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退耕还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38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退耕还草
分类号: S812.5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临潭县的退耕还草工作从2000年开始,分为以工代赈项目和以粮代赈项目。以工代赈补助的标准是每亩补助草籽款50元,由实施单位统一调草籽,同时为种草户每亩补助资金200元,补助期限为1年;以粮代赈补助的标准是每亩草籽款50元,为种草户每亩补助资金20元,补助期为2年,补助粮食100公斤,补助期限为2年。
关键词: 临潭县 退耕还草

内容

临潭县的退耕还草工作从2000年开始,分为以工代赈项目和以粮代赈项目。以工代赈补助的标准是每亩补助草籽款50元,由实施单位统一调草籽,同时为种草户每亩补助资金200元,补助期限为1年;以粮代赈补助的标准是每亩草籽款50元,为种草户每亩补助资金20元,补助期为2年,补助粮食100公斤,补助期限为2年。
  一、以工代赈退耕还草项目
  2000年省州下达以工代赈退耕还草任务4800亩,根据实际情况,县上调整为6800亩,分别在城关、古战、长川、流顺等4乡(镇)的11个行政村实施,其中紫花苜蓿2400亩,箭舌豌豆500亩,箭舌豌豆与青燕麦混播牧草1500亩,青燕麦单播2400亩。
  在项目实施中,共调运阿尔冈金紫花苜蓿籽种(美国产)4500公斤、箭舌豌豆籽种1.5万公斤。共完成种草7133亩,其中完成紫花苜蓿种植面积2716亩,超出任务316亩;箭舌豌豆种植面积517亩,超出计划17亩;箭舌豌豆与青燕麦混播1500亩, 青燕麦单播2400亩。
  2000年5月26日至6月7日,县计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自査;6月14日至15日,州计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复査;6月25日至26日,省计委进行了抽査。根据省、州、县的验收结果合格、面积属实、集中连片较好,并于第二年向广大种草户落实了每亩200元的补助资金。
  二、以粮代赈项目
  从2001-2003年实施了以粮代赈退耕还草项目,涉及农户2075户,共计退耕还草5700亩,全部通过省州县的多次验收,兑现了补助。分别为2001年500亩,涉及2乡、3村、8社、162户,其中流顺乡丁家堡村200亩、汪家嘴村200亩、冶力关高庄村100亩;2002年1700亩,涉及5乡、11村、7社、752户,其中城关镇200亩,术布乡300亩,卓洛乡300亩,长川乡500亩,流顺乡400亩。2003年3500亩,涉及6乡、19村、32社、1161户,其中城关镇980亩,新城镇320亩,术布乡500亩,长川乡1100亩,古战乡300亩,卓洛乡300亩。
  三、林草间做项目
  2004年退耕还林草面积3000亩,其中2300亩为林草间作,补助粮食期限为8年,其中城关镇400亩,长川乡400亩,羊永乡400亩,卓洛乡300亩,新城镇300亩,店子乡500亩。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
流顺乡丁家堡村
相关地名
汪家嘴村
相关地名
冶力关高庄村
相关地名
卓洛乡
相关地名
长川乡
相关地名
流顺乡
相关地名
卓洛乡
相关地名
新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