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临洮牡丹文化的地域特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牡丹》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147
颗粒名称: 5.1临洮牡丹文化的地域特色
分类号: Q949.746.5
页数: 1
页码: 54-54
摘要: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这一带广为分布的牡丹花始终伴随着先民们行进的脚步,并在其创造的文化载体(彩陶)中试图加以反映,这应是最早最原始的牡丹文化。
关键词: 牡丹 牡丹文化

内容

图5-1寺洼文化遗存彩陶碎片(左)文字彩陶(右)
  图5-2清乾隆年间临洮李东阳老宅牡丹照壁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这一带广为分布的牡丹花始终伴随着先民们行进的脚步,并在其创造的文化载体(彩陶)中试图加以反映,这应是最早最原始的牡丹文化。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在寺洼文化时期,他们已创造并运用文字(和殷墟甲骨文同一历史时期),它对破解历史的作用另当别论。仅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先民们接触野生牡丹的过程中,已有可能认识了它。因为当时,他们不仅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而且产生了高超的审美意识(图5-1)。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促成了古人的移植栽培和应用。从此,牡丹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牡丹,走进了先民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融入生活、步入艺术殿堂,和当地的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临洮一带极富地域特色的牡丹文化。
  牡丹文化,简要地说,就是与牡丹有关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一部临洮牡丹应用栽培的历史就是临洮牡丹文化发展史。临洮及其周边地区不断出土的历代牡丹文物,反映了这一带近两千年来先民们与牡丹的密切联系(见第一章)。近几百年来,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当中,临洮选育了几百个特色鲜明的紫斑牡丹品种,这是与中原牡丹及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就赏牡丹、爱好牡丹的习俗而言,这一带数以万计的农家牡丹园,更是黄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极显地域文化特色。而当地广为流传的牡丹民歌一“花儿",更是牡丹文化地域特色的突出表现。
  牡丹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充分体现了牡丹各方面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或者说人文内涵。在人们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牡丹的美丽是富贵的象征,寓意着幸福吉祥,而这种内涵正蕴含着西北乃至全国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理想与追求。牡丹丰富的人文内涵,还存在于它与生俱来的天然品格之中,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和尊崇的美德。像紫斑牡丹既能在高山丛林之间,荒僻山野中生存,也能在丰饶沃土中生长;既能耐受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也经得起优越环境中富贵荣华的考验。它不与百花争春,殿后而开,体现着谦和、包容与大度,正是中华泱泱大国风范的体现。牡丹还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它舍命不舍花,在黄土高原并不富饶的土地上能开出如此灿烂的花朵,更体现出一种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临洮及其周边地区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可爱的牡丹花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喜好,牡丹文化正体现着这种民族间的和谐共荣。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临洮城李东阳老宅,进大门后面对的照壁是一幅巨大的雕砖牡丹,壁高2.2米,两边对联"天泰地泰三阳泰,春和人和万事和” 正是对这种文化氛围的最好诠释(图5-2)。临洮城内,像这样的老宅四合院的雕梁画柱及家具摆设都少不了牡丹。

知识出处

临洮牡丹

《临洮牡丹》

出版者: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临洮牡丹》是由著名牡丹专家李嘉珏先生和临洮多年从事牡丹栽培与研究的康仲英先生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长期积累、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撰完成的,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以紫斑牡丹为中心,系统介绍了临洮牡丹的栽培历史、园艺品种、栽培技艺、主要特点、地域文化和发展前景。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