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藏族歌舞剧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唯一号: 292631020220000496
机构名称: 甘南州藏族歌舞剧院
文件路径: 2926/02/object/PDF/29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559.pdf
地址: 甘南州
起始时间: 1953年8月

机构描述

甘南州藏族歌舞剧院1953年8月,甘南军分区将所属文工队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经过一年的整顿,于1955年5月4日在夏河正式成立了甘南藏族自治区文工队,只有20名队员,后称甘南州歌舞队,为甘南的第一个专业艺术演出团体。1957年参加全省文艺汇演,《哈达献给毛主席》、《拉卜楞组舞》、《背水姑娘》等节目颇受专家与观众的好评。1959年歌舞队扩编为甘南歌舞团。1970年州歌舞团与州秦剧团合并,成立了“甘南州文工团”。1975年,州文工团撤销,恢复为歌舞团和秦剧团。2005年州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将州歌舞团、藏剧团合并重组“甘南州藏族歌舞剧院”,提升为县级规格,内设藏戏团和歌舞团。经州委、州政府批准,于2006年正式组建成立。于2007年加挂了“甘肃省藏剧团”牌子。2009年,顺应改革趋势,将州影剧院归并州藏族歌舞剧院。1982年,州歌舞团根据藏族古典名著《塞•顿月顿珠》创作改编的大型古典舞剧《王子顿月顿珠》在1984年、1985年获甘南州第二次专业文艺会演和全省文艺会演演出一等奖,创作二等奖;1987年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受到好评,同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调京在中南海礼堂演出,主要演职人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由州藏族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歌舞诗乐《九色香巴拉一一甘南的节日》参加了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新创剧目调演,分获大奖和一等奖,以及编剧、导演、作曲、舞美、服装、化妆、灯光设计和主演等50多个单项一、二、三等奖。州藏剧团创排的大型藏剧《江孜烽火》在全省“新创剧目调演及第二届戏剧红梅奖大赛”获综合表演二等奖和编剧等12种单项奖。州县文艺演出团体创作的《巴郎舞》、《嘎巴舞》、《国徽在草原上闪光》、《香巴拉的祝福》、《祖国颂》、《羚羊家园》、《雪域家园》等歌舞节目,讴歌了草原儿女的新风貌,展示了甘南改革开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