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义生园"食品厂红豆腐制作技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017
颗粒名称: 老字号"义生园"食品厂红豆腐制作技艺
分类号: TS214.2
页数: 3
页码: 033—035
摘要: 义生园"木厂张记"红豆腐是中国"青、红、白"腐乳三大派系中“红方"腐乳的代表, 是我国最传统的腐乳制作技艺,历经13道工序160天三次发酵而成,其作坊设在临洮县洮阳镇木厂村。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 红豆腐制作

内容

义生园"木厂张记"红豆腐是中国"青、红、白"腐乳三大派系中“红方"腐乳的代表, 是我国最传统的腐乳制作技艺,历经13道工序160天三次发酵而成,其作坊设在临洮县洮阳镇木厂村。
  洮阳镇木厂村旧时有"海眼泉"百十眼,泉水清澈甘甜,1949年以前,众多酒坊选址在此,就是为利用海眼泉酿美酒。水质对豆腐口感极为重要,甘美的海眼泉及其地下水,可制作出醇香的豆腐,这便是"木厂张记"红豆腐得天独厚的优势。
  "木厂张记"红豆腐的原料有海眼泉水、黄豆、青盐、海盐、秘制红曲料酒。制作工具有石磨、陶缸、研磨器、大蒲篮、裁刀、木质晾板、酵室、酵池。义生园木厂张记红豆腐坚持手工生产,选料精良、工序复杂、配方严密。
  红豆腐制作的第一步,先用海眼泉水泡发黄豆,磨为豆浆,煮熟后点入酸浆压榨成瓷实的老豆腐。老豆腐被分割成四厘米见方的胚子,有序地摆放在晾板上, 豆腐胚的间密距离是一种学问,要有利于菌种的生长。三天后,豆腐胚成熟,长满菌丝,蛋白质腐化成氨基酸等新物质,产生味觉的鲜,第一次发酵完成。
  霉好的臭豆腐和盐一起腌制,后入大陶缸经历第二次发酵。盐的产地和红豆腐品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青盐、海盐、内蒙古盐,效果都不一样。半个月后,第二次发酵完成。
  将腌渍好的豆腐放入凉开水中,洗去浮盐,调配好红曲酒料,品尝和校正后, 一层汤汁一层豆腐,封存在陶制容器中,经历三伏天的第三次自然发酵。
  义生园木厂张记红豆腐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形成外观红里透白、喜庆热烈,口感糟糯醇厚、霉鲜香润的独特魅力,是临洮小吃酿皮、凉粉的重要配料,促进了风味小吃特色的形成,是临洮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对以糟肉为代表的经典陇菜品牌的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豆腐独特的制作方式与味道,隐含食不厌精的思想,香与臭、鲜与腐神奇的转换,体现人类生存智慧。
  "木厂张记"历经四代人发展,从未间断。传承人张宏义的绝活为:自制两种菌种、调配十三味料的红曲灌汤、四种盐的区别使用、秘制"猪血襁子"。近年来,因为其纯手工制作产量低、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显著等原因,该技艺传承面临举步维艰的窘境。临洮县计划通过帮助木厂张记申请QS食品质量体系认证、发酵密室的扩容改建、改观外包装设计、在职业学校开设腐乳专业等手段,保护红豆腐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樊柳青文/图)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