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唐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牡丹》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118
颗粒名称: 1.2.1唐代
分类号: Q949.746.5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从汉唐起,当时陇西郡(郡治狄道即今临洮)所辖地区,农牧民从山上引植栽培野生紫斑牡丹到自己的家园,进而再从农家引植进城,并不断培育发展,进贡朝廷,流向中原一带。牡丹园艺栽培,已经开始。
关键词: 牡丹 临洮牡丹

内容

图1-52001年6月临洮出土一对紫斑牡丹灰陶罐,考古专家鉴定为唐初遗物
  图1-62005年临洮东峪沟出土的牡丹纹饰压模砖,专家初步鉴定为唐代遗物
  从汉唐起,当时陇西郡(郡治狄道即今临洮)所辖地区,农牧民从山上引植栽培野生紫斑牡丹到自己的家园,进而再从农家引植进城,并不断培育发展,进贡朝廷,流向中原一带。牡丹园艺栽培,已经开始。
  2001年6月临洮出土一对牡丹纹饰灰陶罐(图1-5)。灰陶罐为侈口、圆肩、鼓腹、平底,罐高26cm,口径14cm,腹径24cm,通体饰白色陶衣,在颈部以黑彩饰如意云气纹,腹部四面各绘一组牡丹纹样。牡丹花瓣层次分明,瓣间黑红两彩将花瓣隔开。四组两对主体图案是盛开的单瓣紫斑牡丹,下腹部饰花瓣纹一周。考古专家认为,这一对牡丹纹饰灰陶从罐形及图案分析,是唐初遗物。
  2005年秋,临洮东峪沟(这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所在范围)砖厂取土时发现一处古墓,一目睹者回忆说“是族砌墓,墓室约4m2,高约3m”。其时,墓中遗物已被盗一空。一农民收拾墓砖数块,其中有一块为牡丹纹饰压模砖,长宽30cmx29cm,厚5.5cm。画框占砖体的三分之一(28cm x10cm),牡丹深凹其间,花插瓶中,花朵初开。文物鉴定专家苟惠迪认为是唐代遗物(图1-6)。
  2002年10月,临洮一民间文物爱好者从临佻西坪地区收藏到36块古墓雕砖,其中3块雕有牡丹纹饰,2块为长方形,长宽32cmX17cm;1块为菱形,边长16cm。所雕牡丹层次分明,形态逼真,雕工图1-7临洮西坪地区出土的唐代古墓传雕工精细、形态逼真,其中3块为牡丹雕砖,另有美人鱼、乐师人物等雕砖
  精细,艺术水平不凡(图1-7),是中唐遗物。
  除了先后面世的牡丹实物,民间还有陇西郡公李建成引植牡丹到上林苑的传闻:公元617年,太原留守、唐公李渊起兵反隋,攻占长安,授其长子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公元618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为唐。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得意之时的李建成便从这一地区引植紫斑牡丹到长安上林苑,并带去了一名花工。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李建成,代李渊为帝。李世民继位后,只认陇西郡望,再未提及李建成移植牡丹之事(紫斑牡丹是中原牡丹起源种之一,但中原牡丹中的紫斑牡丹基因,一部分也有可能从陕西、河南一带的紫斑牡丹而来)。
  临洮是大唐李氏的祖籍地(图1-8)。唐高祖李渊称:"其先陇西狄道人,凉五昭王七代孙也"(《旧唐书•高祖本纪》)。这里紫斑牡丹繁盛,李氏族人及他们的后裔对祖籍牡丹自然非常熟悉,他们对牡丹的体察远非一般人所能及。李浚《摭异记》有:"太和中,内殿赏花,上(文宗)问程修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称首?'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笔记中提到的李正封,是郡望陇西人,即现在甘肃临洮人(《唐诗纪事》)。唐文宗(公元827年—835年)时他在朝廷任中书舍人。李正封能写出此千古名句,既与中后唐时期长安牡丹繁盛、人们赏花如痴如狂的热烈情景有关,也与他儿时观赏祖籍牡丹,至少与父辈和周围的人谈及牡丹时的耳濡目染有很大关系。
  图1-8临洮东二十里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遗址 (曹玉孝供稿)
  五代时,古陇西(今临洮)一带的牡丹还作为珍品出现在成都宫苑中。前蜀花蕊夫人的《宫词》有"牡丹移向园中栽,尽是蕃方进入来;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的诗句。花蕊夫人,前蜀王建称帝时其为淑妃。这首诗反映出蜀地宫苑牡丹是蕃方进贡而来。这里的蕃方,应指包括临洮在内的陇上一带。从唐代宗至应元年(公元762年)至五代末(公元960年)这一带陷于吐蕃,故称蕃方。
  临洮位于黄河上游最大支流洮河的中下游,是西北名邑,陇右重镇。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相互消长融合的要地。在古代,临洮属于中国九州之一的雍州,自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灭西戎狄族建置狄道县始,这里就逐渐成为西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秦昭王27年(公元前280年)设陇西郡,郡治狄道(临洮)。从汉唐之后直到宋、元、明、清的近两千年间,临洮一直为郡、府、州治所在,是中央政权连接西部少数民族的要地,也是控扼陇蜀的战略要地,是唐蕃古道、丝路要津。这里的紫斑牡丹在这样的历史大氛围下不断发展,它既是传播古老悠久洮河文化的媒介,也是源远流长洮河文化的载体。从隋唐起,这一带牡丹不仅大量移植古都长安,而且传入四川一带,这和宋•胡元质《牡丹记》记述前蜀主徐延琼厚以金帛不远千里从天水一带移植牡丹至成都宅第的记述是一致的。
  上述事实告诉我们:汉唐时期,古陇西一带(今临洮)紫斑牡丹观赏栽培已比较广泛,并对中原等地牡丹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知识出处

临洮牡丹

《临洮牡丹》

出版者: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临洮牡丹》是由著名牡丹专家李嘉珏先生和临洮多年从事牡丹栽培与研究的康仲英先生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长期积累、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撰完成的,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以紫斑牡丹为中心,系统介绍了临洮牡丹的栽培历史、园艺品种、栽培技艺、主要特点、地域文化和发展前景。

阅读

相关事件

临洮县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