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大源樊”商号干甜醋制作技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019
颗粒名称: 老字号"大源樊”商号干甜醋制作技艺
分类号: G112
页数: 2
页码: 038—039
摘要: "樊氏祖传干甜醋"是临洮人掌握的独门技艺,不同于西北常见的甜醋。成品类似葡萄干,口感为细细的酒香、浓浓的酸甜、久久的嚼劲儿、慢慢地回甘。干甜醋制作选用白青程,盛放在竹编容器密室发酵,甜酷酒液不能从青稞里破皮而出,必须封存在青稞内部,是一种高超的甜醋制作技艺。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 甜醋制作

内容

"樊氏祖传干甜醋"是临洮人掌握的独门技艺,不同于西北常见的甜醋。成品类似葡萄干,口感为细细的酒香、浓浓的酸甜、久久的嚼劲儿、慢慢地回甘。干甜醋制作选用白青程,盛放在竹编容器密室发酵,甜酷酒液不能从青稞里破皮而出,必须封存在青稞内部,是一种高超的甜醋制作技艺。
  大源樊"樊氏祖传干甜酷"制作技艺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是盛极一时的地方名小吃,发迹于临洮县新添镇二十铺村,分号设在县城内北大街庙巷口对面,干甜酷作为土特产曾贩运至全国各地。樊氏后人樊胜存留古老的家族商号印,清晰完整的篆刻:大源樊号"樊氏祖传干甜醋"字样,并篆刻:"本号今在狄道北乡二十里铺,分设城内北街,自造甜醅,不惜工本,诚恐渔利之徒,以假冒真,今开明字号,凡四方客商赐顾者,须认'大源樊'为记,不误!"这块印章刻制时间为1880年。清末,干甜醋曾作为携带方便、口感好、营养丰富的军粮,发挥军需保障作用。1945年,中国著名学者夏鼐在临洮考古发掘,后来在出版的《夏鼐日记》第三卷中盛赞临洮樊氏祖传干甜酷:"至二十里铺小憩,食甜饭,乃发酵之青稞,据云亦为临洮名产,以北乡所出者为最甜。"
  干甜酷主要原料为白青稞,含糖量高,表皮白净,外观晶莹,颗粒大,不易粘连。制作工具比较特殊,竹编的大蒲篮、青珖石、干净的麦草、笼屉。
  樊氏祖传干甜酷制作工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青稞碾三遍皮儿。二、井水浸泡一昼夜。三、上笼屉蒸煮,四个小时后出笼。四、等青稞余温似有若无的时候,迅速拌好曲料。五、送进密室发酵,48小时后成熟。五、晾晒后常温储存,保质期2年。
  大源樊"樊氏祖传干甜酷"的制作技艺绝妙之处在于:一、甜酷在漏洞百出的竹编蒲篮中不同寻常的酵卧。二、发酵需恰到好处,酒液刚好醇厚溢香即可,不能破皮而流,封存在每一粒青稞里,保证干甜酷丰满甜美的口感。
  干甜酷一食两吃。可干食,也可用凉开水浸泡十分钟后食用,干甜醋颗粒充分吸收水分后犹如新鲜甜酷,汤汁酒郁醇香。其方便携带,保质期长,营养价值极高。
  樊氏祖传干甜酷,清末民初最为鼎盛,依靠销售干甜酷,樊氏家族在临洮北乡二十铺购置水田150亩,在县城购置商铺及院落。1949年以前,由于家中男丁逐一英年早逝,一度衰落。改革开放后,樊氏后人樊胜操持家族事业,干甜酷再度成为"陇萃堂"的热销品牌。
  干甜醋的制作技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体现了临洮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高低,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樊氏祖传干甜酷承载着几代人创建品牌的传奇,是临洮美食的公共记忆,临洮文化的组成部分。
  (樊柳青文/图)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