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传统宗教壁画绘制技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034
颗粒名称: 临洮传统宗教壁画绘制技艺
分类号: J218.6
页数: 3
页码: 071—073
摘要: 临洮传统宗教壁画是传统壁画形式之一,一般绘在佛教寺院和道教庙观等宗教建筑的墙壁上。内容一般有佛道造像、经变故事画等。临洮传统宗教壁画通过一代代画师的传承、发展,借助独特的地方文化衍生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技艺和绘画风格。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 壁画绘制

内容

临洮传统宗教壁画是传统壁画形式之一,一般绘在佛教寺院和道教庙观等宗教建筑的墙壁上。内容一般有佛道造像、经变故事画等。临洮传统宗教壁画通过一代代画师的传承、发展,借助独特的地方文化衍生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技艺和绘画风格。
  纵向看,临洮传统宗教壁画在历史发展中,汲取各民族优秀艺术元素,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早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遣蒙恬率兵30万,北逐戎狄,修筑长城。西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先零羌与匈奴合兵10万,进入洮河流域。唐太宗时,临洮迭受羌族、吐谷浑、吐蕃的骚扰。玄宗时,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攻破吐蕃,收黄河九曲,一度安定洮河流域。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吐蕃又陷临洮。直至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韶大破吐蕃。熙宁五年 (1072年),又击破木征,临洮复归宋辖。元朝国师八思巴在临洮期间建寺传法,著书译文,为佛教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清代随着伊斯兰教在临洮的传播,其宗教艺术风格也开始盛行。最终羌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各传承人臧博、覃墨煊、屠永宏创作的可移动可携带的文创壁画
  民族文化、艺术在此交流交融,寺庙、宗教壁画等艺术载体便成了历史的见证。如蕃汉合一的佛教圣地卧龙寺、道教名山玉井峰、元代临洮大寺(现在宝塔寺),伊斯兰东拱北等。宗教壁画作为反映宗教内容最直观的呈现方式,千百年来一直被信众绘于寺庙墙壁,从临洮现有的壁画技法和风格可看到唐代、宋代、元代、明清等画风的影子,如临洮宗教壁画中经常运用的"线描粉本"这种绘制办法从很早之前就开始运用于壁画绘制,从敦煌莫高窟壁画和遗存文物可发现早期工匠为了将菩萨等形象便于在各地流通和在墙壁上反复过稿,粉本便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直至如今临洮地区在绘制壁画时仍然沿用此方法。再从色彩来看,临洮壁画大多采用矿物颜料重彩画法,此技法中带有明显的重彩画中干画技法的特征,这与元代临洮藏传佛教信仰盛行有非常大的关系。再如临洮壁画中的书法线条,大多吸收了明清文人画的线条技法,将书法用笔和人物衣纹线条紧密结合。综上所述,临洮宗教壁画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风貌。
  横向看,临洮传统宗教壁画受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临洮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是古代甘肃交通网上重要的节点,南来北往的文化元素被临洮壁画吸收、融合,如在临洮《普门品》经变壁画中可看到敦煌壁画连环画式的构图特点。
  从壁画题材来看,临洮传统宗教壁画有着不同于其他
  地仗构成
  制作矿物颜料地区的题材。"洮阳川八大官神"(河东四神:金龙爷、显身爷、白马爷、索爷;河西四神:商爷、大郎爷、二郎爷、濂洞爷)与洮河文化密切相关,统称洮河龙神,这些神灵的故事及神灵在走访人间,赏善罚恶、行云布雨的形象被一代代临洮工匠绘制在庙宇壁上,最终形成了临洮特有的神变壁画体系。
  从画面构图布局上来看,进出锋是临洮地区特有的壁画形式,殿堂内左边为进锋,右边为出锋,出锋绘制本庙主神出巡视察善恶,行云布雨等事由时的仪仗队,马蹄高蹬,步伐紧急。进锋为视察归来,惠风和畅,步履柔和,天地间一片祥和,画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面有雷公电母等诸神,中间最大的便是主神,后面跟随的是主神的仪仗队,画面下方是土地山神及鬼差等众。除了"进出锋"还有类似"出身"传壁画、神变故事画、左鬼右判画等。
  绘画材料方面,临洗壁画采用矿物颜料绘制,属于工笔重彩画,颜料多用石绿、石青、朱砂等珍贵矿石,经过手工加工后便可运用。其性质稳定,久不褪色。临洮马家窑红胶泥土质细腻,颜色鲜亮,是起稿时勾画粉本及上赭色非常好的材料。
  绘制技法方面,临洗传统宗教壁画运用传统工笔重彩画技法,写实勾画、三勾九染,线条要求变化丰富,流畅有力。
  临洮传统宗教壁画制作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1.制作地仗。地仗即壁画墙面,传统壁画墙面在毛墙面上先上麦草泥(临洮壁画在麦草泥里还要加上各种名贵药材),再上麻泥,再上泥子(细泥或者棉花泥)最后上石灰层磨光即可。
  2.扑粉本。将画稿先描画在牛皮纸或者油纸上,然后给纸面扎孔,将粉本固定在墙面上,接着将用装满红胶土粉末的扑包在粉本上扑打,直至将线描考至墙面。
  3.勾线。用传统的铁线描法勾出轮廓线。
  4.墙面装藏。此步骤在临洮壁画中尤为重要,信众认为只有给画装了藏,画中神佛才会灵验,这一步由画工完成,首先将壁画上每位神灵的"诰牌"内容写在黄纸上(诰牌内容为神灵的职位、姓名、主管地方等信息)然后化成灰和药材香料等物化在一起,然后兑水用朱砂笔蘸上后点在每位神灵的七窍和五脏六腑位置。
  5.装彩。即填彩,临洮壁画皆用矿物颜料绘制,其色彩鲜艳,永不变色,其制作技法也是壁画绘制中尤为重要的,首先将矿石原料进行选目(即将矿石砸碎后选出可以当作颜料的部分)再将选出的颜料进行研磨,然后进行洗目(即将颜料粉末澄在水里一遍一遍地过滤沉淀,最终可分出由浅到深几种颜色)然后将颜料风干后加入桃胶多次搅拌,最终加水便可以使用。
  6.开光。开光是壁画绘制完成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神圣的一步,届时由会长头顶香盘,跪在神像前,要画匠手拿朱砂笔,嘴里念着咒语,边念边将朱砂点在画像的七窍位置以表示画中神灵通了七窍,至此一幅壁画就算完成了。
  临洮传统宗教壁画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其不仅是本地文化、艺术的一个体现点,更是华夏文明代代薪火相传的见证物。临洮传统宗教壁画是对临洮地方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宗教等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西北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不可或缺的章节。
  如今,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回归意愿的苏醒,传统画师也不断创新壁画的文化交流互动形式。90后传承人藏博、覃墨煊、屠永宏正在致力于"地仗稳定性" 的探索和研究,力争解决壁画在保存中开裂、起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墙面壁画加以改良,变得可拆卸、可移动、易装框保存,成为"墙板画"和可携带的"泥块画",成为临洮具有代表性的文旅创意产品,极受市场欢迎。
  (藏博文/图)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