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牛巴氏杆菌病传染病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20000046
专题名称: 碌曲县牛巴氏杆菌病传染病情况
其他名称: 牛出血性败血症;牛出败格赫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164.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藏语“格赫”,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高热、肺炎,有时有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1955年7月,双岔地区的牛发病后,疫情迅速传到西仓,至年底,共发病牛1519头,死亡1246头,致死率82%。据不完全统计1951年至1984年发病牛1761头,死亡163头,致死率9.3%。1985年5月尕海乡的秀哇村发病牛16头,死亡3头,死亡率19.3%,7月拉仁关乡的则岔村发病牛37头,死亡9头,死亡率24.4%。1986年7月尕海乡发病牛5头,死亡2头,死亡率40%,9月阿拉乡的田多村发病牛21头,死亡8头,死亡率38%。防治:主要以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为主,从1958年起,每年预防注射1~2次疫苗,基本控制了本病。1993年至1995年共预防注射牛649023头数,但由于该菌苗免疫期短,加之近年来疫苗供应不足,仍有少数乡村的个别畜群零星散发。牛患病初期用卡那霉素,青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1994年12月郎木寺乡贡巴村发病牛61头,占牛存拦数1560头的3.9%,死亡38头,致死率62.3%,发病原因为菌苗供应不足。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