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仓寺院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唯一号: 292535020230000209
作品名称: 西仓寺院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521.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宗教建筑

作品简介

西仓寺院位于碌曲县城以东7公里处。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由拉卜楞寺院四大赛赤之一的第三世德哇仓嘉木样图丹尼玛创建。因西仓寺院是由玛艾寺、拉仁关寺、西仓寺、霍尔尕哇寺、拜日寺、松木替寺、古格寺、阿洒寺、加格寺、麦如寺、年仓寺、曲科尔寺、恰热寺、则岔寺等合并而成,故又称之为西仓新寺。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在第二世嘉木样时期,松木替喇嘛曾向第二世嘉木样请求,将十二部落域内的小寺院合并成为一个总寺。二世嘉木样说:“现在还不到时候,哪儿有地址?”松木替喇嘛答到:“苟什德丹白坚赞曾说,'嘉苟尔地方好但是地名叫'多代尔塘(意思是地名不好。编者注)。二世嘉木样说:“地名没有关系,可以迁移”。后来,玛艾寺阿黎桑洛坚赞又向二世嘉木样请求合并寺院,嘉木样给了同样的答复。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阿洒寺喇嘛洛桑向嘉木样三世请求合并诸寺,嘉木样回答说:“现在时机成熟了,可以合并。”阿洒活佛把自己的静修院和拉德庄园等献给三世嘉木样修建西仓寺院的。筹备工作从此开始。次年,嘉木样再次来到西仓进行佛事活动。各寺喇嘛、西仓洪布和塘隆郭哇等十二部落头人相聚在一起,就西仓寺院修建的有关事宜进行商议,经堂、僧舍等修建工程正式开始。据《安多政教史》记载,西仓寺院:“单是白银一项,就花费了两万余两,其他等也用去无数。”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