受“黑玉书于洮水上",这里留下了治水的胜迹;这里也是陇西李氏先祖的食邑地,哲学之父老子的“飞升地"。公元前384年,秦设狄道县,前279年,秦设陇西郡,郡治狄道;至唐以前,这里几乎是郡治所在,宋以后,这里均为州府所在地。
  临洮位于黄土高原西部与青藏高原接壤地,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和唐蕃古道重镇。汉民族和少数民族长期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发展。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都在这片土壤上,勃兴传播,交汇发展。这里又是秦长城起首地。西部军事战略要地。李仲翔家族墓群、哥舒翰纪功碑以及太子寺、皇后墓、姜维墩、吕布城、董卓府、廖化堡……都在讲述着许多血与火的故事。边塞劲歌的余音至今萦绕在人们的耳际。
  地灵育人杰、人杰而地灵。洮河孕育了临洮儿女,优秀的临洮儿女推动了历史文明的进程。历史上,临洮涌现出了一大批帝王将相、刺吏太守、仁人志士,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洮突出的贡献,也有一代枭雄给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创伤。临洮(古狄道),魏晋时临洮曾为中
  华十三姓郡望,排名全国七大郡望之四。大唐时,号为“天下李氏第一郡望”,李氏、牛氏、辛氏等望族,代为著姓,英才辈出。自春秋至今,这里政治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及改革家层出不穷。李唐皇族开辟了几千年未有的鼎盛时代,为中国古代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为历史人物秉笔立传,编纂《临洮人物传略》(以下简称《传略》)(上册),目的在于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以历史人物的崇高情操、光辉业绩和功过是非为借鉴,激励后人树立远大志向,争做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不懈的奋斗。
  《传略》(上册)收录了临洮2500多年来的知名人物400多人,单独立传者211人。本书内容丰富,体载严谨,文字洮练,措词准确。既具有史书的客观性、真实性,又具有志书的简洁性,高雅性。翻阅本书,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籍人”都会倍感亲切,油然而生故里之情。
  《临洮人物传略》(上册)是继新编《临洮县志》、《临洮史话》后的又一部文史瑰宝。临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书的编纂工作责成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县委宣传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组织通晓地方史志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郑鸿云、宿永智等同志广泛查阅史料,精心筛选人物,潜心编著书稿,可以说是九易其稿、以至大成。编著人员也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明史以鉴今。编纂此书,目的在于彰显临洮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所做出的贡献。本书极具存史、资政、育人之价值,它对于激励我们润德明志,热爱祖国、建设临洮,促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团结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为"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临洮努力奋斗。
  是为序。
  2008年4月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上册)是继新编《临洮县志》、《临洮史话》后的又一部文史瑰宝。临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书的编纂工作责成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县委宣传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组织通晓地方史志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郑鸿云、宿永智等同志广泛查阅史料,精心筛选人物,潜心编著书稿,可以说是九易其稿、以至大成。

阅读

相关人物

祁必昌
责任者
张懿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