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与龙神相关的历史人物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9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与龙神相关的历史人物简介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3
页码: 756-758
摘要: 徐达生于元代文宗至顺二年,字天德,安徽凤阳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从小胸怀大志,为人刚毅武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投朱元璋麾下,历经百战,屡建奇功。明王朝建立后,任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洪武十八二月,因“背疽”病逝。享年54岁,后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阴。被群众奉为“陀龙宝山都大龙王”。常遇春字伯仁,回族。他身材高大,勇力过人,擅长射箭。被群众奉为“总督三边常山盖国都大龙王”。在十八位龙神中,属明代人物的13人,其中封王的3人,封公的5人,封侯的3人。属于神灵的5位。
关键词: 地方文化 历史人物简介

内容

徐达生于元代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字天德,安徽凤阳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从小胸怀大志,为人刚毅武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2),投朱元璋麾下,历经百战,屡建奇功。明王朝建立后,任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洪武十八(公元1368)二月,因“背疽”病逝。享年54岁,后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阴。被群众奉为“陀龙宝山都大龙王”。
  常遇春字伯仁,回族。安徽定远人。生于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29),农民出身,家贫。他身材高大,勇力过人,擅长射箭。元顺帝至顺十五年(公元1355)四月投入朱元璋部,自请为先锋,后屡建奇功,勇猛无敌,解牛塘之围,攻克常州、池州。破宁国等多处州邑,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朱元璋继吴王位,常遇春升任平章政事,后因功绩显著,拜为副将军,北伐中攻克许多州邑,破元都,西征太原,上伐北平、会州、锦州,取得大捷。洪武三年(公元1369),还师回到柳州河,突得暴病而逝。享年39岁。赐葬钟山之原,追封开平王,谥“忠武”。被群众奉为“总督三边常山盖国都大龙王”。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生于元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安徽盱胎人,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非常聪明,作战勇敢在诸将之上。洪武二年(公元1369)春,李文忠以偏将军随常遇春北征出塞,攻克上都,逼走元顺帝。常遇春病逝后,李文忠代理其职,攻克庆阳、太原。洪武三年(公元1370),拜为征虏左副将军,攻破元军取得大捷,被封为曹国公、大都督府左都督等,后屡建奇功。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洮州十八番族叛乱,李文忠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征讨,首战土门关,敌败走,追至洮州,生擒阿昌失纳,酋长三副使瘿嗉子等,在东陇山的南川筑城(即今新城镇),置洮州卫,留军镇守。回京后,还掌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洪武十六年(公元1384)二月病逝,享年46岁,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被群众奉为“威震三边朵中石山镇州都大龙王”。
  胡大海字通甫,回族,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生年不详。朱元璋在滁州起兵,胡大海投奔,命为前锋,从大军渡江,积有战功,遂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后跟随大军攻破宁国,拔取徽州,败元军杨完者,升为枢密院判官,随之攻占兰溪,升任佥枢密院事,进攻诸暨,平定处州,攻破信州,又升任为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守金华。及下严州,苗将蒋英、刘震、李福投降,胡大海收入麾下,后三人谋反,蒋英以大槌击大海脑门而亡。死后被追封为越国公,谥“武庄”。被群众奉为“洮河威显黑池都大龙王”。
  郭英生于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安徽凤阳人,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随其兄郭兴投朱元璋,颇得信任,充帐前值宿侍卫。以后屡建奇功,升任河南指挥使。洪武九年(公元1376),移镇北平镇守。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召还南京,升任前军都督府佥事。后随付友德远征云南,平蒙化、邓川等地,因平云南有功,被封为武定侯,镇守辽东。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随耿炳文备边陕西,任副将,平息了沔县叛乱。建文四年(公元1402),燕王朱棣攻陷南京,自立为皇帝,郭英被罢官归第,永乐元年病逝,终年67岁,赠封为营国公,谥“威襄”。被群众奉为“普天同知感应都大龙王”。
  康茂才字寿卿,生年不详,湖北蕲春县人。少年时熟读经书,深明大义。元末,康茂才结义兵保乡里,后率部投靠朱元璋,被任命为秦淮翼水兵元帅。在跟随朱元璋的征战中,建有战功,先后被任为都水营田使、帐前亲兵副指挥使、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同知大都督府兼右率府使。洪武元年(公元1368),随大军取汴梁、洛阳、陕州。洪武三年(公元1370),又随大军西征定西、取兴元,在还军途中病逝,被追封为薪国公, 谥“武康”。被群众奉为“东郊康佑青龙宝山都大龙王”。
  朱亮祖湖北薪春人,生年不详,元末各地群雄起兵反元,盗匪乘机为患地方,朱亮祖组织当地义兵保卫地方,被元廷授予义兵元帅。朱元璋起兵后,被数次擒获,后跟随朱元璋,战功卓著,被升任为浙江行省参政。洪武三年(公元1370)封朱亮祖为永嘉侯。洪武八年(公元1375)同付友德镇守北平,后回京都屯田、巡海道。后因所作违法事很多,被人上报朝廷,其反诬知县道同,并被错杀,朱元璋知后于洪武十三年 (公元1380)召回京,被鞭死。朱元璋以侯爵礼葬之。被群众奉为“南部总督三边黑磁都大龙王”。
  花荣安徽怀远人。自幼好武,胸怀壮志。元顺帝至正四十三年(公元1353),朱元璋由武当回金陵时,路遇花荣,遂慕名而投奔朱元璋,在跟随朱元璋之后,屡建奇功。陈友谅攻采石矶时花荣为太平府守将,陈兵深夜偷袭太平城,花荣疏于防备,而使陈兵四面围困,花荣领兵出击,屡战不利,是月十九日,陈兵杀入府中,花荣被钩索缚住被擒,宁死不屈,被陈友谅众军乱箭射死,死时39岁,追封东邱郡侯。被群众奉为 “四季九汉降虏护国赤察都大龙王”。
  成世疆生卒年月不详,原籍应天府紵丝巷人。元末避难,全家流浪,逃至洮州甘沟村落户。父母早亡,家贫不能自给。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平西将军沐英平定番地十八族叛乱来洮州,便投入沐英部下。后跟随沐英平定云贵。云、贵、川平定后,解甲归田,行至西固腾腾桥(即邓邓桥),为流寇所害。被群众奉为“成沙广济都大龙王”。
  韩成生卒年不详,安徽虹县人,娴水性。原为巢湖水军头领俞廷玉部下。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3)七月,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朱元璋孤舟被围,在危急时刻,韩成挺身而出,与朱元璋更换衣服,而使朱元璋得以脱逃,韩成为保将士性命投水身亡。后朱元璋感其忠勇而追封为高阳侯。被群众奉为“水司杨四将军都大龙王” 。
  安国又称安世魁,陕西武功人,群众称为“五国爷”。曾在沐英军中任左哨游击,明洪武十年,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副之,进军川藏,马到昆仑,作沐英部先锋, 先后平定收复藏族五部落,在一次战斗中阵亡,相传阵亡地点在白石山。群众奉为 “镇守西海感应五国都大龙王” 。赵德胜安徽凤阳人,原为元义兵长,后弃元投奔朱元璋,为帐前先锋。功勋显著,后随朱元璋破安庆水寨,克九江、南昌,授会江南行枢密院事。与邓愈等共守南昌。陈友谅举兵来攻,城且破且筑,亲督军士,暮坐城楼督战,腰中一矢而亡,年三十九岁。死后追封为梁国公。被群众奉为“赤沙温卜都大龙王”。
  张德胜安徽合肥人,投奔朱元璋后,立有战功。陈友谅进攻龙江时,张德胜率舟师迎战打败陈友谅,在采石矶大战中阵亡,朱元璋追封为蔡国公,谥“忠毅”。被群众奉为“祥眼赤沙都大龙王”。
  在十八位龙神中,属明代人物的13人,其中封王的3人,封公的5人,封侯的3人。属于神灵的5位。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达
相关人物
常遇春
相关人物
李文忠
相关人物
胡大海
相关人物
郭英
相关人物
康茂才
相关人物
朱亮祖
相关人物
花荣
相关人物
成世疆
相关人物
韩成
相关人物
安国
相关人物
赵德胜
相关人物
张德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