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
唯一号: | 292820020230000035 |
颗粒名称: | 临洮剪纸 |
分类号: | J528.1 |
页数: | 4 |
页码: | 074—077 |
摘要: | 临洮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它是用剪刀或刻刀将纸剪(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剪纸的载体多以红、蓝、黑等彩色纸为主,也可以采用金银箔等。剪纸常常作为点缀和装饰墙壁、门窗、房柱、镜子和灯具的重要饰物。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乡土艺术,仅需一把剪刀、一张纸便能表达城乡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老的黄土高原,低矮的农舍窑洞,土色枯燥,生活单调。劳作一天的老太媳妇,坐在门槛或者炕头上,母女相传,师徒相授,言传身教,代代承袭。从马家窑文化和辛店文化等彩陶中都能找到许多纹饰和剪纸图案的一致性。汉唐时期,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临洮,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明、清时期,剪纸艺术得到大发展。每当过年、过节或新婚喜庆时,人们都用红纸剪成"福”"禄""寿""喜喜" 等字以及象征幸福安康的剪纸画,贴在白纸糊的花格窗子或白墙上,有的还贴在门扇和灯笼上,以增加喜庆气氛,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1949年以后。20世纪60年代初期,峡口公社女社员王寿英的剪纸作品曾参加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和国家民族文化宫举办的"甘肃民族民间窗花艺术展览",在北京、杭州、合肥等地展出,有7件作品被中国美术博物馆收藏。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叫停。 |
关键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 临洮剪纸 |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