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香制作技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009
颗粒名称: 洮香制作技艺
分类号: G112
页数: 3
页码: 010—012
摘要: 洮香制作历史悠久。1271年,元代帝师八思巴在临洮主持修建了香衮大寺,因此被称为小西天。佛教的兴盛,制香业也迅猛发展。1989年,临洮县洮河西岸王家嘴村出土一块明代万历年间的墓碑,上书"边公讳达,狄道河西下川里人氏,生嘉靖三十五年……承袭祖业点香,为众乡民食饷之仰仗"。几百年间,当地村民利用洮河百十盘水磨日夜不停磨制香料,因此称之为"洮香"。榆树、崖柏是制作洮香的主要胚料,柳树、杨树为助燃辅料,松香、当归、党参、白芷、三艾、丹皮、苦豆、玫瑰、牡丹、艾草等为香料。制作工具主要有石碾、石磨、香槽、香床、香板、起子、香搓、香刀、香箩等。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洮香

内容

洮香制作技艺是集藏香的药香味和印度鲜花香味于一身的纯天然点香传统手工技艺。
  洮香制作历史悠久。1271年,元代帝师八思巴在临洮主持修建了香衮大寺,因此被称为小西天。佛教的兴盛,制香业也迅猛发展。1989年,临洮县洮河西岸王家嘴村出土一块明代万历年间的墓碑,上书"边公讳达,狄道河西下川里人氏,生嘉靖三十五年……承袭祖业点香,为众乡民食饷之仰仗"。几百年间,当地村民利用洮河百十盘水磨日夜不停磨制香料,因此称之为"洮香"。榆树、崖柏是制作洮香的主要胚料,柳树、杨树为助燃辅料,松香、当归、党参、白芷、三艾、丹皮、苦豆、玫瑰、牡丹、艾草等为香料。制作工具主要有石碾、石磨、香槽、香床、香板、起子、香搓、香刀、香箩等。
  洮香的制作工艺,有磨制香料、和香、压香、擀香、翻箩、晾晒等六道工序。
  洮香品种、品名众多,有三大类四十多种。其中双龙盘香、大金大银药香和熏香三种香特色鲜明,西北绝无仅有,具有代表性。
  双龙盘香挂在高处,状如盘在庙堂或屋椽上的龙。每盘30圈,每天可燃一圈。双龙盘香形态美观,燃烧时间久。原料大金大银药香独特之处在于一层香撒一层金粉(金色萤石粉)或者银粉(银色萤石粉)。敬佛时,粘着萤石粉末的香会爆出五彩火花,僧俗认为爆出火花表示神佛很愉悦,是吉祥的象征。
  花薰香是将当地盛产的玫瑰花、牡丹花收集后,阴干碾碎成粉末状,混入香胚中,制作成花香四溢、提神醒脑、避瘟驱疫的线香、香饼、香锭。
  1949年以前,洮河以西十八里川群众家家户户都以制香为业。如今,一因其薄利而辛劳;二是机械化、掺杂化学添加剂的香产品充斥市场;三是随着植被的破坏,原材料榆树、柏树的收购困难;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洮香制作困难重重。
  (樊柳青文/图)
  线香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