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李铁映在五省区藏族教育研讨会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唯一号: 292532020230003611
事件名称: 1988年李铁映在五省区藏族教育研讨会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095.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88年7月14日
结束时间: 1988年7月14日

事件描述

1988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在五省区藏族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国家教委,向常年工作在民族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全体同志表示亲切慰问,并对他们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振兴中华,教育为本,要把民族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的基础工程来抓,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他从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战略眼光出发,要求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正确处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说,发展藏族教育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甘南州从本地区的民族、经济、宗教等实际出发,依靠各方面人士办学,值得很好总结。党和国家对整个藏族聚居区的民族、经济、宗教政策是不会变的。教育是民族希望之光,一百年后也是永恒的主题。教育是人民的事业,必须依靠人民,依靠社会,依靠各行各业来办。 就如何办好藏族教育,李铁映谈了四条意见。第一,藏族群众分布广,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搞好藏族教育,不仅能加快商品经济发展步伐,造福藏胞,而且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就整个藏族聚居区而言,在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发展、宗教、历史文化传统及生产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发展藏族教育,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走出一条符合客观规律的路子。第二,在藏族聚居区实行“双语”教学,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符合民族团结方针的,也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这一方针必须坚持下去。在搞好藏、汉语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以便走向世界,因为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第三,关于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问题。藏族教育的方针应该是:重点加强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巩固提高高等教育。要以增加当地农牧区人才拥有量和培养当地中初级实用人才为主,并兼顾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推行不同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发展中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合理结构。一个民族的素质是不能输入的,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是教育问题。第四,积极发挥宗教界人士办教育的积极性。面对藏族聚居区的实际情况,处理好教育与宗教的关系,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办教育的积极性,对藏族教育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各地区教育部门都应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同统战、宗教部门,从各地实际出发,探索发挥宗教界人士办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

重要人物

李铁映
相关