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洼山庙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075
颗粒名称: 寺洼山庙会
分类号: K892
页数: 2
页码: 182-183
摘要: 农历五月十五寺洼山庙会,附近的九位地方大神,非常隆重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寺洼山,按次序登上九龙殿。这是临洮南部规模最大的庙会活动。
关键词: 临洮县 寺洼山庙会

内容

农历五月十五寺洼山庙会,附近的九位地方大神,非常隆重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寺洼山,按次序登上九龙殿。这是临洮南部规模最大的庙会活动。
  临洮南部民间供奉着九位方神,分别是:九天圣母太乙元君,先天神,庙在衙下集镇衙下村凤凰台;常山辅王,三国赵子龙,庙在衙下集镇刘排坪;显神大郎,三国马超,本庙在衙下集镇中川村鸡鸣嘴;黑池龙王,明代开国大臣胡大海,本庙在衙下集镇潘家集赵家湾;金龙大王,唐代传说人物薛应龙,本庙在衙下集镇潘家集松树山;三圣国王,天神哪吒,本庙在衙下集镇潘家集蒲家山;白马辅王,三国庞统,本庙在南屏镇合好村录家山;蚆蚱娘娘太乙元君,民女,本庙在衙下集镇张家寺;普天同知二郎,元代临洮府同知赵汝翼,本庙在南屏镇裕丰村曹家湾。
  农历五月初十,分散各地的九位大神陆续出庙,乘坐八抬大轿在各自的牌下(辖区)走马路巡视农情,体察民情。五月十三,各位大神从各自巡视的最后一站出发,下午两点之前全部集中到刘排坪常爷庙,又称合神庙。常爷牌下的神头给每位神像及所属神头挂红,鸣炮,进行叩拜,再迎进大庙按次序落座,祭祀活动开始。由法师打坛、居士诵经、秦腔演出助兴两天。
  五月十四,寺洼山庙会从序曲进入正会,各位老爷的神头集中九龙殿,共同商议庙会的各项工作和程序。
  五月十五早,九位大神乘坐八抬大轿从刘排坪常爷庙"起龙",铁炮十二响后,由师公扎"十二全签"引领出庙,浩浩荡荡出发。一路彩旗猎猎,锣鼓喧天,阴阳喇嘛诵经,沿路各商铺、农户在门前放炮敬香,迎至普济渠桥头上集合,设三次坛才能上庙。
  第一坛从普济渠桥头起龙到大十字下马;第二坛从大十字起龙到仓门口下马;第三坛从仓门口起龙到九龙殿前下马。每坛由神头供香火祭祀后,再由师公扎"十二全签" 相迎。
  佛教做"燃灯法会",道教做"水陆道场",法师做"迎山神土地、接泉神、送瘟神"等道场,秦剧团演出"神戏",临洮南部规模最大的寺洼山庙会进入高潮。一连三天,寺洼山鼓声隆隆,炮声震天,彩旗猎猎,香烟缭绕,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五月十六上午,各位大神牌下选举下年的总会长、副会长;下午,九位大神陆续乘坐八抬大轿回到各自的本庙,庙会结束。
  寺洼山庙会源于明代,有640年历史,涉及临洮本县两个镇近20个村,也包括康乐、渭源等县部分乡镇。这一民间活动涵盖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学、美术等诸多学科,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怀侠
责任者
李天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寺洼山庙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