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明清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牡丹》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120
颗粒名称: 1.2.3明清时期
分类号: Q949.746.5
页数: 3
页码: 9-11
摘要: 宋至金代临洮广泛栽植牡丹的社会氛围一直延习至明清时期。这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牡丹文化不断繁荣。特别到清代,临洮牡丹盛况几乎与洛阳牡丹比肩。
关键词: 牡丹 临洮牡丹

内容

宋至金代临洮广泛栽植牡丹的社会氛围一直延习至明清时期。这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牡丹文化不断繁荣。特别到清代,临洮牡丹盛况几乎与洛阳牡丹比肩。明《永乐大典》主编解缙曾被贬河州(今临夏),当他途经临洮看到盛开的牡丹时,精神不禁为之大振,赋诗道:
  长城只自临洮起,此去临洮又数程。
  秦地山河无积石,至今花树似咸京。
  “咸京”原来指秦都城咸阳,因秦王朝著名建筑阿房宫就建在靠近西安的渭河南岸,即今天西安西郊的赵家堡和大古村一带,后人遂以"咸京”代指古都长安。解缙诗中"至今花树似咸京”,说明明代临洮牡丹之盛可比昔日长安,同时也说明了临洮牡丹与长安牡丹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在其代表作《闲情偶寄》中写道:"予自秦之巩昌(今陇西),载牡丹十数本而归。"李渔长期居于南京,并在寓所芥子园广植花木。他千里迢迢"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反映出当时"秦地”牡丹之盛,影响之大。
  明末《临洮府志》(公元1604年)将牡丹列入花卉属。到了清代,临洮牡丹已相当繁盛,清代诗人吴镇的牡丹诗反映了这一现实:
  牡丹真富贵,狄道颇称雄。
  绝艳生天末,芳华比洛中。
  这是吴镇乡居故里时写成的。在诗中诗人饱蘸激情地抒发对家乡牡丹的喜爱。他说牡丹象征着富贵,而狄道(临洮)牡丹的美和蕴含的神韵简直雄称天下。那无边无际、美妙绝伦的花朵一直延伸到天际,其芳香的气息和绰约的风姿比起洛阳城的牡丹毫不逊色。在这里诗人逼真地展现了三百多年前临洮牡丹称雄天下的史实。在《松花菴文稿次编亥集》看花图自序中(图1-17)吴镇写道:“牡丹,殿春花也。洮阳地冷,四月乃开,富贵之来何其暮耶。予松花菴中,手栽数种,颇异寻常。顾自念,少而游学,壮而仕宦,近复主讲兰山。凡岁看此花者十不能二三焉。岂富贵在天,而名花亦复如是欤!会今年四月,皋兰歆友赵怀亭为予一看花图,人谓形容酷肖,将赋诗而纪之。因缀数旧作于图末以当小引。噫!予年已七十,岂能久看花者玩兹图也。乡思尔殷,请与牡丹约来岁花前甘心痛饮,当先为老人开也。”
  这一历史时期,临洮牡丹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栽培范围不断扩大。由山区农家向城区延伸,官宦人家、书香门第争相栽培牡丹,并以此为荣,从而出现多处牡丹苑园。牡丹老人张蘅说:"临洮教场附近的岳家花园建于清代,占地两亩左右,栽牡丹上百棵,数十个品种。现临洮的老品种,像'佛头青'、'绿蝴蝶'、'醉杨妃'、‘观音面'、'紫绣球’等都是从岳家花园传下来的。"
  当时山上农家牡丹也向川区延伸。临洮沿川一带普遍栽植牡丹。临洮星罗棋布的庭院牡丹格局在清代已初步形成。
  图1-17吴镇咏临洮牡丹诗及《看花图自序》
  二是品种交流日趋活跃。由于临洮自古是陇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当时周边地区的许多优良品种引到临洮,临洮的优良品种也扩散到周边地区。据调查,清代临洗牡丹品种约30多个。现在,兰州、临洮、临夏、陇西有些品种同名同种,如'佛头青‘等。说明当时交流之频繁。清代,已有中原牡丹引入临洮。'银粉金鳞'是杨景周先辈从洛阳引进,现西坪边兆民家还有栽植。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早引入临洗的中原牡丹(图1-18)。
  三是牡丹对人们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作为洮河文化的重要载体,牡丹和政治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牡丹文化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到处都可以看到牡丹的踪影。
  图1-18临洮清末引进的中原牡丹'银粉金鳞'至今风韵犹存

知识出处

临洮牡丹

《临洮牡丹》

出版者: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临洮牡丹》是由著名牡丹专家李嘉珏先生和临洮多年从事牡丹栽培与研究的康仲英先生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长期积累、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撰完成的,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以紫斑牡丹为中心,系统介绍了临洮牡丹的栽培历史、园艺品种、栽培技艺、主要特点、地域文化和发展前景。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