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风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民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095
颗粒名称: 寺庙风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1
页码: 90-120
摘要: 寺庙文化是民俗文化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寺庙与宗教信仰有关,它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俗文化,它的载体是寺庙,是存在于寺庙这种特殊场所中的群众文化活动。庙会在体现群众精神娱乐的同时,还突出了祛除灾祸,祈求平安吉祥的意愿。如果说其它民俗活动是属于纯娱乐功能的话,寺庙民俗则包含了一定的目的性。但尽管如此,它还是反映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心理发展轨迹。
关键词: 临洮县 寺庙风俗

内容

寺庙文化是民俗文化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寺庙与宗教信仰有关,它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俗文化,它的载体是寺庙,是存在于寺庙这种特殊场所中的群众文化活动。庙会在体现群众精神娱乐的同时,还突出了祛除灾祸,祈求平安吉祥的意愿。如果说其它民俗活动是属于纯娱乐功能的话,寺庙民俗则包含了一定的目的性。但尽管如此,它还是反映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心理发展轨迹。
  寺庙大型活动
  河神祠迎神赛会:旧时,临洮县城西门外洮河浮桥上游约一公里处建有河神祠,群众每年五月端阳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迎接八位官神活动,从八位官神开始走马路到河神祠聚会,时间长达一个月,其时间之长,参加群众之多,场面之热烈,形式之独特远近闻名。
  河神祠所在地是方圆几个县最大的木材市场,为了防止洮河发洪水冲走木材,旧时木材商在此处建有河神祠。每年五月初一至初五举行盛大的庙会迎接"八位官神”,跳神唱戏几天,届时,临洮境内的“八位官神”从四面八方而来,齐聚河神祠,盛况空前。正如清代著名诗人吴镇《临川阁杂咏》第七首中描写的“湖滩原是古西湖,木客松杉积万株。秋水不来春社好,白杨林下舞神巫。”
  所谓"官神”是一个地方官民共同供奉的神,一般为朝廷赐封或民间尊成。临洗的“八位官神”依次是常爷(原型一说为明代常遇春,一说为三国赵子龙)、金龙爷(原型一说为宋代谢绪,一说为明代徐达)、濂洞爷(原型为唐代徐茂公)、显神爷(原型据说与濂洞爷为同一人,两地供奉后改了神号)、大郎爷(原型为宋将杨延平)、二郎爷(原型一说为宋代华荣,一说为隋朝道士赵昱)、白马爷(原型为三国庞统)、索爷(原型为明代大将胡大海)。
  迎神过程大致分下庙取水、走马路、河神祠集会、拜见张进士和雍御史、回水上庙。迎神前由县府向各位"官神"的总会长下达命令,总会长召集神头和地方绅士请神下庙。在庙院内摆上香案,由师公敲打羊皮鼓跳傩舞请神,出进三次才能把神请出庙,谓之“曳神”。大家焚香跪拜后,抬着神轿到各自的"神池”或附近的泉里取水。取水时用绳子将瓶子吊下去左右摇摆使水进入瓶子,等装进去半瓶子水后再吊上来将瓶口塞住并用蜡密封,然后放在神轿内。据说来年雨水广,瓶子里的水就会变满,如果雨水少,瓶子里的水就会跑完。如果水在什么地方跑完,则必须就近寻找水源继续取水。
  取了水后要抬着神轿走马路。走马路就是在各神的牌下 (辖区)一庄接一庄进行巡查,意思是让神看看辖区内庄稼长的怎么样,百姓平安不平安。走马路的队伍前有响锣开道,接着是打旗和打伞的,再后面是打香炉的、锣鼓喷呐奏乐的,然后师公一路走一路跳傩舞,神轿是走在最后的。每到一庄,各庄子的神头就会在村头或神场里摆上香案,焚香点蜡,浇奠贡品,隆重迎接,并把前一庄抬轿的人替换下来,该庄子的群众也争先恐后给神献供品,磕响头。迎接完毕抬起神轿继续走下一站马路,所到之处旗帜猎猎,伞盖摇摇,锣鼓齐鸣,炮声震天,卜分热闹。其中较为特别的是会川(原为临洮所辖)索爷走马路的情形,出本庙后先要去西山娘娘庙一拜,拜完后放羊娃们把索爷从轿子上推下来,将衣服扯破,戏耍一番, 然后到会川街上再穿上备好的新衣。行走的时候,年轻人们
  隆重的庙会
  抬着索爷的轿子有时猛跑,有时停下,有时还要上下闪动,谓之“颠轿"。别的神走马路一般走大路,而索爷则多走的是坡坡屲屲,狂奔乱
  跑,田里劳动的妇女们还要向索爷抛掷秽物、吐唾沫。据说折腾得越厉害索爷越高兴。
  河东面的四位官神走完各自的马路可直接走旱路到河神祠,而河西面的常爷、大郎爷、二郎爷、濂洞爷四位官神却不过浮桥,而是从上游几公里处的杨家店乘坐事先准备好的木排漂流而下,到河神祠上岸。八位官神聚齐后,举行拜谕、搁水、献牲、跳神、唱戏等仪式。拜谕就是各神的会长拿出县府以前下达的通知相互展示后由法师送往洮河;搁水是把取了水的瓶子拿出来比较看谁的水多;献牲是给神献猪、羊、鸡等;然后师公跳神,戏子唱大戏。这几天内,洮河岸边人山人海,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红男绿女、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五月初五中午,早戏唱完,县官降香后,八位官神离开河神祠,从西城门进城,先参拜城隍爷,然后到北大街参拜张进士(明代临洮人张万纪)和雍御史(明代临洮人雍焯)。所到之处,街道两面的商铺都要鸣炮迎接,一时间炮声震耳欲聋,街上人头攒动。有的市民还要带着孩子趴在地上让轿子从身上过去,表示让神保佑大吉大利。拜完张进士和雍御史,八位官神还要在此住上一夜,第二天各自回庙接着再唱三天戏,由师公三出二进"曳神”,将神请回本庙,整个活动就算结束了。河神祠的毁坏之后(具体毁坏年代不详),临洮这一规模最大的迎神赛会活动也随之消亡,只留下一段一代代口耳相传的佳话。
  寺洼山九位大神上庙:位于衙下集镇寺洼山村的九龙大殿,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迎神赛会,附近的九位大神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按次序来九龙殿上殿,成为临洮南部规模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纪念英烈,感召百姓,更为了借神的力量约束老百姓,大封神位,对历代保国护民有功之文臣武将加以敕封:敕封先天神九天玄女为“九天圣母太乙元君",主坐今衙下集镇衙下村凤凰台圣母庙;敕封三国赵子龙为“常山辅王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刘排坪常爷庙;敕封三国马超为“显世大朗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中川村鸡鸣嘴大郎庙;敕封传说中的一民女为,,叭蚱娘娘太乙元君”,主坐今衙下集镇张家寺村叭蚱爷庙;敕封唐代传说人物薛应龙为"金龙大王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潘家集蒲家山金龙庙;敕封明代开国大臣胡大海为“黑池龙王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潘家集赵家湾黑爷庙;敕封先天神哪吒为“三圣国王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潘家集松树山国王庙;敕封三国庞统为“白马辅王感应尊神”,主坐今南屏镇合好村录家山白马爷庙;敕封土司赵汝翼为“普天同知二郎感应尊神”,主坐今南屏镇裕丰村曹家湾二郎庙。同时明太祖下旨在寺洼山庙坪修建“皇赐九龙大殿”,在殿内塑造以上九位大神金身,共同享受香火,并敕令每年农历五月十五为九位大神上殿举行牡丹盛会。
  每年农历五月初十日,分散在各处的九位大神陆续出庙,乘坐八抬大轿在各自的牌下(辖区)“走马路”巡视农情,体察民情。五月十三日,各位大神从各自巡视的最后一站出发,下午两点之前.集中到刘排坪常爷庙(又称合神庙),迎至庙前广场的舞台前,由常爷(神头)给到来的每位老爷、神头搭红,然后鸣炮、神头叩拜,再迎进大庙按次序落座后,祭祀活动正式开始,由法师打坛(跳神)、居士诵经、秦腔演出助兴两天,拉
  寺洼山九位大神上殿
  汗了寺洼山九龙殿庙会的序幕,五月卜四日,寺洼山九龙殿的庙会开始,各老爷的神头集中在九龙殿共同商议庙会的各项工作。五月十五日早上,九位大神乘坐八抬大轿从刘排坪常爷庙“起龙”,由师公扎“十二全签”引领出庙,铁炮十二响,浩浩荡荡出发,一路彩旗猎猎,锣鼓喧天,阴阳喇嘛诵经,沿路各商铺、农户、单位都要在门前放炮敬香,迎至衙下集镇衙下社普济渠桥头上集合,到下午两点前要设二次坛才能上庙。第一坛从普济渠桥头起龙到大十字下马;第二坛从大十字起龙到仓门口下马;第三坛从仓门口起龙到九龙殿下马。每坛由神头供香火祭祀后,再由师公扎“十二全签”(其中嘴上左右各扎一签,胳膊上左右各扎五签)相迎。上殿后由阴阳、喇嘛、居上诵经,佛教做"燃灯法会”,道教做“水陆道场",法师做“迎山神土地、接泉神、跳护神、送瘟神”等道场,秦剧团演出“神戏”(一般为《大升官》《大辕门》《劈山救母》等带有喜庆色彩的戏目),临洮南部规模最大的寺洼山庙会就这样进入高潮。这三天,衙下集鼓声隆隆,炮声震天,彩旗猎猎,香烟缭绕,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是临洗南部最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五月十六日上午半天庙会期间,各位大神牌下的神头集中选举出下年的会长,下午九位大神陆续乘坐八抬大轿迎回到各自的本庙,庙会即宣告结束。这种民俗活动至今长盛不衰。
  城隍神出巡:临洗城隍神,姓祁名望,生前任金代临洮府将军、府尹、知府等职,在职期间建功立业,德布乡里。卒后,金熙宗皇统帝完颜亶敕封为临洗府城隍神,秩正二品,并允许当地百姓立庙祭祀。每年清明节,城隍庙都要举行二天三夜的水陆道场,每隔三至五年举行一次城隍出巡活动,届时,人们组成几百人的出巡队伍。出巡时,前面两个人鸣锣开道,后面的人打着彩旗和銮驾等法器,再后面是十六抬大轿,城隍神像在轿子里正襟危坐,一路巡查牌下(辖区内)农情民情。出巡队伍在清明节早上从城隍庙出发,出东城门,在县城内四面八方巡查民情,所到之处,各大店铺商场及百姓鸣炮迎接,设香案祭祀,街上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这样一个盛大的
  城隍出巡
  城隍出巡活动,曾经间断了近百年。2012年清明节,临洮城隍庙落成暨神像开光庆典上恢复了出巡活动,这次出巡活动队伍之庞大 (300多人,60多辆
  车)、时间跨度之长(共4天)、涉及地域之大(临洮、渭源、康乐、渭源4个县的20多个乡镇)前所未有,堪称临洮民俗文化活动的一次壮举。
  辛店金龙爷渡洮河:端午,在所有人的眼中,应该是插杨柳、戴彩线、吃粽子、喝洒雄黄酒的节日 ,然而在临洗辛店,除了上述活动外,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活动,即抬着金龙爷渡洮河。
  每年端午节是辛店金龙庙庙会,这天一早,位于辛一店镇中心的金龙庙院内及周围的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庙院内扬幡挂榜,彩旗猎猎,乐声震天,香烟缭绕,人们在这里举行一年一次的祭祀金龙爷法会。这里的祭祀活动和县内其它方神的祭祀仪式差不多,除了献牲、献供品,主要由法师跳神(跳傩舞)来完成祭祀活动。金龙爷的神像被安放在一块木板上,木板由两个碗口粗的椽子绑成了轿子的形状。金龙爷身上披红挂彩,四周插上翠绿的杨留纸条。辛店的金龙爷不像其它地方的神像那样面目狰狞,而是富有一种慈眉善目的亲和力。祭祀活动接近尾声时,由十多个年轻力壮的青年抬起插满杨留枝条的轿子,先在庙堂内扭来扭去,时而左转几圈,时而右转几圈,时而将神像向空中颠起,时而又放在地下,年轻人们则发出"呕—啊——呕——啊”疯狂的欢叫。接着,大殿下面的院子里响起了鼓声,师公拿着一把扇鼓,头戴纸花帽,身披五彩神衣在院子里跳起傩舞来。他们一边跳一边唱,在金龙爷神像前和院子内来回蹦跳。最后,法师站到了一张桌子上,拿着一枚长五六厘米、外形为六棱柱的卦,祷告一番后将法器放在羊皮鼓上滚下去,跪在地上的神头将从地上拾起,看上面的卦辞,以此来领会神灵的旨意,以确定金龙爷渡洮河的方位和时间。
  进行完这些程式后,最为紧张而激烈的仪式就到了,小伙子们将金龙爷从大殿里抬出来,在院子里再次疯
  狂地扭上几圈。因为院颠轿扭神子里比大殿内地方宽敞的得多,所以扭动的幅度要比大殿内疯狂得多。只见小伙广们抬着金龙爷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时而在原地回旋,时而向后退却,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轿子也好像在江水中一样,一会儿在浪头上下颠簸,一会儿在漩涡里打转,”呕--啊--呕——啊"的欢叫声响彻天空。这种场面和孩子们平时玩游戏差不多,在其它地方的祭神活动中是非常罕见的。这种方式更多地表现了人神合一、人神共娱的和谐景象。这种动作当地人称为“扭扭神”,意思是说抬着神像要扭一阵。尽管小伙子们的动作是随意性的,但实际上却是模仿在汹涌的江水中前进的景象。
  在院子里扭上一阵,然后大家呼喊着抬着轿子冲出大门,一路扭着、颠簸着穿出小巷,来到大街上,向 、洮河边进发。抬
  着金龙爷的队伍,前有锣鼓开道,后有仪仗护卫,大街上围观
  的人群排成了长龙,一路上不少商铺都鸣炮迎接,有些三轮
  车上还拉着从各个地方请来的神像,共同庆祝这一盛会。
  辛店镇到洮河边的路并不远。抬着轿子的小伙子们选择
  金龙爷渡洗河
  了一条比较宽阔的田间便道,向洗河边簇拥而去。田地里的麦苗早已是绿油油的了,走在田境上的村民们排成了长长
  的队伍,向洮河边蜿蜒前行。来到早已选择好的离辛店镇不
  远的一块宽阔的河滩上。河岸边,早已等待着十几位水性高
  超的小伙子,他们抬起金龙爷的轿子,便缓缓下水了。这一段洮河,靠着山边流淌,河水的流速比较急。小伙子们抬着金龙爷在河水中出没,展现着他们高超的水性。金龙爷在水中时沉时浮,在滚滚波浪中,向下游缓缓而去。在以前,这个活动是要横渡洗河的,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就改成「顺水而下,但整个活动的程式并没改变。有下水的地方,自然也就有上岸的地方。金龙爷上岸的地方选择在下游大约三里处。那儿是个回水湾,水势相对较缓,小伙子们抬着金龙爷上岸后,主持活动的神头们在向金龙爷祷告后,说:"金龙爷没有洗高兴,还要继续洗。”于是,小伙子们抬着金龙爷,又回到上游入水的地方,继续护送着金龙爷在河里游水,如此重复三次。
  金龙爷渡洮河的这个民俗活动只有在临洗县辛店镇一直沿袭下来,和临洮境内其他地方的端午民俗活动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特点。金龙爷在临洮洮河两岸都有供奉,但保存了抬龙王过洗河这一习俗的只有辛店庙会。为何这个地方会形成如此独特的一种民俗活动呢?据说在明初,明军攻占洮岷地区后,由于这一带人【[稀少,防御困难,便从江南迁来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也将家乡信仰、风俗带到了洮河边。于是,原本在江南民间祭祀的金龙爷,也就到了洮河边上。为了不让后人忘记他们来自江南,这里定居的江南移民们,便流传下来“抬着龙王过洮河"这种活动,以示他们来自江南水乡。
  据史书中记载.宋末元初大将谢绪听到宋室江山不保,便在苕溪投水自尽,明隆庆年间,被追谥为"金龙四大王。而在民间传说中,金龙爷最早的原型是轩辕黄帝手下的大将,到了宋元之际,转世为谢绪,隐居在钱塘江边的金龙山,辗转千年修成正果,腾云驾雾来到洗阳,隐居仙境马衔宝山。也有传说,谢绪死后,人们设庙祭祀,很有灵验。元末,朱元璋同陈友谅大战,谢绪显灵,朱元璋才反败为胜,故而封谢绪为神。
  西岩寺放河灯:放河灯是我国民俗文化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活动,但各地放河灯的时间和规模不一样,有的地方在七月十五,有的地方在七月三十。而临洮西岩寺则在农历十月初一晚上举行隆重的放河灯民俗活动。
  “西岩佛会放河灯,断续莲花水上生”,这是诗人赵正天在 《西岩》一诗中描绘西岩寺放河灯的情景。农历十月初一是临
  洗民间公认的"鬼节”,临洗西岩寺和城隍庙每年要在这天举行水陆道场,签牌立位,超度亡灵。始建于宋熙宁年间的临洗西岩寺位于县城西门外一华里处的洮河西岸,这里后依宝鼎山,前临洮河水,环境优美,风光如画。不但每年的 “鬼节”举行水陆道场,而且三至五年还要举行一次大型水陆焰口大法会。法会这天,白天由僧人在寺
  西岩寺放河灯
  院内设坛念经,附近群众纷纷来这里给已故的先人烧纸钱、送寒衣。到了晚上,则要在寺前河东岸的木场河岸上设坛念经,祭祀河神,有在洮河里溺水身亡的人家,则要在这里给死者签牌立位,以超度其早日托生。祭祀完毕后,由专人先在提前选好的水流平缓处点燃两盏纸糊的龙舟放进水里,燃烧的龙舟顺水而下,映红了半条河面。接着就开始放河灯。放河灯的时候,要提前把三百六十盏河灯(代表三百六十天)集中放在选定的地方,全部点燃蜡烛,由一个或两个人专门往水里投放,由两三个人往他们手里传递。除了寺上所放的河灯外, 溺水死者的亲人也都将各自制作的河灯放在一起,或自己往水里放,或交给专门放河灯的人来放。河灯最多的时候达五六百盏,五光十色的河灯一盏接一盏顺流而下,光影倒映在河面上,灿若繁星,五彩斑斓。河岸上看河灯的人流涌动,摩肩擦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而更多的人则集中在稍下游的洮河西桥上等着观赏,只见上游远远的河面上先是三两盏河灯缓缓而来,接着越来越多,最后飘满河面。西岩寺上灯火通明,寺前的河面上河灯点点,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河灯的制作比较简单,一般用小木板或塑料泡沫板做底,中间插一根蜡烛,周围用彩色纸做几个莲花瓣插上,也有做其它形状如南瓜形、椭圆形、灯笼形的。近年来有的用小塑料碗当灯底,在碗里放一小把沙子,沙子中插上蜡烛,碗口周围粘上花瓣, 这样上轻下重,在水里不容易翻倒,而且碗口粘莲花瓣非常方便,容易制作,为人们所喜爱。
  放河灯的习俗在我国源远流长,各地放河灯的时间不一, 但目的都是为了祈求河神保佑溺水亡灵,超度其早日托生,并祈求以后不再发生溺水灾难,表达了人们对死者的缅怀之情和对生者的良好祝愿。
  重点寺庙
  香衮寺:香衮寺又称临洮大寺,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到十一年(1271至1274年),为元朝国师八思巴所建,为萨迦派的经典建筑。该寺和我国西北其它同类大型寺院相比,比甘南拉卜楞寺(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即公元1709年)早400年,比青海塔尔寺(明嘉庆三十九年即公元1560年)早将近300年,与被称之为百寺之首的卓尼禅静寺同期。该寺建筑规模宏大,占地1000多亩,东至东城墙,南至广福巷,西至经文巷, 北至北城门,大体上呈镰刀形。《狄道州志》画有临佻大寺原址图,范围包括现在的校场家属院、县医院、商业局家属院、三三。输变电所及新街北面的居民区等,僧人最多时达上千人,每年农历四月十一至十三日举行为期三天的大法会,并在西城角晒经。元朝国师八思巴曾在临洮大寺写成《皈依、发愿、灌顶之教戒》《胜乐修行法》《大幻变部坛城仪规》等著作,影响深远,因此临洮被誉为小西天。该寺毁于何时无从可考,大寺原址上后来修建有宝塔寺、圆通寺、广福寺、隆禧寺、圆觉寺,其中除圆通寺为唐尉迟敬德监修,其它四座寺院先后为明永乐、宣德年所建。
  宝塔寺:宝塔寺一说为建于元朝的香衮寺残存寺院,一说建于明朝,清康熙中期扩建,当时有前后二院占地8亩多,上
  宝塔寺
  院大小殿堂房屋21间,中院14间,下院10间,共计45间,有殿堂、厦房、山门、宝塔、钟鼓楼等,周围有香火地100多亩。《狄道州志》所载《重建宝塔寺碑记》中写道:"恢恢乎
  殿庞重新,不减当年盛概,无殊千代宏模。”元末明初僧人端
  竹领占,狄道南乡石家庄人,俗姓石,自幼在宝塔寺出家,奉明成祖之命屡次出使宣布王化,招降鞑粗王子,为国家立下卓越功绩,圆寂后被追封为西天佛子大敏法王,生前曾修建东、西、南、北四大峰窝寺。
  卧龙寺:"西岩卧龙”是古“洗阳八景"之一,卧龙寺是临洗寺院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坐落在洮河西岸的太极山支脉——小洼山上,这里林木葱郁,峰峦逶迤。据《狄道州志》记载:“州西二十里,山形蜿蜒如龙,山上有灵湫,祷雨多应。”明代兵部员外郎杨继盛被贬狄道(今临洮)时,会同门生50人游卧龙寺曾赋诗云:出门已觉精神爽,况复阳回宇宙清。野树含烟迷寺迥,暗山披雪倚云明。"
  卧龙寺始建于晚唐,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明代嘉靖年间成为名寺;清光绪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给卧龙寺赠石佛一尊,并手书对联一副"法轮自转菩提海,净域长流功德泉。”卧龙寺历经沧
  桑,几度盛裒,近年卧龙寺
  乂得重建.使昔日古刹重现了雄姿。该寺由山门、大雄宝殿、菩萨殿、宝塔、禅房、戏台等建筑组成,大殿粱架斗拱,吞脊龙吻,飞檐凌空,典雅雄伟,为陇中历史较早的佛教圣地。院内亭台楼阁,建筑别致。龙泉灵湫犹占琴弦,泉水清澈见底。该寺山门上方的“卧龙寺”三字系全国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溥杰手书。卧龙寺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曾吸引历代文人墨客来这里赏景、赋诗。清代诗人吴镇、王子敬等都曾在这里挥毫泼墨,吟诗作赋,赞美西岩卧龙:"天晴翘首望,碧翠若芙蓉”, "只因老苍真面在,年来惹得几人游”。由北京航运来的汉白玉和表铜观音圣像,端坐莲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从拉卜楞寺新购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藏文版十二卷置于新建的藏经楼内。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为卧龙寺法会。
  城隍庙:临洗城隍庙因庙内供奉城隍神祁望而名,该庙位于县城中心,由山门、大殿、东西陆曹、东西天井、玉皇殿、东西厢房、办公楼等建筑组成。该庙始建于金完颜亶时,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碑文记载,明泰定四年、隆庆五年、天启六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同治十三年、光绪匕年六次重修,“文革”中乂遭破坏。以前的临洗城隍庙规模宏大,山门气派,大殿轩昂,寝宫、列曹、通廊、厢房、钟鼓楼、戏台齐备,金碧辉煌,光彩灿烂,堪称陇上一壮观,狄道名庙宇。
  2011年,由临洗城隍庙筹建管理委员会筹备修复了城隍庙,将原有大殿抬高1.2米,维修彩绘了五皇殿、东西廊坊及
  城隍庙雪景
  天井、过厅,重新彩绘了前院办公楼,新修了禅房和厨房、水冲厕所,青砖铺设了院面,新建了中院和后院花园,雕塑神像76尊,制作了宝鼎、香炉、供桌、銮驾、神轿、纸炉、大钟及一应法器,制作碑刻、匾额、楹联数十块(幅)、制作了地狱变相图和神位简介。
  2012年清明节举行了为期6天的"临洮城隍庙落成暨神像开光庆典"暨城隍出巡活动,该次出巡活动共4天,涉及临洮、康乐、渭源、广河等县数十个乡镇。城隍庙管委会每年清明节举行一次三天的盛大祈福度亡庙会,每年编辑出版会刊 《临洗城隍文化》一期。
  西岩寺:西岩寺位于临洮县城西门外的洮河西岸,由山门、天王殿、观音殿、伽蓝殿、大雄宝殿等组成。该寺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距今有九百多年历史, 后毁于战事,于清乾隆十九年重建。乾隆二十年在此建有著名的"临川阁”和"望河楼”,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文化名胜,清代诗人吴镇、李法、苟绘龄、潘性敏、吴简默、吴承禧等人曾留下数十首歌咏西岩寺和临川阁的诗篇、楹联,为西岩寺风
  景名胜增添了文化内涵。西岩寺和临川阁、望河楼均毁于清同治年间,宜至改革开放后寺院才得以重建。
  2013年,对西岩寺进行了全面维
  西岩寺远景
  修和新建:对原有的大雄宝殿、天王殿、伽蓝殿进行了维修、彩
  绘,新建了观音殿,新修了院面、上山台阶,并对景区全部进行了亮化,使这座陇上名刹重现昔日雄姿。每年农历10月初1日举行传统法会。
  泰山庙:泰山庙位于临洮岳麓山,始建于宋代,距今有八百多年历史,后毁于清同治战乱,民国初期重建,解放后仍完好无损,惜于“文革" 期间再遭毁坏。1987年,由岳麓山修建理事会发出倡议,开始筹资重建泰山庙,由省、县财政拨款若干,理事会发动群众集资一部分,
  
  岳麓山泰山庙
  于1988年8月动工修建,1989年10月大殿竣工。后经陆续修建,现有泰山庙大殿(供奉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顺王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五尊神位)、痘疹娘娘殿、送子娘娘殿、东西阎王殿等。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举行盛大的传统庙会,是临洗最大的庙会。
  东拱北:穆扶提东拱北座落在临洗县城东北岳麓山脚下,它是穆扶提在中国的创始人马守贞及其以后七位教长逝世后安葬的地方。东拱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后毁于战乱。据有关史料记载:“……十九世纪中叶,西北广大回族人民受不了清王朝长期以来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迫害,在太平天国革命与云南回族人民反清起义的影响下,爆发了陕甘回族起义。”清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左宗棠镇压反清起义军,兵进临洮,下令烧毁穆扶提道堂和东拱北建筑,穆扶提教众被迫离开临洮,迁至康乐。1983年落实民族政策以后得到重新修建,主体建筑以其带有明显的阿拉伯建筑风格而亨誉县内外。近年
  临洮东拱北
  来,经过不断绿化美化和修复建设,东拱北已成为临洮县的主要风景名胜区之一。主要建筑有阿拉伯式拱北大门、陵墓金顶大殿、锁麻院、墓厅照壁、礼拜堂、客房院和馨园等。
  关帝庙:关帝庙位于新添街道西侧,因供奉关圣帝君而
  名。明洪武二年(1370年),当地乡民因敬仰关帝忠义距今600
  余载,当时本地乡民敬仰关羽的大义和威名,建修了土木结构庙堂,庙宇虽简陋,但远近香客纷至沓来,香火十分旺盛,为临洮北部较有影响的庙
  新添关帝庙
  宇之一。该庙后来毁于匪患,清道光十八年(1839年)重建,
  “文革”中再遭毁坏,仅剩大殿作为仓库,土木渐废,濒临坍塌。1997年县政府批文恢复重建关帝庙文物遗址,2005年7月奠基重建大殿,历时15年新建了大殿、山门等。关帝庙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举行庙会站仙庙:站仙庙位于辛店镇辛店镇朱家沟村。相传清乾隆六十年,朱家沟村朱延寿的妻子石氏生了个儿子,这孩子自小聪明过人,三岁时长发覆额,父母为他剃头,刚剃完霎时又长出新的长发,所以人们都叫他“长毛有",后来父亲去世,
  站仙庙
  长毛有便给别人放羊养活老母亲,对母亲百般孝敬,但母子两人还是吃不饱肚子,长毛有孝敬母亲的事感动了
  -位神仙,便将朱家沟的河砂化为麦
  子供给母子两个吃,直到母亲去世。清道光八年,长毛有离家云游青海,三年后站立羽化。清咸丰年间,朱家沟的乡民始建茅草屋三间,内用泥塑站仙神像,后经多次修葺终成庙宇。黄文忠曾为站仙庙题写“孝子神仙”匾额一块及楹联一幅可惜该庙于"文革”中毁于一旦。改革开放后重修站仙庙大殿、山门、碑亭,并在庙前修建长31米、宽4米的"化育桥”一座。
  文庙:临洮文庙位于临洗县城东大街文庙巷。该庙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年历史,后屡毁屡建。临洗文庙作为元、明、清时期的学堂,为施学兴教、培育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历经沧桑,仅留下大成殿三间和西厢房九间,长期闲置于临洗农校校园一角。2006年以来,在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募集资金,镌刻汉白玉孔子雕像一尊,并恭迎孔子铜像一尊供奉于大成殿。2013年以来,在临洗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会的倡导下,由县政府大力支持,将文庙从临洮农校划出来,立门分院,并对大成殿和西厢房进行维修彩绘, 并新建了大门、正门、围墙、东厢房、垂花门,安装了大殿栏杆,铺设了院面,使文庙成为集祭祀、讲学、观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圣地。
  南蜂窝寺:南蜂窝寺原名法轮寺,位于南屏镇石晶岩村东山南侧平台地上。该寺始建于南北朝的梁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明崇祯年间(1629年)改名,修建南蜂窝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因山体滑坡,由文家沟迁至今址,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修。历经战乱,寺院被毁,现存的寺宇为嘉庆年(1786年)重修,光绪1846年又经修葺。
  法轮寺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剌沁部落蒙古王公之庙,该寺是在明代寺庙蜂窝寺废墟上于崇祯二年(1629年)兴建成的一座大型庙宇建筑群。被尊为明代较为著名的四大蜂窝寺之一,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该寺建筑群由法轮寺、大佛寺、普照寺和白塔寺组成,其中法轮寺居于中轴线上,其东为普照寺,西为白塔艮后有八楹藏经楼、大佛寺。整个建筑群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具有元明建筑风格,是一座负有盛名的佛教寺院。
  明末清初名僧行癤
  ,字石隐,原为明代旧臣,明亡后出家为僧,清顺治年间自金陵来会川文家沟定居,后居法轮寺(南蜂窝寺)任方丈。石隐弟子淡远,其性通惠,佛法高深,尤善医术。有一年县内流行疾病,民众求治于法轮寺,石隐令其徒淡远投法医治,燃香念佛,送医送药,不久疫情殓迹,病人痊愈。道志,清初名歇僧,广东朝阳人,欲称林,系天音寺密云司和尚释嗣,后主持蜂窝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应召入京诵经,赦封弘觉禅师。每年正月初八举行大型法会,法轮寺在明朝晚期达到鼎盛,喇嘛人数近360人之多,僧房数百间,佛田三百亩,被尊为喇嘛沁部落的佛教圣地。文革期间庙宇被拆毁,改革开放后重建。
  九龙寺:九龙寺位于衙下集镇寺洼山村,据资料记载,唐末宋初九龙山曾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名曰 "巴都寺"。据《康多政教史》载,巴都寺比临潭县水磨川寺早三百多年,当时的水磨川寺为巴都寺的子寺。巴都寺是当时甘肃南部十二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每十二年举行一次普陀大法会,甘肃南部的各大寺院高僧喇嘛都来朝拜诵经,法会期间,有三百多高僧喇嘛举行七天的道场,后毁于战乱。20()9年开始由寺洼文化研究会牵头恢复重建,至2003年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举行大法会及花儿演唱活动。
  九龙殿:九龙殿位于衙下集镇寺洼文化遗址处的坪台上,由山门、九龙殿、菩萨殿、月牙池组成人文与自然景观。据蟠龙寺
  传该殿为明太祖朱元璋御赐,故曰“皇赐九龙殿”,牌下共有九位大神(方神),依次是:九天圣母、常山辅王、普天同知二郎、显身大郎、黑池龙王、白马辅王、三圣国王、金龙大王、叭蚱娘娘,辖区基本覆盖了衙下集、南屏两个镇的地方。每年农历五月十五九龙殿举行芋洼山九位大神上殿大型庙会。九龙大殿与对面的九龙寺相辉映,构成了临洮南部一处主要的景观。
  蟠龙寺:位于峡口、站滩、云谷交界处的石景峡。该寺始建于明朝,相传明惠帝建文兀年(1399年),朱元璋第十四子朱秧在兰州任肃王期间,先后多次来马衔山避暑,期间修建了蟠龙寺和翠微寺,历史上数建数毁,清仁宗嘉庆二十年(1815年)狄道大旱,八方香客三拜求雨,祈求显灵。随后他们虔诚捐助,再次修建寺院,咸丰十一年
  (1861年),遭土匪烧掳而化为灰烬,民国二卜八年(1939年), 由榆中县参议会牵头.进行修葺、增补,文革中再度遭到毁坏, 改革开放后当地群众重建了蟠龙寺。一条小溪穿峡而过,在6米高的石崖下跌宕为一石潭,叫做崎滋,潭底可开可闭,开时深不见底,水在其中打旋,闭时潭水清澈见底。蟠龙寺是马衔山一带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传统法会。
  白塔寺:白塔寺在玉井镇白塔村,因寺内有白色宝塔而名。该寺始建于明代成祖永乐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元朝世祖年,国师八思巴缔建狄道香衮大寺,气势恢宏,僧侣逾千,藏传佛教鼎盛,兴建寺院成风。传说当时白塔寺原址为一片荒冢,附近有一老汉经常来这里拾粪,一日困乏睡觉之际,恍惚见天际发红,有八位仙人飘然而至,用石头支起锅做饭,老汉观之,乃见锅底火焰荧蓝,锅内饭食金黄,芳香之气弥散,老汉遂上前讨要饭食,仙人没有答应,等仙人离去,老汉用手指蘸锅底残汤一尝,顿觉香味沁彻心腑,此后,老汉指尖金黄未退,用手指指点病人,大病立愈,乡民皆称为金指老人。明代成祖永乐年间,宝塔寺高僧大敏法王途经城南,听说这件事后就在此修建了寺院,并在寺院砌白塔以纪念。后来朝代更迭,寺院屡建屡毁。1943年甘南农民起义失败后,36名义军在白塔寺惨遭杀戮。十年文革,白塔寺再次夷为平地。1991年,村民自发筹资在原址北移50米而重建了大雄宝殿、菩萨殿,并在院内修建七层白色砖塔。2012年,重新修建了一座7层13米高的汉白玉宝塔。
  佛归寺:亦称"佛沟寺”,位于洮阳镇旭东村紫云山石崖上,是佛、道并存的石窟寺庙,其建寺历史悠久。据《搜神记》第六卷和《岷州续志采访录•祥异记事》分别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长人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见于临洮。”传说十二长人因体型巨大,难入临洮城门,于
  佛归寺是南行至紫云山,留下巨大的足印,人们认为佛归于此,从此在此以香火祭祀。唐代在此建寺,日佛归寺’《狄道州志》载: “佛归寺(佛沟寺)内有栖霞洞,系明解元潘光祖读书处,有十八罗汉造像,石窟中有唐代壁画。”该寺在文革中被毁,改革开放后重建,现有二大古佛殿、十二法王殿、睡佛殿、三清观、混元阁、文昌阁等大小寺庙十几座。明潘光祖有诗云:“十年梦里到名山,今日携第鬓未斑。作赋有僧应问字,参禅随地可偷闲。江翻白浪帆经过,寺人丹霞鸟倦还。坐卧此中堪避世, 一瓢松下弄潺湲。”近年来,当地群众在佛归寺景区大搞植树造林,建起了比较上档次的农家乐,使之成为临洮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曲子寺:曲子寺因建寺的地方为一块巨石,形似旧时酿酒的曲子而名,乂因供奉大势子菩萨而称 “势子寺"。该寺位于南屏镇格致坪村洮河东岸,据传始建于明代,后数毁数建,文革中再遭破坏。改革开曲子寺
  放后当地乡民集资重建。寺院建修在半山坡上一块巨大的方形岩石上,据高临危,环境独特,是临洮南部历史较悠久的佛寺。相传木工祖师鲁班要把洮河从海甸峡堵住,当他施法用赶山鞭将一块巨石赶至离海甸峡不远处时,忽然附近村庄里的鸡叫了,这块巨石就被遗落在这里,后来人们在鲁班留下的这块巨大的岩石上建了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曲子寺举行庙会。
  翠微寺:翠微寺位于马衔山麓的上营乡好水营寺窑村,始建于明朝。相传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朱元璋第十四子朱秧在兰州任肃王期间,曾屯兵马衔山,并先后多次来马衔山避暑,遂开始命部下沈武章修建翠微寺和蟠龙寺,经过朝廷十多年拨款修建,于明成祖永乐二年(1403年)完成寺院建
  修。当时的翠微寺占地50余亩,规模为四殿(大雄宝殿、观音
  翠微寺
  殿、弥勒殿、韦陀殿),十三院(百子宫、资福院等),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僧人最多时达120余人,清同治年间,
  因战乱寺院被毁。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1946年至1947年)重修,文革中再遭毁坏。改革开放后,于1987年至1993年第三次重新建成一殿一院,此后陆续修建完善。如今的翠微寺佛殿齐备,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松柏掩映,曲径通幽,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大型法会。
  潮源寺:潮源寺位于红旗乡红济桥村,该寺历史较为悠久 (具体始建年代不详),是红旗影响较大的寺院。原寺毁于清末民初之匪患,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群众多方筹资重建潮源寺,经过数年修建,于1990年建成大雄宝殿,至2004年建成大殿、观音殿、斗战胜佛殿、山门等。寺院内外树木荫翳,院内花草吐馨,环境幽雅,几株百年古槐长在院内,郁郁葱葱。王母宫:王母宫位于红旗乡红嘴村,该宫殿于明万历年间始建于石家坪,后由于洮水泛滥,搬迁至红嘴。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时局动乱大殿毁于兵燹,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重建,“文革”中再次被毁2007年,由红嘴、石板湾、石家沟门三庄乡民筹资重建,经过多年时间,建起了气势恢宏的圣母殿、偏殿、山门、钟亭、鼓亭及其它和禅房, 并进行绿化,使之成为一处环境优雅的宗教旅游景点。
  王母宫
  岳麓山寺庙群
  岳麓山庙观群:岳麓山是临洮规模最大的森林公园,有
  道、佛共存的寺庙建筑群,位于县城东门外,因宋代在此建有
  东岳庙而名。岳麓山的道观和庙宇有泰山庙、财神殿、火神殿、三圣殿、清虚观、黑虎殿、七真殿、伯阳宫等数十处道观和庙宇,近年来又修建了睡佛殿,成为佛、道共存的寺庙群,加之其它楼台亭阁遍布,苍松翠柏成荫,是驰名陇上的风景名胜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由泰山庙举行传统的大型庙会。
  紫松山寺庙群:紫松山寺庙为佛、神共存的寺庙,位于南屏镇光明村紫松山娘娘殿湾。该寺庙群始建于明代洪武年, 与莲花山寺同期修建。寺庙在清同治年、文革中多次被毁,改革开放后由临洗县南屏镇光明、裕丰两个村及康乐县五户乡群众集资重建。现在的紫松山寺庙建筑群掩映在翠微深处,青山环抱,三霄娘娘殿、紫云洞、菩萨殿、玉皇阁、牛王殿、马工殿、将军殿、文昌阁等十数座殿宇或依山而建,或耸立崖顶,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是临洗著名的风景区之…。每年农
  紫松山寺庙远眺历三月二卜八日、六
  月初六日举行两次传统庙会和法会,同时还有大型花儿会吸引几个县的群众前来旅游、观光、对歌,盛况空前。
  玉井峰寺庙群:玉井峰位于玉井镇孟家坪村,有佛、道共存的寺庙建筑群。史载自秦汉始玉井峰就是当地民众祭祀天地的场所,隋唐时形成了佛道并存的寺庙道观,至元末明初已具相当规模,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燹,清宣统年至民国重建,文革中再遭毁坏,改革开放后得以重建。传说元末明初进士王仲珂、张勖在玉井峰修道成仙,故人称仙山。山上有八仙台、弥勒洞、菩萨楼、栖云洞等多处石窟和泰山庙、黑虎殿、雷神殿、玉皇殿、三阳阁、大雄
  宝殿、禅房等众多建筑,是临洮著名的风景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玉井峰泰山庙庙会,届时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是县内较大的庙会之一,
  庙会法会
  庙会、法会:道教称为庙会,佛教寺院称为法会,是由寺庙为主体举行的一种民间最主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当地民众祭神、敬佛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约定俗成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寺、庙内及其附近,故名。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庙,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盛会应运而生,商贩为供应游人信徒的需求,来庙会进行货物交易.遂成庙市。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
  临洗共有大小寺庙数百座,有固定时间举行庙会或法会的寺庙多达60余处,遍布临洮全县18个乡镇。这些寺庙有的一年举行一次庙会或法会,有的一年则要举行两次甚至三次,庙会的时间绝大多数在农历三月至九月之间。寺院举行
  玉井峰寺庙远眺法会一般由僧人进行诵经祈福、佛像开光、签牌立位、超度亡灵等法事;神庙举行庙会一般请阴阳喇嘛念经、吹响作乐、礼宾祭祀、剧团唱戏等活动;南乡一带的庙会除了以上的内容外,还要举行跑马(由十数个人骑马从庙上出发在特定的马路跑一圈再回到庙上,领头的一个人身背用红绸子包裹的写有神名的笏板一块(代表神位),后面的均身背彩旗,改革开放后多改为跑摩托)、师公跳神(少则七八个师公,多则十几个师公,跳神最高潮处还要扎"十二全签”)、走马路(抬着神轿在辖区内视察庄稼的丰歉和人畜的平安与否)等活动,比其它地方的庙会要热闹得多。庙会期间,附近的商人公集于会场,远远近近的群众前来许愿、还愿、敬香、上供。整个庙会上扬幡挂彩、旌旗猎猎、炮声隆隆、鼓乐声声,成为当地群众的狂炊节。
  临洮县庙会一览表:
  寺庙名称庙会时间所在地点备注
  大郎庙2月初7至8日、9月初8至10日太石镇巴下村两次
  站仙庙2月初7至8日、9月14至15日辛店镇朱家沟村两次
  泰山庙3月17至19日辛店镇上杜家村
  泰山庙3月27至29日岳麓山泰山庙
  大郎庙4月初1至初3日衙下集镇中川村
  玉井峰4月初7至初9日玉井镇孟家坪村
  国王庙4月13至15日玉井镇朱家坪村
  圣母庙4月17至19日、8月初4至6日洮阳镇曹家川村两次
  濂洞爷庙4月23至25日洮阳镇王家嘴村
  黑池龙王庙4月30至5月初1日玉井镇店子村
  湖滩庙4月30至5月初2日洮阳镇木厂村
  金龙庙5月初5至初7日辛店镇辛店村常爷庙5月初6至初8日洮阳镇李范家刘家湾
  关帝庙5月12至14日新添镇下街村
  常爷庙5月12至14日衙下集镇刘排坪村
  九龙殿5月14至16日衙下集镇寺洼山村
  白马爷庙5月17至19日玉井镇陈家嘴李家坪
  显神庙5月17至19日八里铺镇周家阳洼村
  龙天庙5月22至23日辛店镇朱家川村
  黑爷庙5月23至25日南屏镇三甲村
  大圣爷庙6月初5至6初日辛店镇小营村
  文庙6月15日、8月27日洮阳镇东大街文庙巷两次
  正天庙7月11至13日新添镇崖湾村
  娘娘庙7月19至21日新添镇师家湾村
  常爷庙7月19至21日太石镇太石铺村
  清源庙7月21至23日洗阳镇河口村
  常爷庙7月26至28日洗阳镇河口村窑头社
  二郎庙8月15至16日辛店镇朱家川村
  太白庙8月27至29日八里铺镇高庙山村
  金龙庙9月初8至初9日上营乡墁坪村
  山神庙9月初9至初10日玉井镇中营村
  国王庙9月14至16日洮阳镇王家大庄村
  关帝庙9月27至29日新添镇曹家河村
  显神宗庙10月初8至10日窑店镇武家村田家坪
  蟠龙寺正月初4至5日、5月初4至6日峡口镇石景峡两次
  玉皇殿正月初8至初10日辛店镇康家崖村
  蟠龙寺正月12至13日、4月初7至8日洮阳镇边家湾村两次
  佛宿寺正月17至19日、9月18至20日八里铺镇廿里铺村两次
  释迦寺2月初7至初9日新添镇联丰村师家小户
  乾清寺2月18至19日、4月初7至8日、7月14至15日临洮县城西北三次
  佛归寺3月初2至3日、4月17至18日洗阳镇旭东村紫云山两次东岩寺3月27至29日岳麓山东岩寺
  紫松山寺3月27至28日、6月初5至6日南屏镇光明村紫松山两次
  潮源寺3月27至28日红旗乡红旗村
  西岩寺4月初1至3日、9月30至10月2日洮阳镇李范家村两次
  曲子寺4月初8日南屏镇格致坪村
  翠林寺4月初7至初9日辛店镇里头沟村
  双泉寺4月初7至初9日太石镇南门村
  龙泉寺4月初7至初8日中铺镇马家山村
  宝塔寺4月初7至8日、7月14至15日、11月15至17日洮阳镇线市街三次
  卧龙寺4月14至16日、9月18至20日、10月14至16日洗阳镇卧龙村三次
  慈云寺4月17至19日中铺村下石家村井坪
  滴水寺4月27至28日洮阳镇车刘家村曹家坪
  正觉寺5月初4至初6日辛店镇辛店村
  九龙寺5月16至17日衙下集镇寺洼山村
  高佛寺5月24至26日、8月27至29日八里铺镇高庙山村两次
  瑞潭寺5月25至27日龙门镇东:卜铺村
  祥云寺6月初5至初6日康家集乡赵家嘴村
  翠微寺6月初5至初10H 上营乡好水村
  白塔寺9月初8至初10日玉井镇白塔村
  普陀寺9月13至16日辛店镇石郭家村
  元福寺9月14至15日洮阳镇杨家店村
  瑞林寺9月18至19日窑店镇杨家湾村
  灵石寺9月25至27日红旗乡灵石村
  说明:1、以上所统计每年有固定庙会时间的寺庙共64处;2、部分寺庙不举行庙会或没有各自固定庙会时间的不在此表列入;3、本表在参考临洗县志编委会统计信息的基础上,在时间顺序及个别庙会相关信息方面做了适当调整。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临洮民俗》

民俗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它几百年来在民间自生自灭,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现象。在挖掘搜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抢救这些民俗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些年代久远已经消失殆尽的民俗无法去实地调查,有些已经永远消失在岁月深处而无法抢救,我们只能尽最大之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绝大部分记录还原,尽管如此,有些内容还是无法完整地再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河神祠迎神赛会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香衮寺
相关作品
宝塔寺
相关作品
卧龙寺
相关作品
城隍庙
相关作品
西岩寺
相关作品
泰山庙
相关作品
关帝庙
相关作品
站仙庙
相关作品
文庙
相关作品
南蜂窝寺
相关作品
九龙寺
相关作品
九龙殿
相关作品
蟠龙寺
相关作品
白塔寺
相关作品
佛归寺
相关作品
曲子寺
相关作品
翠微寺
相关作品
潮源寺
相关作品
王母宫
相关作品
大郎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