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迎神庙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073
颗粒名称: 端午节迎神庙会
分类号: K892
页数: 3
页码: 176-178
摘要: 20世纪上半叶,临洗城西洮河浮桥上游一公里处建有河神祠,每年端阳举行隆重的迎接八位官神的赛社,八位官神从一开始走马路到河神祠聚会,时间长达一个月,其参加群众之多,场面之热烈,形式之独特远近闻名。
关键词: 端午节 迎神庙会

内容

20世纪上半叶,临洗城西洮河浮桥上游一公里处建有河神祠,每年端阳举行隆重的迎接八位官神的赛社,八位官神从一开始走马路到河神祠聚会,时间长达一个月,其参加群众之多,场面之热烈,形式之独特远近闻名。
  河神祠所在地是驰名西北的木厂(木材市场)。起初,为了防止洮河发洪水冲走木材,木材商在此处建有河神祠。每年五月初一至初五,临洮境内的"八位官神"从四面八方而来,齐聚河神祠,举行盛大的庙会,跳神唱戏,盛况空前。清代吴镇在《临川阁杂咏》中描写:"湖滩原是古西湖,木客松杉积万株。秋水不来春社好,白杨林下舞神巫。”
  所谓"官神"是一个地方官民共奉的神,一般为朝廷赐封或民间尊成。临洮的"八位官神"依次是:常爷,原型一说为明代常遇春,一说为三国赵子龙;金龙爷,原型一说为宋代谢绪,一说为明代徐达;濂洞爷,原型为唐代徐茂公;显神爷,据说与濂洞爷为同一人,两地供奉后改了神号;大郎爷,原型为宋将杨延平;二郎爷,原型一说为宋代华荣,一说为隋朝道士赵昱;白马爷,原型为三国庞统;索爷,为明代大将胡大海。
  迎神过程大致分下庙取水、走马路、河神祠集会、拜见张进士和雍御史、回水上庙。迎神前由县府向各位"官神"的总会长下达命令,总会长召集神头和地方绅士请神下庙。在庙院内摆上香案,由师公敲打羊皮鼓跳傩舞请神,出进三次才能把神请出庙,谓之"曳神"。大家焚香跪拜后,抬着神轿到各自的"神池"或附近的泉里取水。取水时用绳子将瓶子吊下去左右摇摆使水进入瓶子,等装进去半瓶子水后再吊上来将瓶口塞住并用蜡密封,然后放在神轿内。据说来年雨水广,瓶子里的水就会变满,如果雨水少,瓶子里的水就会跑完。如果水在什么地方跑完,则必须就近寻找水源继续取水。
  取了水后要抬着神轿走马路。走马路就是在各神的牌下(辖区)一庄接一庄进行巡查,意思是让神看看辖区内庄稼长得怎么样,百姓平安不平安。走马路的队伍前有响锣开道,接着是打旗和打伞的,再后面是打香炉的、锣鼓喷呐奏乐的,然后师公一路走一路跳傩舞,神轿是走在最后的。每到一庄,各庄子的神头就会在村头或神场里摆上香案,焚香点蜡,浇奠贡品,隆重迎接,该庄子的群众争先恐后给神献供品,磕响头,并把前一庄抬轿的人替换下来,抬起神轿继续走下一站马路。所到之处旗帜猎猎,伞盖摇摇,锣鼓齐鸣,炮声震天,十分热闹。
  其中较为特别的是会川(原为临洮所辖)索爷走马路的情形,出本庙后先要去西山娘娘庙一拜,拜完后放羊娃们把索爷从轿子上推下来,将衣服扯破,戏耍一番,然后到会川街上再穿上备好的新衣。行走的时候,年轻人们抬着索爷的轿子有时猛跑,有时停下,还要上下闪动,谓之"颠轿"。别的神走马路一般走大路,而索爷则多走的是坡坡屲屲,狂奔乱跑,田里劳动的妇女们还要向索爷抛掷秽物、吐唾沫,据说折腾得越厉害索爷越高兴。
  河东面的四位官神走完各自的马路可直接走旱路到河神祠,而河西面的常爷、大郎爷、二郎爷、濂洞爷四位官神却不过浮桥,而是从上游几公里处的杨家店乘坐事先准备好的木排漂流而下,到河神祠上岸。
  八位官神聚齐后,举行拜谕、搁水、献牲、跳神、唱戏等仪式。拜谕就是各神的会长拿出县府下达的通知相互展示后由法师送往洮河;搁水是把取了水的瓶子拿出来比较看谁的水多;献牲是给神献猪、羊、鸡等。然后师公跳神,戏子唱大戏。
  这几天内,洮河岸边人山人海,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红男绿女、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五月初五中午,早戏唱完,县官降香后,八位官神离开河神祠,从西城门进城,先参拜城隍爷,然后到北大街参拜张进士(明代临洮人张万纪)和雍御史(明代临洮人雍焯)。所到之处,商铺都要鸣炮迎接,一时间炮声震耳欲聋,街上人头攒动。有的市民还要带着孩子趴在地上让轿子从身上过去,祈神保佑大吉大利。拜完张进士和雍御史,八位官神还要在此住上一夜,第二天各自回庙接着再唱三天戏,由师公三出三进"曳神”,将神请回本庙,整个活动就算结束了。
  河神祠毁坏之后,临洮这一规模最大的迎神赛会活动也随之中断。近年来,临洮城隍庙得以恢复重建,中断了上百年的迎接"八位官神"活动又在城隍庙兴起。端午节这天,分散在四面八方的"八位官神”齐聚城隍庙,进行赛社,只不过规模远没有河神祠迎神庙会大了。
  临洮五月端午迎神庙会,是全县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反映了临洮人民追求人神共娱、天人合一、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其中,"八位官神"拜见城隍爷(原型为近代临洮知府祁王)和张进士(明代临洮人氏张万纪,官至庐州知府)、雍御史(明代临洮人氏雍焯,官至贵州道监察御史)的仪式,表现了临洮人民对古代乡贤的无比尊崇和敬仰。
  临洮民俗学者马文惠先生多年来对临洮端午迎神庙会民俗进行深入挖掘,多层次、多角度研究,使民众对这一大型民俗活动的风貌得以详尽、准确的了解和认知。端午迎神庙会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过去,庙会是传统社会民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外在形式,同时又是传统民俗中地方性文化标志。
  时至今日,随着历史的演变和人们思想意识的逐步解放和提高,人们将庙会视作一种文化符号。通过祭拜,增强了当地居民凝聚力和乡土意识,发挥了联络感情、教化民众、规范社会、促进商贸、娱乐身心的作用,促进了民族民间艺术的繁荣,实现了文化传承。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怀侠
责任者
李天禄
责任者
吴镇
相关人物
胡大海
相关人物
张万纪
相关人物
马文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端午节迎神庙会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临川阁杂咏》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