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套沥醋制作技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021
颗粒名称: 头套沥醋制作技艺
分类号: G112
页数: 2
页码: 042—043
摘要: 头套沥醋是经过50多天发酵、上千斤醋酷只沥一缸醋的特殊的制醋工艺。过去,"老临洮"非常看重这种"头醋"。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 头套沥醋

内容

头套沥醋是经过50多天发酵、上千斤醋酷只沥一缸醋的特殊的制醋工艺。过去,"老临洮"非常看重这种"头醋"。
  临洮酱菜园醋坊至今仍然在生产这种非常讲究的头套沥醋,他们的配方是20世纪80年代向南槐巷制醋人曹氏求得的。这张流传自清末民初的秘方,至少已有百年历史。
  头套沥醋和普通醋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有着微妙区分。头醋为浓稠的琥珀色醋汁,口味不仅仅“酸”,同时蕴含咸、香、润、甘各色,气通枝连,整体协调,让人咂口回味,后劲醇厚柔绵。
  头套沥醋的制作工艺为制曲、制醋头、制醋酷、窖酿、沥醋、养醋六道工序。
  天地还阳的农历三月,气温逐渐有利于微生物的成长,制醋的头一道工序"制曲" 开始了。按照秘方,调配好各味中草药以及花椒、草果等五味香料比例,粉碎研磨,混入麦麸一起制作成曲块。秘方中的比例,控制着未来酿出的醋的香味和色泽。比例失调,醋会出现异味。制作好的曲块需要发酵,等两星期后曲块变轻、变松就可以使用了。
  接下来的一道工序是“制醋头"。醋头主料青稞必须是产自青海的青稞,含糖量较高。青棵被煮成丰满圆润、裂开细缝、似破非破的样子,和粉碎的曲块混合在一起,投进木缥中,开始醋的第二次发酵。两周后,醋头在木缥中扑哧扑哧冒着气泡就算成熟了。接下来,醋开始了它的第三次发酵。制醋人将一桶一桶的醋头泼洒到一池一池的麦麸中,翻搅均匀。麦麸和醋头中的青稞、菌种、中药、五香调料开始发挥各自的作用,它们合起来称之为"醋酷"。酸中微甜的醋醋,装进了上百只陶制大缸,缸中放入清水开始窖酿,每四只大缸为一组。
  两天后,拔掉缸底的小木塞,窖酿好的新鲜醋汁流了出来。第一只黑陶缸里沥出的金黄色透明液体加入第二只缸中,在第二只缸继续滤漉精华,沥出赭石色的醋汁。把它们继续加入第三只缸中,继而再沥出更为浓艳的汤汁,这还不够,第四次再倒进新醋酷中,最终沥出了琥珀色的醋汁。四只缸里的精华才能生出一坛头套醋,浓稠丰满的口感,独自一味,似乎就已经完成了美食的概念。
  头醋被积攒进一人高的大陶缸沉淀过滤。老话说:醋养缸,缸养醋。带"酉"字旁的发酵美食,储存在缸中,才能越陈越香。一组组黑陶缸里的醋醋并没有废弃,它们还要继续沥出其他品质的醋。
  酿造的醋,到了夏天会生出"白花",也就是微生物形成的白色菌团。现在的人们渴望吃到泛起白花的醋,以证非勾兑、无防腐剂、零加剂,是粮食酿造的好醋。头套沥醋中的中草药和香料抑制了菌团的形成,人们吃到了纯粮醋,又避免了白花的出现。鉴定粮食醋和勾兑醋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手搓,粮食醋里的微生物会黏手,勾兑醋除了味道什么也不会留下。
  头套醋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它极为有限的产量。热爱生活、能够勘悟传统工艺魅力的人们,仰望到了它简单中的奢华!
  (樊柳青文/图)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