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双联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政协志(1994-2015)》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195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双联工作
分类号: D442.2
页数: 13
页码: 178-190
摘要: 从2012年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是中共甘肃省委着眼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关键词: 联谊 双联工作

内容

一、政协机关双联工作
  从2012年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是中共甘肃省委着眼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2012年2月20日上午,县政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了甘肃卫视直播的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3月16日,召开了县政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暨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动员大会,传达
  学习了省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意见和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特别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的“三个发展”、“五个更加注重”、“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和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目标,以及对全省政协工作提出的 “四个围绕、四个做到”的具体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判断上来。动员县政协机关全体干部,统一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中去,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实实在在地为临潭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贡献。
  为了切实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政协机关及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席为组长,各位副主席为副组长,四委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专职负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工作,由专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县政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靠实了工作责任。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后,全体干部职工多次深入所联系帮扶的王旗乡巴杰村调研,与村干部和群众座谈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心声和意愿,共同谋划致富之路。与村委会班子成员多次协商沟通,制定了切合巴杰村实际的《巴杰村小康建设规划》《巴杰村产业发展规划》《县政协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五年帮扶规划》和分年度帮扶计划。
  在双联工作中,县政协始终坚持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首要任务,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五年工作规划,明确了帮扶措施和近、远期发展目标。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群众最迫切、最期盼、最紧要的部分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巷道硬化工程,特别是要先村、尕路湾村、卡巴村的人畜饮水等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大劳务输转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展劳务培训、联系输转劳动力等帮扶措施,让群众走出去赚钱,增加务工收入,提高农民生活
  水平;三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县政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方案》要求,确定了主要领导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的帮扶对象,共计帮扶对象22户贫困户,进一步细化责任,由每位干部进村填写建档制卡。
  2012年至2013年,先后两次捐款24400元,为22户联系户送去了面粉88袋,化肥27袋,为生活困难群众和老党员发放慰问金2600元,为0~36个月儿童发放营养包450盒。邀请县农行行长为王旗乡乡、村两级干部举办双联惠农贷款培训班1期,为巴杰村委会落实价值3万多元的办公用品。落实巴杰村要先、卡巴、尕路湾、上、下五个社的人畜安全饮水项目资金约60万元。
  在党的十八大前后,全体干部职工先后两次深入农户家中,化解矛盾纠纷30件。岷县“7・22”地震发生后,全体干部职工第一时间赶赴王旗乡巴杰村逐户进行灾情摸底勘察统计工作,积极动员倡议全县政协委员为灾区献爱心,全县非脱产政协委员为灾区捐款10900元。
  2014年,县政协机关认真贯彻县委“双联”行动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把“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组书记、主席亲自牵头抓,重大工作亲自部署,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及时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修订完善了 “两规划、一计划”。结合联系村、户实际情况,分析发展现状,掌握当前发展的短板、瓶颈,重新修订完善了切实可靠的帮扶计划,帮助联系户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因户施策,既指出了问题,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宣传了惠农政策,又找到了产业发展的路子。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联系村、户,听取了部分群众对2014年帮扶计划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了干部联户工作纪律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形成了干部职工自觉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双联工作台账、民情日记及入户影像资料等,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资料,做到了资料齐全、管理规范、合理利用、高效便捷。一是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宣传。结合双联行动的“六大任
  务”,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宣传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讲解法律法规知识,打消帮扶对象思想顾虑,增强法制观念,拓宽致富视野,博得群众信任。全年共下村开展工作17次,开展双联惠农贷款培训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各一期,编写简报29期。二是修订联系户脱贫致富增收计划。各联户干部以奔小康为目标,与联系户反复沟通衔接,在去年制定的年度帮扶计划和五年帮扶规划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计划。通过与联系户交流制定出符合他们要求的目标任务,增强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起到促进联系户发展生产、尽快脱贫致富的作用。三是科学引导,帮助春耕生产。春耕期间,积极为联系户提供春耕所需帮助,帮助22户联系户解决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46袋,价值0.86万元,并邀请县农技站技术人员为巴杰村全体村民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期,为全村230户群众送去高产油菜籽300多包,为特困户送去了面粉等慰问品,鼓励他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不断改善生活条件。四是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1.为巴杰村卡巴、要先、采路湾三社实施了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项目;2.单位自筹资金对巴杰村村委会院内进行了硬化;3.通过积极协商,巴杰村文化广场项目已基本落实,争取2015年年内开工实施。并于9月份,按照县委办《关于推进双联行动与新一轮扶贫攻坚任务紧密结合的实施意见》(〔2014〕112号)及县联领发《中共临潭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2014〕13号)文件精神,以正县级干部联系户增加到6户,副县级干部增加到5户,正科级干部增加到4户,副科级干部增加到3户,一般干部增加到2户的标准和县政协在职人数,将35户贫困户纳入县政协双联户中。
  在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过程中,政协机关广大干部职工严格执行“八个不准”。严格要求自己,注意个人言行举止,本着入乡随俗、实事求是、尊重当地群众发展意愿的原则,真心实意地为帮扶对象排忧解难、答疑释惑,要求参加帮扶的干部职工在行动开展过程中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影响村上的正常工作,不给帮扶对象添麻烦、增负担,自觉维护政协干部的良好形象,做到了让领导放心、群众信任、基层满意。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了干群关系,使贫困村、贫困户
  切身感受到“双联”行动带来的温暖。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4年3月,中共临潭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授予县政协办公室“2013年度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先进集体”;2015年3月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授予县政协办公室2014年度“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心奖”;2014年政协临潭县委员会被省政协表彰为全省“委员助推双联行动”先进集体;县政协办公室干部闫克俭获得2013年度全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原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魏健获得2014年度全州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先进个人”表彰奖励。
  二、委员助推双联行动
  双联行动中,县政协不但努力搞好政协机关的双联工作,而且大力开展“委员助推双联行动”。发动县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联系面广的优势,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主动搜集和总结他们提出的有助于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调研,不但发挥了自身作用,而且推动了全县双联行动深入开展,并结合各自实际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部分经济界委员积极捐资捐物,吸收贫困户子女就业,扶持贫困户进行创业,为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做岀了努力。如张世明委员及时安置城关镇上河滩村及周边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到自己的公司就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资助6名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贫困学生进行奖励;魏恒泰委员吸收后川村的村民到自己工厂中做工,传授烤箱加工技术,使得许多贫困群众有了致富门路;像这样的委员还有牟保全、王海西等等。宗教界委员发挥优势,广泛宣传政策,积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如敏义龙委员,身为阿訇的他,利用礼拜时间及时将党的优惠政策向信徒宣讲,在县城拆迁中,他积极向部分不愿拆迁的群众讲政策、作动员,发挥了政协委员的优势,确保了全县拆迁的顺利完成,他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争取、自筹资金为杨家桥村修建便民桥一座,像这样的委员还有齐哇江
  可仓、牛克昌等。因此县政协连续两年(2013和2014)获得“全省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两名委员(张世明、魏恒泰)获得2014年度“全省政协委员推动双联行动先进政协委员”表彰,一名干部获得2014年度“全省政协委员推动双联行动先进政协工作者” 表彰。
  附一:
  县政协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五年帮扶规划
  根据县委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县政协机关深入“双联”行动联系点王旗乡巴杰村实地调研,在深入贫困家庭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全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村“两委”班子讨论协商,特制订本规划。
  一、巴杰村基本情况与现状
  巴杰村距离乡政府6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巴杰上社、巴杰下社、尕路湾社、卡巴社、要先社),全村耕地大部分都是山地,人多地少,自然条件严酷。巴杰村现有226户978人,贫困人口925人,占总人口的94.6%;农村低保88户,284人;城市低保2户2人,五保户5户5人。全村有耕地1620亩,人均耕地1.6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洋芋等,一年一熟,小麦平均亩产320公斤,洋芋平均亩产500公斤。经济作物有当归、党参、黄芪、柴胡、胡麻、油菜等,主要以种植当归为主,药材面积户均达3亩以上,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全村有大家畜998头,其中每户有生猪1头。巴杰村是全县海拔较低适合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2011年人均纯收入2358元,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该村人口多耕地少,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滞后,主导产业不明显,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贫困人口925人,贫困面达94%,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的任务繁重。
  该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一是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占有率低,农民收入除种植青稞、蚕豆和外出务工外,无其他增收途径,经济收入较低;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影响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因病因学致贫现象突出;四是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没有发展动力。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把群众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群众得实惠、扶贫见实效、基层增活力、干群关系更密切、社会更和谐,促进巴杰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联系户脱贫致富为核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药材种植,改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狠抓扶贫政策到户,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突出解决贫困人口收入问题,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中长期帮扶规划
  帮扶工作严格按照州、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本单位职能,以该村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帮扶重点,通过与该村两委班子的协商,突出做好以下帮扶项目:
  (一)全面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
  扩大当归、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以中药材种植为依托,发展中药材贩运和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切实增加全村群众经济收入。
  (二)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扶贫项目,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完成交通道路、人畜饮水、危旧房改造和防洪河堤等方面
  -184-的建设任务,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方法和途径
  (一)宣传政策,提高脱贫致富信心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坚定推动转型跨越、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信心和决心,指导、协调、督促各项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结合村情,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科技、实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强农惠民政策。
  (二)单位帮扶与个人资助并举
  有针对性地与所联系的贫困户确定发展目标和帮扶计划,把产业发展扶贫作为第一要务,有效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在不断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逐步使贫困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的路子。
  (三)结合实际研究致富之路
  根据巴杰村的实际情况,让家庭经济好一点的村民进行养殖,而且指导他们养什么,怎样养,以及养到什么时间去卖。让家庭耕地面积多一些的去种药材,指导他们种什么药,怎样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获得最大的效益。
  (四)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
  村民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个地方,他们对村上的一些情况比我们清楚地多,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指导,还要细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对致富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不切合村子发展实际的意见就应该及时改正,不能光顾面子,不求实效。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帮扶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采取以下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与该村两委班子的协调配合,将该村致富能手、贫困户代表、党员代表组成规划实施协调小组,共同负责编制计划项目实施,考察培训,监测评价,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力度。
  (二)技术保障
  充分调动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机构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培训规划,协调科技单位和技术服务部门,组织农民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其掌握实际技能,增强村干部及广大农户的科技意识,提高知识水平和科技能力,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资金保障。围绕帮扶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对该村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等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县政协办公室
  2012年7月25日
  附二:
  县政协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2012年度帮扶计划
  一、帮扶村基本情况
  巴杰村距离乡政府6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巴杰上社、巴杰下社、尕路湾社、卡巴社、要先社),全村耕地大部分都是山地,人多地少,自然条件严酷。
  巴杰村现有226户978人,贫困人口925人,占总人口的94.6%;农村低保88户,284人;城市低保2户2人,五保户5户5人。全村有耕地1620亩,人均耕地1.6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洋芋等,一年一熟,小麦平均亩产320公斤,洋芋平均亩产500公斤。经济作物有当归、党参、黄芪、柴胡、胡麻、油菜等,主要以种植当归为主,药材面积户均达3亩以上,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全村有大家畜998头,其中
  每户有生猪1头。巴杰村是全县海拔较低适合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2011年人均纯收入2358元,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帮扶思路及计划
  根据县委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部署和《中共临潭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政协机关已先后两次组织全体职工进村进户了解情况、吃透村情,并结合本单位特点,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确定了帮扶思路及计划。
  (一)帮扶思路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整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热民心,扶志、扶智、扶困,突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使该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优美,真正到达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的目的。
  (二)帮扶计划
  1.资金帮扶
  政协机关以县级干部每人500元、科级干部每人400元、一般干部每人300元的标准筹集7600元,给所联系的群众每户买4袋面粉。
  2.项目帮扶计划
  根据巴杰村的情况及巴杰村今年的工作计划,县政协机关尽量发挥每一位主席、副主席及每一位干部职工的作用,积极联系项目部门,尽机关全力在年内解决巴杰村尕路湾、要先、卡巴三社的人畜饮水管道4公里;拓宽尕路湾、要先、卡巴三社的道路3条共10公里,新建便民桥1座,修建巴杰上社、下社护村护地河堤2公里及农田灌溉水渠2.5公里,修建巴杰护村护地河堤1500米等民生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此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牛汝霖为组长,副主席唐佐国、丁汝林、汪学军、李玉芳为副组长,四委
  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部署安排和推动落实。
  (二)落实工作责任
  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按要求及时进村进户,集中精力展开帮联工作。年内进户不少于6次,累计时间不少于3周。班子成员要带头进村进户,为其他干部做出榜样。
  (三)严明纪律要求
  各帮联干部要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严以律己,规范行事,努力树立政协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对基层和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尽力帮助解决,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并做好协调跟进工作。
  附三:
  真心真意解民忧扎扎实实帮民富
  ——临潭县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工作纪实
  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一项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有效实践,是一项抓当前、利长远、顺民意的德政工程。而“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是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贯彻落实省、州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具体体现,是各级政协委员发挥作用、履行职能、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临潭县政协按照省委、州委、县委的实施方案和总体要求,积极响应省政协、州政协关于“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的倡议书精神,把“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作为拓宽履职范围、密切联系群众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迅速行动,及时向全县政协委员发出倡议,制定《政协临潭县委员会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实施意见》,将此项工作在全县政协委员范围内全面展开。
  一、双联行动的进展及成效
  自行动开始到现在,全体干部职工十多次深入双联点王旗乡巴杰村调研,与村干部和群众座谈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心声和意愿,共同谋划致富之路。为王旗乡巴杰村及帮扶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 “两规划一计划”。先后两次捐款24400元,为22户联系户送去了面粉88袋,化肥27袋,为生活困难群众和老党员共发放慰问金2600元,为0至36个月儿童发放营养包450盒。为巴杰村委会落实价值3万余元的办公用品。积极协调水电部门解决巴杰村要先、卡巴、尕路湾、上社、下社五个社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项目资金约30万元,并为巴杰村两个养殖合作社协调惠农贷款的相关手续。
  二、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进展及成效
  发挥委员职能,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在行动中,全县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联系面广的优势,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主动搜集和总结他们提出的有助于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调研,不但发挥了自身职能,而且推动了全县双联行动深入开展。
  根据委员实际,积极参与行动。我县115名政协委员中,在职的48名政协委员都参与了“双联”行动,共联系贫困户55户。他们深入各自联系户家中了解基本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并结合各自实际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非在职委员积极响应县政协关于“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的倡议,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截至目前,全县非在职政协委员共联系贫困户110多户,部分经济界委员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并在自己的企业中吸收贫困户子女就业,月收入都在1700元以上。扶持贫困户进行创业,为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努力,如牟保全、王海西、魏恒泰委员等。宗教界委员发挥优势,广泛宣传政策,积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尽最大的能力帮扶贫困户,如敏义龙、齐哇江可仓、牛克昌等委员。
  灾难面前献真爱。2013年岷县“7・22”地震发生后,县政协及时倡
  议全县广大政协委员及全体干部职工献爱心。全体干部职工捐款4500元,全县非在职委员捐款11200元,在职委员也按全县的标准进行了捐款。张世明委员以公司的名义向灾区捐款捐物价值11万余元,王海西委员以商会名义向灾区捐款3500元,敏生光委员2012年给甘南地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5100元,2013年10月为3户贫困群众送去慰问金19000元。
  发挥公仆意识,树立先进榜样。为了积极响应省政协关于“聚力扶贫攻坚、助推双联行动”和州政协关于“聚力跨越发展、助推双联行动” 的倡议,突出政协特点和优势,在双联行动中更好地发挥委员作用,展示委员风采,进一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临潭县政协及时向广大委员发出倡议,广泛动员委员中致富户、产业带头人、民营企业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双联行动,在联村联户中承担责任,在为民富民中展示风采。张世明就是这支帮扶队伍中的一员,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他怀揣着对家乡的炽爱,致富不忘众乡亲,主动在双联行动中当先锋、做表率。
  公益不问动机,为善不问出处,慈善不问大小。这是张世明多年来一贯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多年来,在自身先富起来的时候,想到的是如何帮助别人,如何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承担责任。正是基于这份感恩国家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在短短的十几年中,通过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公益事业、教育扶贫、抗灾救灾、扶贫济困等活动,累计向社会捐款达487万元(其中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162万元)。二是多年来为了缓解县上的就业压力,张世明想方设法安置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复退军人以及部分贫困群众在公司就业。据统计,近年来,公司共安置大中专毕业生68名、下岗职工32名、贫困群众432名、复退军人75名在公司就业。每个职工月平均收入按1800元计算,年收入达2.2万元。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能有效改善其家庭生活。三是特别注重公司内部的扶贫济困工作,积极开展“带一份真情,送一份爱心,做一份贡献”活动。每年在各民族重大节日,董事会都要对一些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慰问,给他们送去现金或面粉、大米、清油,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平安、幸福的节日。

知识出处

临潭县政协志(1994-2015)

《临潭县政协志(1994-2015)》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潭县委员会

本书内容包括:临潭建政初期主要工作、政协临潭县委员会成立与历届政协会议、中共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党组、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工作机构设置、政协工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