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口蹄疫传染病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20000042
专题名称: 碌曲县口蹄疫传染病情况
其他名称: 咔擦;穆擦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161.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口蹄疫藏语叫“咔擦、穆擦”,为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的皮肤形成水泡。碌曲县建政以来,有记载的第一次流行发生于1956年6月—8月,从四川、青海传入,主要流行于双岔乡、西仓乡、拉仁关乡,未定型,发病牛769头,死亡192头,致死率为24.96%,发病羊79只,死亡24只,致死率为30.38%。此后,1960年流行过一次A型,首发于尕海乡尕秀村,尔后蔓延到全县各村,牛发病87264头,死亡8头,致病率为0.01%。1970年8月至9月,西仓乡根岔村牛发生O型,发病牛1171头,死亡1头,1974年5月尕海乡加仓村两头牛发病,经临床诊断疑似口蹄疫,立即隔离捕杀,尸体深埋,污染的草场进行了严格消毒,未使疫病扩散。1977年5月至11月的一次流行是全县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大、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从玛曲县伟当籽种场传入碌曲,5月6日首发于尕秀、贡巴两个村,此后迅速蔓延到尕海乡、玛艾乡、郎木寺乡、阿拉乡、拉仁关乡、双岔乡和李恰如种畜场,共17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这次流行时间长达7个月之久,经送检病科定为O型,共发病牛38072头(其中缺郎木寺乡统计数),发病率为发病乡、场牛总数的52.97%,死亡1406头,致死率为3.69%;发病羊120918只,发病率为发病乡、场羊总数的68.91%,为全县羊总数的48.10%,死亡1053只,致死率0.87%;猪发病35口,死亡12口,致死率为34.28%。这次口蹄疫流行具有以下特点:(1)流行面积大(6乡1场);(2)发病牲畜数量大,种类多,牛、羊、猪、犬均有发病;(3)当年牛犊死亡严重;(4)甲、乙型混合疫苗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并且在注射后往往大量发病;(5)流行季节一反往年秋发冬盛春缓夏息的规律,夏季反而大量爆发;(6)流行时间长达七月之久;(7)损失严重。1977年在扑来灭疫情时,除采用隔离、封锁、检疫、治疗、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外,还进行了紧急接种和用病愈牛全血,血清治疗牛犊。以后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免疫接种,疫苗注射时做到一严(严格按免疫接种规程注射),二准(剂量准确,部位准确),三集中(时间、人员、牲畜),三到场(领导或行政、技术员、放牧员),四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群、群不漏头),以及建立免疫接种档案,四方鉴字盖章(行政、业务、防疫员、放牧员),从而提高了“五号”疫苗的注射密度和质量,同时全面落实“行政、业务”双轨承包责任制,保证了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从1977—1995年连续18年未发生疫情。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