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扯绳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429
专题名称: 万人扯绳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85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临潭县旧城地区(城关镇)每年元宵节期间的万人扯绳活动,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一种军中“教战”游戏。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后由军中传入民间,流传至今。据《洮州厅志》记载:“旧城民有拔河之戏,用长绳一条连小绳数十,千百人挽两头,分朋牵扯之。”其目的“以为扯势之胜负,即以占年岁之丰歉焉”。 该项活动历代由旧城地区的商会组织,本着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的原则,筹集所需的经费和物资。新中国建立后,作为县内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每年给予必要的赞助。 扯绳活动是洮州元宵节数万群众共庆佳节的一种独特方式,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举行,每晚三局,三晚九局。来自附近各地的汉、回、藏各族群众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齐涌临潭县城。午后筹办者将重达8吨左右的钢缆绳放置十字街口,由群众推举“少壮”担任“连手”,将双方“龙头”(即绳头)联结,赛前将绳捆扎成头连、二连、三连、连尾(俗称双飞燕),绳全长为1100多米,主绳直径达14公分,参赛双方不分民族和男女老少,有数万人参与,成为世界扯绳史上绳之最重、直径最大、长度最长、人数最多的比赛。2001年正月十四日,中央电视台《走进西部》专题组受《中华民族》栏目的委派,专程到临潭就洮州万人扯绳活动予以现场转播,影响颇大,同年该活动申报批准载入上海世界吉尼斯大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