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储蓄存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6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储蓄存款
分类号: F830.48
页数: 2
页码: 390-391
摘要: 临潭县开展的储蓄存款业务有定期、活期、存本取息、通知存款储蓄等。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临潭县金融机构没有对存款利率进行下浮。
关键词: 对公存款 储蓄存款

内容

临潭县开展的储蓄存款业务有定期、活期、存本取息、通知存款储蓄等。
  一、储蓄存款
  1991-1992年,全县银行系统坚持以强化内部管理为基础,以优化服务为手段,以提高职工业务素质为主的储蓄工作指导思想,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把储蓄任务分解到每个职工,并与奖金挂钩。同时,开展了城镇机关单位工资转存业务,使储蓄存款快速增长。1991年末,全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949万元,比1990年增加388万元,增长24.8%。1992年,全县储蓄存款余额又达到2436万元,增长幅度高达56%。
  1993-1997年,临潭县各专业银行逐步实现储蓄电脑化,储蓄网点逐步实现联网,储蓄存款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997年底,储蓄存款余额达8546万元,比上年增长24%,是1991的4.38倍、1980年的94.96倍。1998年临潭县储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083万元。
  2000年,临潭县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建行、工行先后撤销,储蓄存款业务划转至农行办理。临潭县吸储机构只剩县农行、各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储蓄竞争力度相对减弱。2000年4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施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临潭县储蓄存款开始实行实名制。受金融机构大面积撤销的影响,2001年,临潭县储蓄存款出现首次回落,当年储蓄存款余额为9755万元,比上年减少1746万元。
  2001年,县农行和县邮政储蓄坚持走“科技兴储”之路,储蓄业务进一步电脑化,并开办通存通兑业务,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异地存取款。2002年,县农行开办金穗卡业务,县邮政储蓄开办邮政绿卡业务。同时,逐步进行了网点改造,专柜面貌一新,使储蓄业务发展突飞猛进。临潭县持卡人数不断增多。2002-2006年,由于行政企事业单位个人工资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逐步增加,居民预期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费用支出的加大以及居民投资渠道单一等因素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4年末,储蓄存款余额突破2亿元。2004-2006年,仅3年时间,储蓄存款又增长近1亿元。2006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31774万元。
  临潭县1991-2006年储蓄存款一览表
  单位:万元续表
  二、储蓄利率
  1991年4月21日,储蓄存款一年期利率为7.56%,两年后,利率随着经济过热又被两度拉起。到1993年7月11日,央行将利率又升高到10.98%的高位,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存款利率第二个高点。利率在这个点位保持了34个月的纪录后,从1996年开始进行了数次降息,在2002年2月21日将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到1.98%。
  由于2004年出现了一些投资过热的迹象,人民银行自2004年10月29日起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到2.25%,但由于1999年11月开征20%的储蓄存款利息税,居民储蓄存款年实际利息收入只有1.8%。同时,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临潭县金融机构没有对存款利率进行下浮。随着物价上浮,经济偏热,央行从2006年4月28日起开始加息,2006年8月19日起,一年期存款执行2.52%的年利率。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