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民间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4020220001103
专题名称: 拉卜楞民间舞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61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拉卜楞民间舞拉卜楞民间舞(藏语意为“卓”),是随着夏河县历史、文化、宗教的发展,是广大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集体创造,世代相传下来的,藏族群众对其反复琢磨,不继加工,日益完善,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在风格上具备了鲜明的高原特色。拉卜楞民间有“园舞歌”之意,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藏族群众逢年过节、迎宾送客、宗教祭祀、结婚典礼与劳动之余均跳,跳时少则数人,多则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场面壮观、奔放豪迈、气势宏大。参加者相互拉手扶肩,边唱边舞,可伴奏也可无音乐伴奏,动作丰富,基本步伐和手势有:优滑步、双甩手、踏踢步、斜拖手、拉手舞步等。“卓”的舞蹈动作自由灵活,不拘规则,“卓”的音乐结构一般由慢歌段与快歌段两部分组成。但有的乐曲在慢歌段之前增加了散板领唱,使乐曲成为三个部分。“卓”的慢歌段音乐浑厚深沉,附点音符,三连音、五连音使用较多,音乐豪爽而富动力,快歌段旋律简单,多定慢歌段旋律的简化,节奏鲜明,音乐矫健而富有弹性。拉卜楞民间舞是一种抽象的肢体语言,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不只是美,对于民族来说,民族记忆无疑是舞蹈的灵魂和情感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