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独具地域特色的牡丹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牡丹》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146
颗粒名称: 第五章独具地域特色的牡丹文化
分类号: Q949.746.5
页数: 20
页码: 53-72
摘要: 牡丹文化,简要地说,就是与牡丹有关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临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部临洮牡丹应用栽培的历史就是临洮牡丹文化的发展史。
关键词: 牡丹 牡丹文化

内容

牡丹文化,简要地说,就是与牡丹有关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临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部临洮牡丹应用栽培的历史就是临洮牡丹文化的发展史。
  临洮牡丹文化是洮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绚丽多姿,而且独具地域特色。它充分反映,可爱的牡丹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喜好和精神财富。
  5.1临洮牡丹文化的地域特色
  图5-1寺洼文化遗存彩陶碎片(左)文字彩陶(右)
  图5-2清乾隆年间临洮李东阳老宅牡丹照壁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这一带广为分布的牡丹花始终伴随着先民们行进的脚步,并在其创造的文化载体(彩陶)中试图加以反映,这应是最早最原始的牡丹文化。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在寺洼文化时期,他们已创造并运用文字(和殷墟甲骨文同一历史时期),它对破解历史的作用另当别论。仅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先民们接触野生牡丹的过程中,已有可能认识了它。因为当时,他们不仅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而且产生了高超的审美意识(图5-1)。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促成了古人的移植栽培和应用。从此,牡丹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牡丹,走进了先民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融入生活、步入艺术殿堂,和当地的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临洮一带极富地域特色的牡丹文化。
  牡丹文化,简要地说,就是与牡丹有关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一部临洮牡丹应用栽培的历史就是临洮牡丹文化发展史。临洮及其周边地区不断出土的历代牡丹文物,反映了这一带近两千年来先民们与牡丹的密切联系(见第一章)。近几百年来,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当中,临洮选育了几百个特色鲜明的紫斑牡丹品种,这是与中原牡丹及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就赏牡丹、爱好牡丹的习俗而言,这一带数以万计的农家牡丹园,更是黄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极显地域文化特色。而当地广为流传的牡丹民歌一“花儿",更是牡丹文化地域特色的突出表现。
  牡丹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充分体现了牡丹各方面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或者说人文内涵。在人们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牡丹的美丽是富贵的象征,寓意着幸福吉祥,而这种内涵正蕴含着西北乃至全国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理想与追求。牡丹丰富的人文内涵,还存在于它与生俱来的天然品格之中,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和尊崇的美德。像紫斑牡丹既能在高山丛林之间,荒僻山野中生存,也能在丰饶沃土中生长;既能耐受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也经得起优越环境中富贵荣华的考验。它不与百花争春,殿后而开,体现着谦和、包容与大度,正是中华泱泱大国风范的体现。牡丹还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它舍命不舍花,在黄土高原并不富饶的土地上能开出如此灿烂的花朵,更体现出一种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临洮及其周边地区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可爱的牡丹花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喜好,牡丹文化正体现着这种民族间的和谐共荣。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临洮城李东阳老宅,进大门后面对的照壁是一幅巨大的雕砖牡丹,壁高2.2米,两边对联"天泰地泰三阳泰,春和人和万事和” 正是对这种文化氛围的最好诠释(图5-2)。临洮城内,像这样的老宅四合院的雕梁画柱及家具摆设都少不了牡丹。
  5.2牡丹与诗词绘画
  以描写牡丹为主的诗词和书画是牡丹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作品,抒发牡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抒发人们赏花的感受和愉悦心情;同时以花寓人,通过赞美牡丹的优秀品质,抒发作者的胸怀和人生价值取向。文以载道,道以化民。千百年来,随着时代的步伐,临洮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牡丹诗词、书画。
  唐代诗人牛峤是西汉陇西郡护羌校尉牛邯后裔、大唐宰相牛僧儒之孙,祖籍陇西狄道。他的《菩萨恋》词是目前发现最早临洮籍诗(词)人以牡丹花寓美人的词作。词日: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清代诗人吴镇一生写了许多颂扬家乡牡丹的诗篇。晚年在兰州受聘主讲兰山书院,一日应邀到骆家花园观赏牡丹。看到盛开的牡丹,他大为惊喜,赋诗道:
  枹罕花似小洛阳,金城得此岂寻常。
  但能醇酒千壶醉,安用雕栏八宝装。
  大帅雄风传北胜,美人国色在西方。
  竹间水际今犹昔,岂独声华重李唐。
  诗言志,花寓人。牡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但诗人浓墨重彩,着重描述的是西北牡丹花的气势、精神。"大帅雄风传北胜,美人国色在西方”。在这里,吴镇将牡丹人格化,牡丹凝重威威,气势浩然,具有不畏艰险,气吞山河,敢于战胜一切的气魄;同时她又是一位倾城倾国,集完美于一身的绝代佳人。诗人笔下的牡丹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浩气扶西倾”,"带刀夜夜行,牧马潜遁走”的边关大将军哥舒翰,看到了横刀立马,仰天长啸的无数边关将士。
  临洮的牡丹美,故乡临洮更美,在另一首诗中吴镇通过对牡丹的颂扬,吐露他对家乡眷恋之情:
  正是廉纤谷雨时,牡丹惊见两三枝。
  花如富贵来何晚,调继清平老不辞。
  折赠应愁书馆蝶,醉吟堪付酒家龟。
  故园佳种今存否,谁倩东风报我知。
  自注:余家牡丹颇擅洮阳之胜,今不见已五年矣。
  明末陇上著名诗人张晋对家乡牡丹也赋诗赞美:
  香在当时一捻中,宝栏曲护艳还浓。
  仙妆忽发倾城笑,国色遥分照殿红。
  娇晕乍酣春带雨,醉魂初散夜翻风。
  如今不说洛阳谱,太白新词满六宫。
  当代,颂扬临洮牡丹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当代著名诗人李季在《牡丹花开五月天》中写道:
  翻过青山七道梁,来到绿水洮河川。
  路边杨柳一条线,临洮县里好牡丹。
  诗人吴辰旭在七律《应邀放咏临洮牡丹》中满怀激情地写道:
  陇头风月美堪夸,洮水韵流十万家。
  最是牡丹惹望眼,更欣翰墨醉餐霞。
  紫斑点点出神意,金蕊丝丝放罄葩。
  自古声名播四海,今侔盛世喜香赊。
  于平的诗《临洮紫斑牡丹的故乡》,从悠悠的远古走来,钻进了我们的心窝:
  老子飞升,把氤氯紫气留在你的心窝,
  貂蝉钟情,用纤纤巧手装扮你的姿色;
  灿烂的马家窑哦,是文明的圣火,
  为你点燃神奇的紫光闪烁;
  巍巍的秦长城哦,像雕花的围墙,
  为你营造扎根的沃土院落。
  啊!临洮,紫斑牡丹的故乡,
  你是华夏文明千年延续的根脉;
  啊!临洮,紫斑牡丹的故乡,
  展现各族人民幸福多彩的生活。
  吴镇诗词,把富贵之冠戴在你的头额,
  乔羽牡丹,用历尽贫寒赞美你的品格;
  高高的马啣山哦,挡住寒流朔风,
  为你创造温馨的西域天国;
  奔腾的洮河水哦,育出神姿仙态,
  让你醉倒无数的文人墨客。
  啊!临洮,紫斑牡丹的故乡,
  你是洮河儿女世代相传的赞歌;
  啊!临洮,紫斑牡丹的故乡,
  你的国色天香永载华夏的史册。
  清同治年间松雪道人《富贵遐龄》
  民国年间陇上知名画家陈绍伯《牡丹雄鸡图》
  民国时期的画家冯廷佐《瓶插牡丹》
  画家张教三《大富贵益寿考》
  图5-3近现代书画家笔下的临洮牡丹
  诗画同宗,画家笔下对牡丹抒发的感情,更加具体生动,呼之欲出(图5-3A-D)。如陇上知名画家陈绍伯的花鸟四条屏之二--《牡丹雄鸡图》。
  清代同治年间松雪道人《富贵遐龄》牡丹画高3.46m、幅宽1.42m,巨幅画作反映牡丹的高大伟岸。
  陇上临洗籍画家张教三的牡丹画,用笔独特,突显紫斑牡丹的神韵、风姿。
  清末画家冯廷佐在他的画作题款中写道:"花是河州花,瓶是汝州瓷”,映射出临洮周边州县牡丹文化的深厚。
  图5-4当代临洮书画家笔下的紫斑牡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阎仲雄牡丹画当代,临洮牡丹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图5-4)。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阎仲雄上百幅牡丹水墨画(他家祖上的牡丹园有一百多年历史。他从小酷爱牡丹,现已67岁,年年花开季节他依然实地写生),令人仰慕。
  中国画画家张友和牡丹画
  山水画家潘瑞牡丹画
  书法家樊福牡丹诗书法选
  书法家苟惠迪牡丹诗书法选
  在这里应当特别推崇的是,生长在牡丹发祥地的两位农民画家。一位叫王志学(图5-5),他只初中文化程度,从未进过艺术院校,家乡的牡丹就是他的老师。读他的作品,我们似乎闻到了临洮牡丹特有的馨香,看到了临洮牡丹卓约的风姿。王志学2011年73岁,自称"赤脚癫叟”,种植牡丹40余年,确是怪才。种牡丹他是内行,用芍药根做砧木嫁接牡丹,在临洮数他最早;高枝吊包,他抢救保护了现在难得一见的'平顶绿'。栽培牡丹的同时,他坚持不懈地画牡丹画,作牡丹诗。由于身居临洮南乡山区,信息闭塞,种了数万株牡丹也未换来多少收入,生活并不富裕,曾对牡丹也失望过:“没处用的牡丹树,不及一筐糖萝卜(甜菜),一忙二紧掐几叶,煮熟当下充饥肠。”但钟情胜过失望,他从未停止过他的画作,他在自己一间低矮的陋屋创造了自己的“画牡丹要诀”,工笔画画家樊寿牡丹画他画了30米牡丹长卷,画了无数张紫斑牡丹水墨画,真实、生动、感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紫斑牡丹的秉性:不怕贫穷,不怕热潮冷讽,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他写对联日:"盆栽兰花径身短,院植牡丹根心长。"赋诗道:“牡丹诗人留佳句,天生丽质数第一。田家老王励牛力,培植国色百种余。逢壶仙子五彩颜,含羞娇容舞翠羽。拜月貂蝉三更半,姮娥召云遮面眉。"他持之以恒的精神感人至深。
  另一位叫豆生福,甘肃农民画研究会会员,今年63岁。他原籍临夏,自幼在临洮长大,自称“丹痴”,专画牡丹。作品着力表现紫斑牡丹的高贵典雅,颇获赞誉。
  图5-5王志学和他的牡丹
  王志学牡丹画
  豆生福牡丹画
  5.3牡丹民歌——花儿
  图5-6临洮花儿会上花儿歌手对唱花儿
  在中国民歌的汪洋大海中,与牡丹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临洮及其周边地区各族群众中广为流行的"花儿”。这种民歌在歌唱中因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而得名,因而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少年”。充满乡土气息的花儿,是老百姓心中流淌的歌,其声音高亢婉转,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它像千家万户的牡丹,千年流芳。1072年(熙宁五年)王韶开拓熙河后,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就有“蕃酋女子围绕汉官连袂踏歌”的字句。明代诗人高弘在《古鄯行》诗中也写道:“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满闻花儿断续长。”反映了当时民间盛行漫“花儿”的习俗。这种习俗保留至今,每年临洗及周边地区都举行花儿会。不论是洮岷花儿,还是河州花儿,以牡丹为题材的花儿十分流行,牡丹就是花儿词曲的魂魄。牡丹曲牌有《白牡丹令》《红牡丹令》《牡丹花下令》,更有长歌《十朵牡丹九朵开》《十二月采花》《十二月牡丹》等。牡丹花儿就像洮河之水滔滔东去,涛声绵延起伏(图5-6)。
  六月六的紫松山,青丝马夹白衬衫;
  阳伞打上扇子扇,把牡丹唱上一百天。
  花儿会场人山人海
  这是歌手们在唱牡丹,牡丹就是歌手心目中的美人。下面两首是写对爱情的追逐:
  镰刀要割沙柳呢,牡丹红着裂口呢。
  蜂采花心蜡有呢,东来西往蜂吼呢。
  看见牡丹都瞅呢,从哪一朵上下手呢!
  墙里牡丹墙外开,园里牡丹亲手栽。
  蜜蜂寻着牡丹来,一头扎到牡丹怀。
  甜滋滋地离不开,牡丹年年开不败。
  情人的思念之情是最难耐的,青年男女借牡丹花儿表达自己的缠绵情感:
  花花雀儿绿翅膀,落在了红牡丹树上。
  梦里花儿看咱来,一天里把人给想的。
  牡丹园里牡丹多,有话你给牡丹说。
  心上的话儿稀不多(很多),说到日头下山鸽回窝。
  下面的一首是表达对爱情的珍惜之情:
  大山后头山靠山,十二瓣叶叶儿的牡丹;
  我不怕王法铁绳拴,只怕我俩的情断。
  这首河州花儿,表达青年男女对买卖婚姻的抗争:
  千层(嘛)牡丹打鱼的网,绿叶子长给着树上;
  嫁人嘛(要)嫁个好心肠,甭看在钱财的份上。
  《十二月牡丹》是老百姓唱牡丹的代表作,是千百年来爱情花儿的艺术升华。读来真实动人、遐想联翩(见附录:《临洮牡丹花儿选》)。
  花儿本是情歌,随着历史的发展,花儿的题材也在与时俱进:
  十一腊月三九天,开红了反季节牡丹。
  “神舟六号”飞上天,给中国人撑了个体面。
  5.4牡丹与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内容相当丰富广泛,其中,吉祥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日常赏花活动中,在各种各样生活日用品以及建筑、家具、陶瓷、服饰、绣品等等装饰图案中常常出现牡丹花,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向往与追求。
  剪纸绣花
  剪纸牡丹和绣花牡丹是黄土高坡上产生的民间艺术。这里的剪纸绣花,往往是不识字的妇女吐露心声的手段。如果说花儿是随口唱出来的诗歌,那么剪纸便是她们在炕头上随手剪出来的"花儿”。一个是听的,一个则是看的,都发自内心,都反映生活、反映历史。如《瓶插牡丹》这幅朴实的窗花,反映插花艺术的悠久历史。《猫(耄)蝶(耋)福贵》,表达人们对福寿祥和生活的向往。特别让我们欣喜的是,妇女剪刀下的《凤凰戏牡丹》,也在着力表现花瓣基部变幻无穷的色斑。临洮剪纸艺术爱好者王令璋先生说:"小时候奶奶常教干女儿们剪窗花、绣花,早就对我感染。奶奶的熏样、花样子我还保存着。”他取出"传家之宝" 一一让我们看。是啊!源远流长的牡丹文化就这样传承发展,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图5-7)。
  《猫(耄)蝶(耋)福贵》
  《瓶插牡丹》
  《凤凰戏牡丹》
  刺绣凤凰戏牡丹
  刺绣牡丹枕
  图5-7临洮各地的牡丹剪纸、绣花(陆志宏王令璋供稿)
  插花牡丹
  临洮,几乎家家栽牡丹,花开时节,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观赏交流,亲朋好友三五成群,你来我往,相互观赏;老人们汇聚一起,赏牡丹花品茶品酒,交流技艺;成群结队涌向牡丹园,唱歌跳舞,抒发激情。折一束牡丹花,送亲戚朋友,也已约定成俗。在临洮,至今还流传着冯国瑞先生的一首送牡丹诗。当时只因杨景周给他送去了一束牡丹花,高兴得彻夜未眠,接连写下两首绝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景周赠牡丹谢二绝句
  夜半客来馈牡丹,思深犹虑胆瓶寒。
  失眠起坐东方白,淡月有人并倚栏。
  杨家佳种丽熙州,百里撷来讶物尤。
  三万六千全胜日,不将一醉换封侯。
  临洮街头卖牡丹花,历史久远。明末陇上著名诗人张晋就写有《卖花》诗:
  羯鼓穿春巷,催红逐处忙。
  一声高破梦,百艳早分妆。
  燕曝晴檐气,蜂游晚市香。
  纱窗存眼色,痴绝似东墙。
  图5-8临洮街头牡丹、芍药花任人挑选
  这是1650年前后的诗作,距今近400年时间。从古到今,每年牡丹盛开的时候,清晨一大早,乡下农民剪下一篮篮一筐筐牡丹花,在临洮城岳麓山口、在大什字路边摆放,供城里人选购。先卖牡丹花,再卖芍药花,前后持续一个多月时间(图5-8)。城里人买一束牡丹,瓶插厅堂,
  满屋生辉,人人如此,年年如此,这样的习俗已延续千年。许多人插花并不讲求花瓶档次的高低,信手拿来,插入瓶中,那盛开的牡丹花,显得格外朴实得体(图5-9)。
  图5-9花开时节,临洮家家瓶插牡丹(芍药)于厅堂,满屋生辉
  牡丹工艺品
  在临洮众多牡丹工艺品中,以牡丹砚、牡丹地毯、牡丹石最负盛名。
  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洮砚石产于洮河激流深水之底,取石极为艰难。用洮砚石加工的洮砚堪称瑰宝,其中尤以牡丹砚为贵,从古到今,争相收藏。只有牡丹的故乡才能见到如此珍贵的宝物 (图5-10)。
  图5-10珍贵的洮砚--牡丹砚清代孔雀戏牡丹砚(左)当代牡丹砚(右上、中、下)
  图5-11临洮牡丹地毯琴棋书画仿古牡丹地毯(左)仿皇宫牡丹地毯(右)
  临洮地毯,源远流长,享有盛誉。临洮仿古地毯更是精美绝伦,曾多次获奖。1980年,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因质量上乘荣获第一。这里织造的皇宫地毯,亦然如此(图5-11)。
  在临洮,洮河奇石收藏蔚然成风。牡丹的故乡,收藏一块牡丹石是一件幸运之事。孙向东先生收藏的一块"富贵花开”牡丹石,温润瑰丽,曾多次有石友要求转让,他都爱不释手。20世纪50年代,杨景州将水利工程中发现的一块牡丹石作为宝物送给了时任甘肃省省长邓宝珊。
  牡丹生活用品
  牡丹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图5-12、13)。
  明清时期牡丹铜锁
  明清时期牡丹铜镜
  清代牡丹插花瓶清代凤凰戏牡丹净水瓶晚清牡丹纹扁壶
  清代牡丹漆画座椅
  清代贡桌侧面木雕花鸟牡丹
  清代牡丹雕花座椅
  图5-12历代日常物品及器物上的牡丹纹饰始建于元代的文庙大殿庙脊牡丹
  建于清代的史鼎新大门门墩牡丹雕花
  古建筑门墩孔雀戏牡丹砖图案
  古建筑屋脊牡丹构件
  图5-13临洮历代古建筑上的牡丹砖雕及牡丹雕饰构件
  图5-14人们希望花王的丰姿神韵常驻人间
  图5-15牡丹纵情怒放,笑傲人间'白天鹅'(左)'粉妆楼'(右)
  有人说,牡丹虽好,但花期太短。这是抱怨,更是一种企盼。人们多么希望花王的丰姿神韵常驻人间(图5-14)。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已迎刃而解。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情趣,牡丹已经能够四季开花。四五月间,随着大自然的节拍,积蓄一年营养的牡丹倾其所有,纵情怒放,排山倒海,笑傲人间(图5-15)。寒冬季节,特别是春节,催花牡丹已进入万户千家厅堂,渲染富贵,传送馨香。盆栽牡丹,初春开花,深秋吐艳,更不是什么难题。看到此情此景,若武则天在天有灵,当作何感慨!就自然花期而言,在烈日当空的原野苑园略加遮阳,不同品种花朵可开一月有余。即在阳光照射之下,耐日晒品种亦开十天半月(图5-16)。而人们追捧的洋花蝴蝶兰、凤梨之类,能经得起露天阳光一时的照耀吗?牡丹从深山丛林移植人间家园,最为人钟爱的,不仅是花朵硕大、艳而不俗,还在于她广泛的适应性,皇家苑园推崇,百姓钟爱有加,山间栽植,宫苑莳养,更在于她的品质,她殿春开花,不与百花争春。从实际看,牡丹花期确实太短,几乎瞬间即失。然而,这正是她的珍贵之处。其实,世间万物,最盛之时,不就在一瞬之间吗?从宇宙的大时空看,朝代更迭,帝王临朝,不可一世;然而鼎盛之时,在历史老人面前,也不过是一瞬之间。人生如梦,青春几何!牡丹花开,十天半月,使“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蜘躅宵溃,木兰潜逸”(唐·舒元舆《牡丹赋》),让世人为之倾倒。她,才是真正的花王!更何况,牡丹花谢之后,叶如翠羽(图5-17A-C);秋日来临,叶红果坚,向人们传送着丰收的喜讯(图5-18A.B);三九寒天,她冰肌玉骨,更惹人想起了爱国爱民的无数英烈先贤。翌年初春,万物刚刚复苏,牡丹花芽已经萌动,红的、紫的、绿的,一天天饱满,一天天诱人,直到朱唇微启,含苞待放(图5-19)。人们渴望着她它纵情迸发的那一瞬间。爱她的园丁,一直相随相伴,静静地等待,等待。牡丹花,就是他的希望所在。牡丹的生命力,还在于她应对突然而至的灾难。那是2003年5月初的一天,临洮川区的牡丹刚刚开放,一夜之间,西伯利亚的一场寒流夹杂着凌厉的雨雪向牡丹袭来。顿时,牡丹花蕾冻成了冰凌(图5-20)!但是,第二天,天气放晴,阳光和煦。慢慢地,慢慢地,冰凌融化了。牡丹花,开得更加娇洁。
  图5-16阳光照射下,耐日晒的品种也可开十天左右
  图5-17紫斑牡丹花谢后,其花瓣、叶片仍然美丽动人
  图5-18入秋后,紫斑牡丹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图5-19含苞待放的花蕾与初开的牡丹花
  A.紫斑牡丹花蕾
  B.C.初开的'剪边红'和'蓝彩'
  早春正在萌发中的牡丹植株
  牡丹,从深山丛林到花王的地位,经历了多少磨难!她,以感恩之心,把爱洒向人间。她从不计较主人如何对待,哪怕一根杂草不除,困于乱丛之中,照样开花(图5-21)。大雪压折枝杆也是常有之事,"折枝都似玉嶙峋,欲护长条更恼人;霜女风姨随月姊,翻教藤六困花神”。这是诗人吴镇看到大雪压折牡丹后的惋惜。是啊,应痛惜灾难的折磨,但我们更应敬佩她应对灾难的精神。主枝被大雪压折,来年春天,侧枝更加挺拔,花朵更加娇艳。
  牡丹,我们赞赏她的艳丽,更赞赏她顽强的生命力。牡丹,誉为国花,当之无愧。
  我爱牡丹,真真切切地爱着她的精神。
  图5-20寒流袭来时处于冰冻状态的牡丹花蕾,寒潮过后仍能正常开花(李效民摄)
  图5-21牡丹舍命不舍花,未得到主人很好照顾的牡丹仍然争相怒放
  田科摄田科

知识出处

临洮牡丹

《临洮牡丹》

出版者: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临洮牡丹》是由著名牡丹专家李嘉珏先生和临洮多年从事牡丹栽培与研究的康仲英先生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长期积累、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撰完成的,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以紫斑牡丹为中心,系统介绍了临洮牡丹的栽培历史、园艺品种、栽培技艺、主要特点、地域文化和发展前景。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