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图书馆
金塔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塔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古城乡乡村取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534
颗粒名称:
古城乡乡村取名
分类号:
K294.2
页数:
4
页码:
149-172
摘要:
本文介绍古城乡位于金塔县,以威虏古城遗址得名。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置威虏卫,明成祖永乐三年裁卫并入肃州。至2011年底,古城乡辖古城等8个村。头号村、移庆村、光明村、新五分村、四分村、新头分村、新沟村、沙沟村等村均依据人文环境或水系分段取名。
关键词:
金塔县
古城乡
乡村取名
内容
古城乡 古城乡,依据文物古遗址取名,因境内有威虏古城遗址而取名古城。(相关联的地名:威虏古城、威虏大庙、威虏卫、威虏坝、古城公社、古城村)。古城乡驻威虏大庙。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今金塔县境西部置威虏卫。辖王子庄全境(威虏城在今金塔县古城乡政府南,遗址存)。据清代《重修肃州新志》和民国《金塔县志》记载:“本卫(威虏卫)军戎获功,斩虏首级,勘官御史赵春以为杀降,欲致获功官军于死地,因以致民叛乱。”民众潜逃,城堡空虚,遂于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裁威虏卫,并入肃州为中右、中中二所。
威虏卫故址,位于金塔县古城乡政府东南200米处。城平面呈方形,边长400米,面积16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夯层厚0.16~0.18米,墙残高4.5米,墙基宽12.8米,顶宽4米,四面开门,有瓮城,进深10米,城墙遗址犹存。
至2011年底,古城乡辖古城、新光、新丰、旧寺墩、头号、移庆、四分、上东沟8个村。
头号村 依据水系分段取名。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头号村设6个村民小组。头号村委会及第三、四村民小组驻沙咀子;第一、二村民小组驻三号坝沿;第五村民小组驻东沟湾;第六村民小组驻姜家地。至2011年底,头号村名仍沿用。
移庆村 依据人文环境取名,(相关联的地名:移庆后湾)因这里的农田最早是移民开垦,寓意为喜庆移民垦殖,故取名为“移庆”。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移庆村设7个村民小组。移庆村委会及第四村民小组驻许家沙窝;第一村民小组驻蒿子湾;第二村民小组驻威虏破城;第三村民小组驻沙沟;第五村民小组驻移庆后湾;第六村民小组驻古墩子地;第七村民小组驻姜家沟。至2011年底,移庆村名仍沿用。
光明村 (原名威虏后墩)。依据人文环境取名。寓意为前途光明。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光明村设3个村民小组。光明村委会及第二村民小组驻王家庄;第一村民小组驻七号庙;第三村民小组驻何家庄。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新五分村合并为新光村。
新五分村 依据水系分段取名。(相关联的地名:五分庙)。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古城乡将五分村改为新五分村。新五分村设5个村民小组。新五分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五分庙;第一村民小组驻澄槽屯庄;第二村民小组驻五分;第四、五村民小组驻何家楼台。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光明村合并为新光村。
四分村 依据水系分段取名。(相关联的地名:四分庙)。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四分村设6个村民小组。四分村委会及第二、三村民小组驻四分庙;第一村民小组驻土神庙;第五村民小组驻灰圪垯屯庄;第六村民小组驻康家桥。至2011年底,四分村名仍沿用。
新头分村 依据水系分段取名。(相关联的地名:头分庙)。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古城乡将头分村改为新头分村。新头分村设7个村民小组。新头分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彭家地;第一村民小组驻殷家湖;第二村民小组驻俞家庄;第四、五村民小组驻头分庙湾;第六村民小组驻殷家庄;第七村民小组驻明沙窝口。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新沟村合并为新丰村。
新沟村 依据水系取名。新沟,指清朝末年屯田时新开垦的一条引水渠道。当地人习惯上把渠道叫沟,故名新沟。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新沟村设5个村民小组。新沟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裴家庄地;第一、二村民小组驻沙滩庙;第四村民小组驻赵家地;第五村民小组驻头分新地。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新头分村合并为新丰村。
沙沟村 依据地形特征和水系取名。(相关联的地名:沙河西)。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沙沟村设4个村民小组。沙沟村委会及第二村民小组驻窦家井湾;第一村民小组驻沙河西;第三村民小组驻西五号沟;第四村民小组驻六号。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上号村合并为古城村。
上号村 依据水系分段取名。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上号村设5个村民小组。上号村委会及第二、三村民小组驻四号屯庄;第一村民小组驻夹坝;第四村民小组驻李家庄;第五村民小组驻刘家地。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沙沟村合并为古城村。
上东沟村 依据水系取名。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上东沟村设5个村民小组。上东沟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夹坝沟;第一村民小组驻殷家地;第二村民小组驻梁家庄;第四村民小组驻雷台庙;第五村民小组驻红柳窝口。至2011年底,上东沟村名仍沿用。
下东沟村 依据水系取名。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下东沟村设5个村民小组。下东沟村委会及第二、三村民小组驻景家墩;第一村民小组驻马家油坊;第四村民小组驻大屯庄;第五村民小组驻高家庄。2004年4月(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并入旧寺墩村。
旧寺墩村 (原名旧刺墩)。依据文物古遗址取名。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旧寺墩村设4个村民小组。旧寺墩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王家北庄;第一村民小组驻倒沟;第二村民小组驻张家闸;第四村民小组驻圪垯沟。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古城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