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期计划与年度计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47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期计划与年度计划
分类号: F123.1
页数: 5
页码: 221-225
摘要: 1991年以来,临潭县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为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
关键词: 临潭县 中期计划 年度计划

内容

1991年以来,临潭县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为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
  一、中期计划
  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规划,规划期间与国家和省州规划期间一致。1991年至2006年共编制了 “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4个中期计划。
  《临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要点》于1991年编制完成,并编制了“九二”、“九三”两年的滚动计划。10年规划期间为1991年至2000年,“八五”计划期间为1991年至1995年。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加快脱贫步伐,到“八五”末全县农村基本解决温饱,到20世纪末,稳定解决温饱,使全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一个大的改善。“八五”期间制定的各项经济总量指标于1994年提前完成,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859万元,是“八五”计划的1.59倍,比1990年的5390万元增长1.3倍,5年年均增长4.9%。农业总产值完成5097万元,比“八五”计划增长2倍,比1990年的4385万元增长1.2倍,5年年均增长8%。
  《临潭县“九五”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于1995年着手编制,“九五”规划期间为1996年至2000年。创新的提出了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富县与富民相结合的地方工业、乡镇企业、旅游业、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体现了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确定了强化农牧业基础,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发挥两个优势,坚持六条路子,加快七种资源开发,重点发展农牧业、乡镇企业及个体经济,壮大地方工业力量,促进农、牧、林、工、商综合发展的思路。确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九五”计划的主要经济增长目标大部分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2000年达到18851万元。三大产业结构由“八五”末的51.6:12.9:35.5调整到39:10:51。
  《临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于2002年5月由县政府下发执行,规划期为2001年至2005年。“十五”期间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水利水电、道路、城镇基础设施等建设步伐加快,实施“旅游带县”战略,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各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总值达到32788万元,年均增长10.52%。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39:10:51调整到31:15:54。
  《临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于2006年2月由县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期间为2006年至2010年,规划从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战略重点和工作目标,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达到6361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0%,达到13757万元;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5.56%,达到13598万元;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4.50%,达到36256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295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114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2%,5年累计达到12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70%,达到11266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达到13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达到15268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二、年度计划
  年度计划由县发展改革委编制印发,在年度计划的编制原则上,主要调控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和一、二、三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确定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年度计划的执行方面,每年县政府与政府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完成计划任务和工作目标。1991年至2006年每年的年度计划都完成或超额完成。
  1991年计划于1991年4月1日下达,计划的重点是:继续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农牧业基础,强化企业管理,开拓和启动市场,力求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坚持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当年农业受灾,粮油减产,城镇经济较上年明显好转。农业总产值计划为3179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4129万元。1992年计划于1992年4月13日下达,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农牧业基础,在保持适当速度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突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搞活流通,致富群众,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564万元,占计划的97.1%,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4381万元,占计划的97.1%,增长6%。1993年计划于1993年9月3日下达,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步伐,按照计划体制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减少计划指标,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使全县国民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迈进。农业总产值计划4663万元,完成4663万元,占计划的100%,增长6.4%。1994年经济计划于1994年4月1日下达,农业总产值计划4933万元,增长7.5%,其中牧业产值1650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4513万元。1995年计划于1995年4月1日下达,工农业总产值计划6854万元,增长14.6%,其中农业总产值5033万元,增长11.5%。1995年经济工作坚持强化农牧业基础,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挥两个优势,坚持六条路子,加快七种资源开发。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859万元,占计划的100.6%,增长14.7%;农业总产值完成5097万元,占计划的101.27%,增长12.9%。
  1996年计划于1996年7月18日下达,工农业总产值计划7525万元,增长8.7%,其中农业总产值5480万元,增长7.5%。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641.71万元,占计划的101.6%,增长10.4%;农业总产值完成5483.4万元,占计划的100.1%,增长7.6%。1997年计划于1997年5月12日下达,工农业总产值计划8145万元,增长6.59%,其中农业总产值5810万元,增长5.96%。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001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4762万元。1998年计划于1998年3月8日下达,工农业总产值计划8418万元,增长20.2%,其中农业总产值5803万元,增长21.9%。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6320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505万元。1999年计划于1999年6月7日下达,国民生产总值计划17310万元,增长9.1%,其中农业增加值计划6850万元,增长5%。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7526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892万元。2000年计划于2000年8月20日下达,国民生产总值计划19200万元,增长9.5%,其中农业增加值计划7124万元,增长4%。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8851万元,比上年增长9.7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125万元。
  2001年计划于2001年5月26日下达,国民生产总值计划21354万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7600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2827万元,增长14%;第三产业10927万元,增长13.4%。10月26日对年度计划做了调整,国民生产总值计划调整到21150万元,第二产业计划调整到2623万元,比原计划减少204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069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620万元。2002年计划于2002年6月17日下达,国民生产总值计划23742万元,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8000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3680万元,增长20.2%;第三产业12062万元,增长10.3%。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2728万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8020万元,增长5.5%。2003年计划于2003年9月25日下达,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计划26390万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8526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4082万元,增长14%;第三产业13325万元,增长13.5%。2003年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特别是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4869万元,增长10.50%。其中第一产业8672万元,增长6.9%。2004年计划于2004年8月17日下达,国民生产总值计划29400万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9200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4522万元,增长15.4%;第三产业15678万元,增长13.9%。2004年紧扣“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两大主题,全面实施农业稳县、项目立县、旅游带县、非公活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6大战略,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8665万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9454万元,增长3.6%。2005年计划于2005年8月1日下达,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计划35300万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10280万元,增长2.8%;第二产业6598万元,增长23.9%;第三产业18422万元,增长13.6%。本年全力实施“64422”发展战略,开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旅游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贫开发与劳务移民、小城镇建设、财源建设“两基”达标、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十项重点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发展目标,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32788万元,增长11.50%。其中第一产业10283万元,增长4.90%;第二产业4883万元,增长9.90%;第三产业17622万元,增长16.00%。2006年计划于2006年6月2日下达,全县生产总值计划37200万元,增长12.50%。其中第一产业11100万元,增长5.50%;第二产业5445万元,增长10.23%;第三产业20665万元,增长17.32%。本年经济社会工作确定了农区畜牧业、劳务经济、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教育与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规划、社会稳定等八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发展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7446万元,占计划的100.66%,增长10.50%。其中第一产业11177万元,增长4.29%;第二产业5590万元,增长15.60%;第三产业20679万元,增长15.00%。
  1991-2006年临潭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悄况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