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获得批复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唯一号: 292532020230003792
事件名称: 2007年《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获得批复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342.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2007年12月4日
结束时间: 2007年12月4日

事件描述

2007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07]3300号文件,正式批复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批复内容主要如下: 首先,为改善甘南州生态环境,提高黄河水源涵养能力,促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意《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期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五年(2006—2010年),远期10年(2011—2020年)。 其次,《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退牧还草83.79万公顷,草原鼠害综合防治104.85万公顷,沙化草原综合治理18万公顷,草原防火23.61万公顷;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13.84万公顷;天然林保护15.74万公顷,重点公益林管护18.56万公顷,封山育林2.21公顷,森林防火4.77公顷;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5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2处;小流域治理829.75公顷。 2.农牧民生活生产设施。定居游牧民14524户,73708人;生态移民405户,2430人;建设沼气池3.5万口;饮水安全31.17万人;养殖暖棚19317座;奶牛养殖小区8处,牛羊育肥小区16处,青棵基地1.67万公顷。 3.生态保护支撑体系。生态监测体系建设,推广与应用草原生物围栏营造等9项适用技术,农牧民适用技术培训。 第三,《规划》估算总投资44.51亿元。按建设内容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投资19.78亿元,占总投资的44.44%;农牧民生活设施投资22.44亿元,占总投资的50.42%;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投资1.63亿元,占总投资的3.66%;项目前期费0.66亿元,占总投资的1.48%。 第四,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将《规划》中退耕还林建设任务调整为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相关建设内容。 第五,按照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近期先行重点实施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管护、森林防火、退牧还草、草原防火、沼气池建设、生态移民、饮水安全等已有投资渠道的项目,适时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其他项目所需投资视中央和地方投资可能,加强整合,采取多渠道筹措的办法解决。农牧民生活生产设施投资中,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建设投资13.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21亿元,包括整合现有渠道公共基础设施投资0.51亿元,新安排中央投资3.7亿元。户均投资9万元,每户中央补助3万元,其余资金由农牧民出售牛羊和牧民小额信贷解决。中央资金投资具体规模年度资金情况,在项目年度实施方案中核定和落实。 第六,要将大面积封育与小区域治理相结合,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顺应自然规律,主要利用自然力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循环再生机制。 第七,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规划》中各类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审批并组织实施。同时,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